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這張梗圖經典描述歷史
下面一一簡單介紹這24個事件
宋教仁遇刺
1913年3月20日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宋教仁步入上海車站,殺手狙擊,腰部中彈身亡,一般認為,極有可能是袁世凱所為,可是沒有證據能證明。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鐵路上被日本軍暗殺的事件,造成張學良宣布歸順國民政府
花園口潰堤
1938年6月7日蔣中正見對日形勢不利,利用炸藥在今河南鄭州市附近的花園口黃河南岸的堤防炸毀以造成決堤,造約391.1萬人成為難民數千村莊被毀
陳儀被槍斃
1949年1月,陳儀眼見局勢不利於國民黨,欲投奔中國共產黨,1950年5月,蔣中正以匪諜案,指示臺灣軍事法庭判處陳儀死刑。6月18日槍決。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簽訂21條
對華二十一條要求,關於日本接收山東權利, 造成五四運動
中原大戰
1930年5月至11月,在中國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之一場軍閥混戰,是北伐統一中國後,中國內最大的內戰
日本投降
美軍在8月6日與8月9日,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一枚原子彈,促使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大躍進
1957年11月13日,正式提出大躍進口號;希望鋼產量超英趕美,最終釀成大饑荒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在預備成立中華帝國,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在重大打擊及交煎下,袁世凱於6月6日逝世。
十年建設
1928年北伐結束後,開啟中一段罕有的短暫盛世,政府積極穩定物價、改革貨幣、建設道路、改善公共衛生,在經濟建設取得成就而稱為「黃金十年」
國共內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隨著國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於1949年12月撤退至臺灣臺北。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是政治的、權力的鬥爭,也是文化的、思
想的鬥爭。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上街遊行,一系列的全國性遊行示威、罷課、罷市、罷工事件
兩萬五千里長征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間 (八年抗戰前),中國共產黨由南向北逃竄
以鄉村包圍都市
中國共產黨認為應立足農村開闢根據地,等聲勢壯大後再攻佔城市。
林彪墬機
毛澤東和林彪關係惡化後,於1971年9月13日發生的墜機事件。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曹錕賄選
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曹錕利用賄選手段取得總統職位,也引起各方的不滿。
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中國西安發動兵諫,扣押蔣中正。促使第二次國共合作
228事件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菸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
四人幫
四人幫(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和姚文元)被視為文化大革命期間一派重要政治勢力,被視為毛澤東貫徹其文革思想的主要推手。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孫中山病逝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病逝後被尊稱國父
第二次國共合作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挾持蔣中正,國民政府被迫放棄對內統一的政策,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
蔣介石下台
1949年1月21日,總統蔣中正宣布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後,設法與中共談判停戰。4月20日談判破裂。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戰役,進而解放全國。
天安門事件
1989年4月中旬開始的以悼念胡耀邦為導火線,演變成6月4日=,一隊坦克開出天安門廣場,一位市民獨自一人站立在坦克之前阻擋坦克前進。
轉自
圖片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860301384098592/permalink/3606709979457715
文字維基百科整理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樓上說的是製作此梗圖的作者的粉專名稱~ 可以去追蹤!!!粉專裡有很多有梗的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