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ap.article_top.title}}
{{adMap.article_top.cta}}

[分享]人文科學的重要性
社會科學板 {{ articleMoment(createdAt) }}

這是幾日前在臉書看到的文章,覺得不錯,想和大家分享。敝人的學校中,喜歡文史類並真的想攻讀的人是極端少數,偶爾還是會不免有被歧視的困擾,希望各位看完後能有點反思。當你在揶揄,抑或是腦中有文史哲學群沒有出路的同時,這個時代,還是需要他們的支持。 ¥以下轉貼自興大歷史系 何則文先生¥ 這是個最需要人文學科的年代 這兩天一則校園新聞瘋狂洗版,在匿名網路社群狄卡中,一名政大會計的學生因為抽宿舍的原因怒嗆歷史系是沒前途的科系,稱讀這種將會被維基百科取代的沒用專業不如先去街頭實習怎麼當流浪漢,言論一出引發各界譁然。 當然,這位會計系學生說法是比較誇大一點,但也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文史無用思維的普遍思維。作為一個正宗人文學科歷史系出身的我,當然也不能只是分享新聞而已,而是想跟大家說說,為什麼這個網路經濟的時代下,人文學科反而更重要。 鐵血宰相從留學生的專業 看出勝負 講個大學時候老師很愛講的故事: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在19世紀末的時候巡視柏林大學,了解了當時在德國留學的遠東學生情況。他只是知道每個專業中各國留學生比例,就做出了以下的評斷:「清國未來一定會敗於日本。」那是甲午戰爭之前,當時他看到了什麼呢?是來自大清的留學生都在理工科系,而日本卻已人文學科為主。 因為當時清朝把人都送到理工專業留學,認為這樣就可以習得西洋船堅炮利,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什麼造就了中世紀後歐洲在文化跟科技上的突飛猛進?不是理工造就理工強,而是「人文思維」造就科學進步,沒有文藝復興,就沒有接下來的故事。從日本派來的留學生主要學習文化制度,俾斯麥就知道清日兩國在根本思維上的差距。 然而到今天,台灣社會仍然對人文這件事情沒有很看得起,選系就要選畢業能馬上賺錢的,人文只是吃土的專業。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這樣的觀念一定程度也造成台灣今天的窘境。  沒有人文價值 我們將不再為人  這個月上旬,蘋果執行長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典禮致詞時說,他從不擔心機器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反而害怕的是人類越來越機器式的思考,沒有自己的價值跟同理心。  庫克說:「當科技走入黑暗角落時,人性是照亮黑暗的蠟燭。只有科技,遠遠不夠。無論你們會做什麼,無論蘋果在做什麼,我們永遠無法捨棄人性,這是一份承諾。」而機器能取代許多技術性工作,不管是基層的操作員,還是數據分析等高端職務,但是機器永遠取代不了人性,取代不了人文價值。 1939年,正值人類最黑暗的二戰時期,當時的耶魯大學校長查爾斯.西摩。憂心人文學科在這樣比拳頭比實力的時代遭到忽視,他在那個已經認為人文學科沒有實際用途的時代大聲疾呼「沒有人文學科,人類歷史留下的遺產將會枯竭。」 尤其歷史,歷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很少有一門學問可以這樣跟大眾有著直接的千絲萬縷。在各國,修訂歷史教課書都會變成一個國家甚至國際層級的政治問題,但我就沒聽過政客因為修訂物理化學教科書而唇槍舌戰。因為這門學問,決定了你怎樣看自己,怎樣認知自己的過去與未來,他牽動著一個民族跟國家的走向。這不是維基百科可以取代的,因為「你是誰」,從來不能用量化的科學方式定義。 這就是身為人的根本價值,「我們是誰,我們將走到哪?」這個問題是所有人文學科的核心,科技將幫我們運算,幫助我們生活更便利,但沒有一個技術的進步能解決這個根本問題。   歐美企業正在找人文學科的學生 這時候可能有些反對派說:「你又在打高空了,滿嘴情懷,講一些形而上冠冕堂皇的話,好像很偉大一樣,不過讀文史出來就沒工作等著餓死,這才是事實。」 剛好我正在從事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就來說說現在的情況。我們先來看看近幾年日本安倍首相也覺得人文無用,想要裁撤減少日本大學的人文相關學系,這時候國際知名的富比士雜誌卻批評安倍搞錯方向,來看看他們怎說。  「人文教育是學生發展個人哲學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他們才能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為人生做決策,了解與組織的關係,培養領導才能等。日本在二十年失落後,急需啓發性的領導者,而個人哲學是重要的成分。此外,人文教育與創新也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在社群媒體產業,人文學位是熱門入場券。」 這樣還是太模糊?英國《金融時報》在2015年一則報導稱:越來越多歐美企業開始聘用人類學專業的學生,因為這個人類的學問,能比起純商學出身的畢業生更精準地抓到人類的消費模式,這些專業的學生,看到的不只是數字,而是活生生的每個個體。 在美國,有30%的人類學畢業生沒有在學術研究機構,而是以人類學專業在企業服務。英特爾、蘋果和施樂等科技公司在20多年前就開始聘用人類學家了。微軟是全球聘用人類學家人數第二多的機構,僅次於美國政府。 這些科技公司在各種不同的市場上開展業務,他們之所以求助於人類學,是為了真正貼近當地的消費者需求。他們知道,不了解文化這件事情,是很難做成生意的。  理工至上造就台灣的成就? 的確,對理工的推崇讓台灣成為科技強國,菁英人才在科技業確實獲得不錯的收入;但同時,對人文的輕視也讓台灣失去了許多機會。 目前台灣的產業仍以代工為大宗,從科技、製鞋、紡織,幾乎都是為歐美大品牌客戶服務,相較之下作為台灣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品牌方面,就比較缺乏,通常一個手指頭就能數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回到我們在開頭講到的故事,俾斯麥為什麼光憑日本的人文留學生較多,就斷定清朝終將失敗。因為他知道,技術不是根本,重點的是那個「靈魂」,國家要有國家的靈魂,組織要有組織的願景,個人要有個人的核心價值,這不是光學技術就能達到的。而是需要哲學,需要人文的思維。 再複習一下,剛剛也提到許多歐美企業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運用人文學科的專業為公司在世界各地打天下,但是在台灣,一個人類學系或歷史學系畢業的學生,想要進入科技業可能在履歷篩選時就被以科系不符刷掉,或許這樣的不同也造就了台灣發展的路線。 我過去在求職面試時,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大學是歷史系畢業的,我們從來沒有用過歷史系的人,你可以給個理由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要放棄其他行銷專業的人才選擇你嗎?」 「你知道為什麼美國打輸越戰嗎?」我這樣反問到「你不知道,這就是為什麼你們需要我這樣的人才的原因。美國當年船堅炮利的世界第一強國,面對越南這樣的小國,20年無法攻克,落得像喪家犬一樣離開越南,就是因為他們不注重人文歷史,他們以為用錢堆出來的武器就能擊垮一個國家,卻不知道他們在跟自己根本不瞭解的敵人作戰。」 「這就是我的優勢,我了解越南,我知道當地人文特色,因為我是歷史系的,這就是我的專業,我能用人文的觀點去看商業跟行銷這件事情,進而創造價值。沒有人想跟不了解自己卻只想賣東西的人做生意。」我這樣回答,這樣的回答,讓面試官印象很深刻,當時也因此得到許多Offer。 真的沒前途到流落街頭? 回過頭來看這個會計系學生說的,這種沒路用的科系還是先去街頭實習當流浪漢吧。這我就要來舉實例了,當然我本人可以說是個例子,不過我比較特殊,運氣成分比較高,有部份也是靠顏質,我就來說說我們系上其他人都跑去幹嘛了。 不像很多專業科系,同學畢業出路都差不多,歷史系可以說根本沒有一個限制。我是個國立中段大學的歷史系,說說我們同學,有人畢業後跑去資策會學怎麼寫程式,現在當工程師,薪水也是22k兩倍以上。也有人跑去當記者,在各大媒體工作也有不錯表現。有人在畫廊或文化相關的產業,從事自己的興趣每天開心的不得了。有人在出版社當編輯,在學校當老師,還有人跑去科技廠當業務,沒事就往歐洲跑。 大學畢業不過四年,更有同學創辦了NGO成為非常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甚至入選關鍵評論網的未來大人物。做公務員的不用說,還有許多小型創業的。所以歷史系其實是個很跳痛的科系,就是因為大家知道,光憑歷史兩個字,在台灣這種環境求職不被青睞,因此在大學就積極的雙主修,學習其他領域外事情,增進自己的實力,而最重要的是,保有一個人文的思維。 他們反而不會就侷限在自己的科系,不像會計系不去四大事務所好像就怪怪的,其他科系要轉行應該也會碰到比較大的阻力,如果醫學系不做醫生想搞農業,大概要鬧家庭革命,但是歷史系就非常有彈性,有無限的可能跟選擇,因此往往在大學接觸到更多的事情,也更積極安排規劃人生。 我覺得很幸運我大學是讀歷史,如果回到高三考完指考填志願,我還是會填上我最愛的歷史,我從小就很喜歡歷史,歷史科是唯一上課睡覺能考高分的,因為課本對我來說就像小說一樣有趣。很多人以為歷史就是背誦,但歷史其實不是記憶,而是只問一個問題:「為什麼?」 為什麼漢朝會滅亡,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為什麼日本的軍國主義會崛起,這些才是歷史系在思考的東西,透過思考跟論證,找到證據建立自己的論點,思考這些前後的因果,進而推測發展趨勢。這些感覺是很虛無飄渺的學問,卻是古代帝王的必修課,這些從哲學衍生出來的思考,建立了今天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學問,這些學問都是活生生的,想要找到「我們從哪來,該去哪裡這個問題」的答案。 他們,推動了人類數千年歷史的演進,我相信「人文」才是一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的學問,更是世世代代都會存在的一個專業,因為少了這些思考,人就不能被稱作「人」。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adMap.article_bottom.cta}}
{{adMap.article_bottom.title}}
{{adMap.article_bottom.content}}

全部留言

B1 {{commentMoment( "2017-06-22T15:51:10.739Z" )}}

頭香~~

頭香~~
0
B2 {{commentMoment( "2017-06-22T16:30:24.291Z" )}}

喜歡~~

喜歡~~
0
B3 {{commentMoment( "2017-06-22T17:15:01.531Z" )}}

科技來自人性 考慮自然科學的同時覺得歷史背景 跟其他相關的也很重要 個人看法

科技來自人性 考慮自然科學的同時覺得歷史背景 跟其他相關的也很重要 個人看法
0
B4 {{commentMoment( "2017-06-23T00:20:40.189Z" )}}

這篇文不收藏不行😂

這篇文不收藏不行😂
0
B5 {{commentMoment( "2017-06-23T00:38:48.821Z" )}}

你好厲害喔

你好厲害喔
1
B6 {{commentMoment( "2017-06-23T02:32:26.626Z" )}}

大推

大推
0
B7 {{commentMoment( "2017-06-23T09:50:49.568Z" )}}

推推

推推
0
匿名

匿名

B8 {{commentMoment( "2017-06-23T13:41:33.911Z" )}}

這篇必須給我爸媽看!!

這篇必須給我爸媽看!!
1
B9 {{commentMoment( "2017-07-31T12:54:10.968Z" )}}

贊同!

贊同!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分享]人文科學的重要性

這是幾日前在臉書看到的文章,覺得不錯,想和大家分享。敝人的學校中,喜歡文史類並真的想攻讀的人是極端少

檢舉{{reportFloor? '留言B'+reportFloor: '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reportFloor+'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