先說
這篇文不發在星座板的原因是:
發了八成會被噓爆
為什麼呢 看了就知道
巴納姆效應
這是一種心理作用
簡單來說
就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語句
使對方認同你所說的話
以下這段文字
是心理學家佛瑞
假裝是心理測驗結果 交給受試者的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愛
卻對自己吹毛求疵。
雖然人格有些缺陷,
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
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
尚未就你的長處發揮。
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在,
掩蓋著不安與憂慮的內心。
許多時候,你嚴重的質疑自己
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或正確的決定。
你喜歡一定程度的變動,
並在受限時感到不滿。
你為自己是獨立思想者自豪,
並且不會接受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
但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
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
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
你的一些抱負是不切實際的。
現在 假裝這是輔導老師給你的評價
將自己代入其中 然後再讀一次
神奇的事發生了
是不是感覺就像是在說你一樣
幾乎99%吻合
在那時候 所有受試者都拿到了一樣的東西
佛瑞之後請受試者為這段描述的精確度評分
滿分為5分 得到的平均分數是4.26分
這些語句 在後來的報告中指出
有很大的部分 幾乎適用於任何人
於是 這些語句就被命名為巴納姆語句
倖存者偏差
這是一種邏輯的謬論 謬論為:
倖存過程B的個體A有特性C,
因此任何個體倖存過程B需要有特性C。
有特性C但無法倖存過程B的個體被忽略不加以討論。
什麼鬼?
我來解釋一下 舉個例子:
很多長輩說 現在專心讀書
大學就會有男/女朋友了
然後舉了鄰居 還有某個遠房親戚當例子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
但鬼都知道他們在放屁
在這個論證過程中
他們忽略了一些"例外"
例如資工系大四還是沒有女朋友的魯蛇表哥
還有巷口那個才國三就換了好幾任的八嘎囧
簡單來說
就是人們有時候只會「看到自己想看的」
===============================
現在來說說在星座上的實際例子:
某個FB上的星座粉絲團
常常PO一些有關十二星座的文章
像是:最守時的星座排行
發起脾氣最可怕的星座排行
好奇心最強的星座排行
這個時候 當你看到了這些文章
可能會產生幾種狀況
①好像真的有一點耶 我上次生氣 朋友說好不像你 一定是因為我那時候太恐怖了
②這也沒有說多準阿(再滑下一篇星座文 回到①
占星學
就是從這些似是而非的論述開始蔓延開來
如果上面這些看不懂的話
那只要想想
離我們十萬八千里遠的東西
是要怎樣影響地球上的每個人
就知道這些偽科學的不可靠之處了
當然這其中還是有從眾效應等
很多心理學相關的
但因為太多了 懶得打(X
文章就到這裡結束
謝謝耐心看完的每個人
附上資料來源: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巴納姆效應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倖存者偏差
還有PTT上經典的打臉文
http://www.ptt.cc/bbs/WomenTalk/M.1415648700.A.8BB.html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