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結論:每一個時間點都可以是休息時間。
我念書時會寫下具體的規畫表,上面有大略的早上、中午和晚上要念的科目。雖然這樣可以好好休息,在家或在學校都能預先安排課本和其他要念的東西。但即使省去不少搬書的體力和時間,有些人-包含師長-還是會質疑開始倒數後的唸書時間不夠長。
「下課怎不用來背單字?」
「自習怎都在睡覺?」
「通車可以練英聽啊!」
真的不太懂,有在唸的都有自己的節奏,可是總會有人不去了解就妄下評論......
前情結束,進入正題。
「節奏」不只是某些東西的組合,它「實際上是一切所組成的」--學測前的一切。如果要簡化主要有:1.到校前、2.早自修、3.學科課、4.藝能科課、5.下課、6.午休、7.放學和8.家裡。
因為這是大範圍的考試,所以統整是很重要的,而「好的統整就需要一定且完整的節奏」。
1.和2.是一個組合。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不過我建議這兩段就當作第一節課前的調整時間,所以「不要兩段都念」。如果通車超過半小時,那在車上唸完後到校就休息;如果打算到校後念書,那通勤時就休息;要是習慣先在家唸再去學校,那從到校到上第一節課前就盡量不要唸了。
e.g.
起床—>通勤聽音樂—>英文雜誌+7000單—>早自修睡覺
3.和4.就「依個人計畫調整」,但一樣,「不要連兩段都在唸」。在該學科課唸該科的內容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式;藝能科當作調劑也是不錯的選擇。要是進入全自習的時段,然後又開始寫歷屆的話,我建議就完全不用理它。
e.g.
......沒有。不過進入全自習又還沒到要寫歷屆的時間點的話,我覺得就盡量給他睡下去--比如唸一科睡一科。
而且現在不強迫考五科,那寫歷屆時(換成現在的考程,內容就不要計較)就能徹底模擬空堂該睡(休息)多久,醒來備戰下一科時才能有絕對的戰力。
5.是比較奇妙的空檔,我不會覺得一定要化整為零。要是3.或4.的進度進入狀況或剛好在睡,那持續到這個5.完也是「完整的過程」。要直接休息也行。
e.g.
數學課寫到較難的數學—>下課繼續思考。
6.真的要睡,拜託。
e.g.
?
7.和8.一起討論。有些人的7.大概就是1.的返程,有些人則是會去補習班或晚自習(就當8.)。老話一句:「一定要先休息」。都忙了一整個早上了,體力和精力不休整效率根本回不來。特別要提的是針對每天的例行科目(國英數),那其實可以排在早上和晚上的一開始,前提是必須讓自己保持清醒。
e.g.
回家—>通勤聽音樂—>洗澡—>吃飯—>睡覺—>唸一科—>休息—>唸一科(前後會是一文一理)—>睡覺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