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系文字:春秋戰國的秦國文字和小篆
石刻文字-
石鼓文(東周)
秦始皇巡遊天下的刻石
金文-
多見於兵器、權量、虎符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詔書
很多是刀刻
貨幣都是篆文
印章、封泥文字-
一般是篆文
陶文-
陶器打有陶工或官府的印章
漆器-
簡帛文字-
說文解字是最豐富最有系統的秦系文字資料,成書於東漢中期,字形已有些錯誤,需要實物資料來校正
俗體:隸書形成的基礎
正體:規整勻稱程度不斷提高,象形程度越來越低
文字異形不利於統治,所以秦始皇統一文字(整理統一,不是創新)
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文字演變而來,部分字形明顯簡化
大篆小篆名稱漢代出現,秦代只有篆
書寫文字的習慣是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統一文字根本上符合全國人民的利益+秦法雷厲風行,才在短時間內完成
偏旁位置不固定,小篆中顯著減少(隸楷也還有)
隸書偏旁位置跟說文解字小篆不同稱為隸行,但其實只是小篆偏旁位置也不固定,並不是隸書去移動了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