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幹話,卻在再次提起時,有了更多且更加深入的思考。
幹話場景還原如下:
「欸你說,為什麼學校又發這種通知單叫我們帶回家簽名?」我拿著剛發下的寒假注意事項通知單晃了晃,同時戳了一下同桌。
「學校關心你的安全啊!」她毫不猶豫的說。
「那為什麼不是寄回家?」
「笨蛋,寄回家要郵資。」她敲敲我的腦袋,還裝做聽到回音一樣嘿嘿的笑。
「咦,那為什麼成績單要寄回家?」想到每次都攔截不到成績單,我不解的問。
「呃…」她無語,「比起安全,學校是不是更加在意我們的成績?」我追問。
她沉默許久,然後用一句:「今年第二天就聽到你的幹話,呵呵。」作結,我們苦笑望著對方,後來,課程開始,對話到這裡告一段落。
-------------------我是可愛分隔線
幹話只是一個引子,引導我有興趣和機會能夠往更深的方向思考。
首先要討論的是「藝能科」這件事。
相當神奇的,水果茶在學校只聽說「欸下一節是音樂課,等等來補個眠吧!」,音樂課可以順便代換成電腦、健護、國防、美術之類的「非考試科目」,而沒有聽說「等等來睡個數學課」。
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自從國中開始就有這種狀況的存在了,更甚者,當時的班導還會把考試前一至二週的藝能科借來考試或補課,我那時還理所當然的覺得課上不完就是要借廢課來補啊w
OMG黑歷史xD
但究竟,藝能科相較於其他大考會考的學科,重要性是否就較低了呢?
這個答案因人而異,端看你認為什麼對你而言是重要的。
還有一點就是「成績單攔截」
為什麼會攔截成績單,而成績單究竟有什麼好怕的呢?
「怕、當然怕,怕到爆。」有人說好的成績讓你上天堂,壞的成績讓你下地獄。
現今的升學方式還是依考試為主,而想要有「更多的選擇」最不用想的就是拼了命的提升成績單上分數。
而華人家長在意的,莫過於成績。
近年來透過其他特殊管道入學的人也逐年增加,這顯示出社會漸漸重視除了學科考試優秀以外的人才,也期許大學升學走向更加多元的方向。
>關於為什麼要讀大學?
其實不一定每一個人都適合走向這一條路,所期許的只是給更多特別的人的一個機會而已。
業配個參選文www
https://meteor.today/a/l3m0O2?ref=android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哪堂課睡的話…不好說 想睡覺撐著有時候就撐不下去了😢 學校成績單跨學期的都下學期才給 唯一會寄到家的只有警告單ヾ(*´∀`*)ノ
可是我們學校倒是會借正課去練什麼軍歌比賽之類的😐 還是喜歡國外沒有班級制度
軍歌比賽這種特殊(?)的東西wwww 我們之前也有借來練過xD 後來拿第八節空白課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