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改編主要講的是遵從作者要表達的精神的改編,並不是按照原文的改編,不喜可以馬上回頭
第一幕
景:偏遠的農村裡,桃花半開,夜涼如水,月色正美
音效:蟲鳴唧唧
時:初春三月夜
人:男孩、女孩
(男孩輕巧地翻過牆,向在院裡靠著樹直勾勾望著月的女孩走去)
男孩調笑道:「噢,好巧,妳也在這裡嗎?」
(女孩繼續望著天,頭也不回)
男孩道:「聽說妳要嫁個好人家,我來送送妳,再陪妳看這最後一次月亮」
(說罷在女孩身旁坐下,相倚望天,然眼眶卻都泛著淚)
第二幕
景:鑼鼓喧天,鞭炮開成遍地花紅,一頂花轎停在門前
音效:吵雜人聲、鑼鼓嗩吶聲、恭賀聲
時:隔日正午
人:女孩父母、報信使、女孩
報信使:「我這人到了,姑娘也該出發了,可別誤了時辰」
女孩父親陪笑道:「是、是、是,這不是再上妝嗎?」
女孩母親:「可不是嗎?大人,多擔待一點,一切還不都是為了老爺」
報信使笑道:「那讓姑娘多準備準備吧,可別誤了老爺的興致」
(女孩掀開簾幕踱步而出,一襲鮮紅喜服,面上蓋著紅紗)
報信使道:「姑娘來了,那便上轎吧」
(女孩走上花轎,父母也湊上前來)
父親道:「妳可別哭,這可是麻雀變鳳凰的大喜事,別再想著他了」
母親道:「我看那小子也沒多少出息,拿得出的聘禮,可還不及老爺的零頭」
(父親轉頭瞪了一眼)
又對女孩道:「妳這一路也走好,這年頭能幫襯就多幫襯家裡吧」
(一頂紅轎與送親列隊漸行漸遠,幾生嗚噎的哭聲從轎裡傳來)
第三幕(上海)
景:人來人往的火車站裡,煙塵飄了滿天,而月亮還是那輪明月
音效:吵雜人聲,火車鈴鐺聲,吆喝聲
時:十年後初春三月夜
人:背井離鄉的男人(長大後的男孩)、他的一家人、女人(長大後的女孩)和她的僕人
(男人一行風塵僕僕地坐在鋪蓋上,男人看著妻女們玩鬧,臉上露出欣慰的笑)
(女人帶著僕人穿著旗袍,拖著搖曳身姿自遠處走來,看到那熟悉的面容便緩緩駐足)
僕人提醒她:「易先生還等著我們呢」
女人自言自語了一句:「噢,好巧,他也在這呢」
(便快步向人群中走去)
(男人似有所覺便看向她遠去的方向)
怪道:「是她嗎?」
隨即又無奈搖搖頭「怎麼可能呢」
——————————————————————————————
這篇是期末考我會寫的東東,可是我明明修的是現代散文,為什麼會要改編成戲劇啦🫠🫠
自我認為,改的不錯,應該有抓的《愛》本身的感覺,一種被命運捉弄的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