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大家好,我是杯麵
國文自古以來被世世代代的鄉民唾棄
甚至許多網路調查都覺得國文是最沒用的科目
真是如此嗎?
首先你必須要知道的是,國文這科到底是要訓練什麼?
因為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國文培訓的能力,所以才會覺得『國文就是很廢』,『一堆老八股的東西』
諸如此類的武斷評論,往往是由無知滋養的。
國文科真正要培養的是『表達能力』跟『解讀能力』啊!
其實這兩樣東西的綜合就是語感邏輯跟溝通技巧。
比如受學生最煩厭的孟子。溝通技巧爛ㄅ萬
他的每一篇文都冗得令人心煩,長得使人難受。
但撇開文言文,還有官腔的翻譯小本本。他是一個超級成功的辯論家。
他冗,因為他懂得利用故事生化枯燥的理;他長,因為他懂得利用映襯烘托自信的念。冗長,只是因為類疊排比營造的『因為很重要,要說三次』的強調感
總結來說,他超會打嘴砲。
所以我老實說,撕開三千年這道時光之簾,孟子的言語技巧可能在現代依然算頂端。
再來你們認為的陶淵明,廢文王。他的表達能力
他為什麼被收錄課本,他何德何能進入國家棟樑的教育?
你覺得如果他是個只會寫廢文的失敗組嗎?你認為你現在寫幾篇心情不爽的篇文死後五百年也能編入國文課本嗎?
他有能有才啊!那些不是屬於別人的機會是給他隨便放棄的誒!
論文章,他的文理清晰啊,論詩,桃花源詩細細描寫,我相信你仔細體會一番,你會發現他的才華。還有作品裡面那股時代的無奈感,無奈當才啊!
再來說說教育體制應該教我們的解讀能力
我們不知道解讀能力,也沒人教我們解讀,所以這個世代的人懶惰,等待所謂的懶人包,不喜歡自己解讀,因為要自己蒐集資料還要思辨一番太麻煩了!是吧?
可懶人包是別人的思想啊!你呢?你有自己思考過嗎?真的沒有盲點?
於是這樣的我們,有些人覺得國文科根本是廢科,每篇文章都是廢文。但,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人,憑什麼說文學是無用的?
最後一個,語感邏輯。
有些人講話常常站不住腳對吧,就像網路上的爭議,那些爆氣的人總有幾句是不符邏輯的。
語文便是教導你怎麼把言語的邏輯掌握巧妙,例如在浩瀚的中國文學,三是個很棒的數字,幾乎寓言或說理都能用三以上表達,因為三真的能讓人感覺到很多,而在三的起伏之間最多四,則能剛好讓人覺得不多不少很恰好。這是我國文老師跟我們說的,不知道你也有沒有發現呢?
-------
以上是我自己的觀點。
至於我覺得文學就是內涵豐富的情感,堅定的信念,有情感,才能對讀者產生共鳴,有信念才能言之有物而不會不知所云,變成廢文了。
我認為每課課文都有我說的這兩個東西。你們也能想想吧!
-178杯麵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對不起杯麵 但我想說有些老師教的國文根本沒有辦法傳遞作者想要給我們的想法 造成很多人不喜歡國文課 我承認國文的重要性 但老師上的我就想耍爛 #清晨中的微光
我不喜歡國文課本其實是因為討厭國文老師啦 然後自己賭氣每次都拿國文課本蓋泡麵哈哈 不然我其實都看的懂課文呀
匿名
課文當然不是廢文啊,但課本憑什麼幫古人解釋他們的文章呢? 曾經有現在詩人的作品被考進學測國文題,結果他的學生拿給他寫竟然全錯。 你說,這樣的國文教育是我們要的嗎?
我愛國文 國文愛我 說真的辯論能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文學基礎 從小看很多書的人作文能力、語感通常較好(我不知道有沒有例外啦 目前沒遇過) 不單單從課本 不過課本的確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國學常識 很好玩XD
匿名
我是不知道國文課本裡面的東西能不能訓練我的表達能力啦 我只知道上國文課的時候我跟後面的同學練習了很多表達能力
我是覺得很多東西根本就是課本編者和老師腦補出來的解釋 中國曾經發生作家做自己的文意題卻答錯,那麼考這個有意義嗎? 吳晟說過“考題的曖昧性,與文學的曖昧性,二者截然不同。考題的曖昧性只是「陷阱」,目的在迷惑考生,透過曖昧的遊戲,追求「唯一的答案」。晚近的考題更是如此,出題者競逐花俏形式,題型表面活潑有趣,實則仍是通往唯一答案的迷宮遊戲。” 我們學的國文如果是為了教我們遇到什麼字句要認為是什麼,那麼這就箝制了我們的思想,這並不是真正的文學。 文學是多面向的,拿來考試他就是個廢科。
推思想訓練! 我個人覺得國文學程有問題的點是 新詩類的 常常我們自己看的是一種意思、一種思考 可老師和考卷就打壓了你的答案給你一個大大的叉 其實很多新詩作者他們想表達的也許不是那個意思阿ˊ_>ˋ
B1欸嘿其實我只是想要說的是,你不能因為你不知道國文在幹嘛就否定它 B2文重點在國文課本喔,老師我不予置評,我給隨便的老師還有機車的老師教過所以我很清楚國文科吃老師功力 B3其實英文課本比較好蓋,比較厚這樣 B4可是思考這些本來就是我們該做的而不是該被教的@@ B5沒有啊我的重點是國文科真正的該授予學生的不是註釋翻譯而是思辨能力 B6蘋果放在橘色背景,還是蘋果 B7都推 B9鬧>< B10課本給的東西,本來就應該思辨在消化。 我也很抱歉我你還要忍受這個體制啊! 對勒,作者以死,這個觀念你可以參考一下,當文學產生之後便跟作者是分割體了,完全不一樣 課本給的只是最大眾的詮釋 B11都可以推 B12文學本來就該一層一層剖析👍👍👍辯論能力溝通技巧真的跟閱讀很有關聯 B13可以用這些溝通能力把妹 酷 超酷 B14課本給得,只是大眾的詮釋,就像記者的東西本應不能全盤接受 可以我上面回應B10的東西呦 可是不能只把他當拿來考試的科目啊!就像你說的多面向那為什麼你只看到考試呢? B15孟子最大的邏輯錯誤就是他容易把這世界的人兩極化,他認為不是好就是壞,太極端了 不過真的遇到他在面前可能還是被他嘴一波 B16作者已死,可以參考我在B10的資料 本來就不應該全盤接受啊,考試是另一回事,你自己還要有自己的詮釋放在心底 -178杯麵
大部分老師教法就是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 常常只解釋字面上意思 而不是教我們怎麼去欣賞一篇文章 不免讓人感到國文枯燥乏味
匿名
他不是廢課 但是許多學生就是無法了解要學什麼 對我來說 就只是個看懂文字的東西溝通的工具 所以非常承認自己缺乏文學素養 推B16 我最痛恨的就是新詩 尤其是描述物品的詩 除非是非常明顯的形容 不然其實每個人的想像跟感受都不一樣啊 為何要限制我的想像力與感受了😐 考試在考作者想表達什麼有何意義啊 我覺得不如考自己的想法 也覺得學國文課必須著重在寫作一下~ 這樣不只培養學生的理解,也能訓練出思考
匿名
恩原po我超認同你的,現在準備指考,,,把古文30再拿出來讀一次,真的跟現實有很多相關之處呢(´ω`)
匿名
看了你的文我還是討厭孟子 不是因為他的文章長 而是他讓我覺得他只是個國文比較好的自屌哥 ps自以為屌簡稱自屌
匿名
我們國文老師上課都在講垃圾話哈哈哈 聊政治聊綜藝聊體育聊時事還會扯到理化英文跟數學 有時還聊A.... 總之就是不教國文XD
那為甚麼十課有九課都文言文 白話文無法做為現在的一個主要教材嗎?我覺得學文言文有學跟沒學一樣 過去的字義在現代用得到嗎?也已經沒人在用文言文的那種寫作字詞了吧?況且如果重點是想法人生觀那些,那白話文沒有嗎?有些根本大同小異吧,反而白話文能讓我們更理解透徹。
我比較想請問一下你說懶人包那一段 那是不是翻譯本裡面的翻譯也都說別人吧意思? 為什麼國文考題常常問文義可是我答了卻是錯的 說不定最初那些古人的意思根本不是現在大家翻譯的那樣啊 我討厭國文是討厭在他有時候會束縛大家的思想。
沒關係我以後一定會當個人見人愛富有使命感的國文老師,讓大家愛上國文愛上層樓愛上我,邊上課邊跳舞吸引學生目光,國文課不再無聊
雖然說詩無答詁 但還是硬要翻那些詩的意思 硬要拆解那些原本美麗的東西灌上編者,出題老師想要的意思QQ
有些老師卻將他單方面的想法誇大的說出來,有可能作者不是這樣想的,但老師硬要教成那樣,每個人想法不同,結論也會不同
我覺得國文應該考申論題才對 我討厭追求文學的一致性解讀 從四個選項中選一個課本老師給出的標準解答 沒有思想也沒有推論在裡面有時候甚至是牽強的附加意思 說到底把文學上成這樣真是浪費它的價值了
讀完也只是為了在段考背出手寫解釋和默寫,死記硬背考完就忘的知識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次的段考甚至叫我們用一些稱不上是線索的文字來分辨他指的是哪個作家,再配出該作家的知名作品,老師把它叫做常識題,我也是笑笑
匿名
這麼說吧 國文這是把雙刃劍 你用這把劍學會了表達能力 但別忘了台灣的教育並不希望你獨立思考 而語言這種東西成為最適合傳達別人幫你決定好的價值觀的工具
其實不只是國文,我想任何科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動搖性。 但是糟糕的老師或是糟糕的教育目標會害死我們。 —擁抱春天的羅曼史
匿名
有些時候我們的觀點 倘若與教授相違背, 那這樣吃虧的是我們, 那文章分析所說的“依照個人觀點”不就沒意義了嗎?
有位有名當代作家(我忘了名字了)他就曾經透露 他兒子(國中)在他爸爸的課文中考差了(60,70的樣子) 那位作家很生氣 於是自己下去寫 結果連及格都沒有 還詼諧的說 我都不記得我在寫作的時候有那麼深的內涵了
其實我覺得國文不應該去探討那些 很之微末節的問題 很同意五柳先生傳的不求甚解 應該是要懂文章在說什麼 還有文章的意義 至於作者的心境我就覺得太多餘 就跟那個 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在想什麼 一樣啊 孟子73代 舉手 —Lucky
匿名
國文很好沒錯,但是台灣現況大多是應付考試而去學習他,並不是相當了解他的涵意,老師說在多還是無法體會文章的意義
大家都說國文很爛不去讀 可是連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都沒辦法好好說出來 每一句話開頭都是然後聽了真的很痛苦
匿名
老師真的很重要 高中遇到的這個老師讓我差一點想選國文系XDD 我還曾幻想一個禮拜都是國文課😂😂
匿名
我覺得國文課跟老師功力有很大關係😂有些內容有趣,但還是有老師上到全班睡成一片。有些內容很無趣,但全班卻樂意回應而且被激發興趣 文學這種東西本來就各有所好,變成課程就跟老師功力有關了。我想如果課程中多些思辯,不要讓人感覺國文就是比公式還死板的東西,我也不會仗著成績好在上課睡覺了~
其實我們做了很多事,到最後都已經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了~~我們所謂學習國文、學習數學的目的,最後都被考卷的紙海淹沒……誰還在意最初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
匿名
B77還有元稹跟白居易!! 你看開與元微之書裡面白居易喊微之微之喊得多深情款款/// 國文課真的很有趣啊,尤其是老師在講作者生平時。 例如上元曲、說到白樸在戰亂中被元好問撿回去(然後就展開了一連串養成計畫)的時候。你看看白樸他老爹要吧白樸帶回去的時候元好問多麼捨不得啊,還三不五時就要跑去白家看白樸……(゚∀゚)
匿名
每次看文言文,短短幾句老師都可以翻譯成幾百句,我都在想,古人他們也許表達的就真的只是那個字,而且字不也是慢慢演變而來的嗎?也許其中翻錯了啊!根本不是那個字,導致我現在學國文那麼痛苦💤💤
匿名
抱歉,我沒辦法苟同你對孟子的描述 先不論他在當時是如何 以現代角度來審視孟子這部書 只會覺得孟子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 而且接受批評一點也不虛心 整個思想也沒比論語擴充多少 認真覺得不值得受到這麼多褒揚
匿名
國文 課文 文言文... 這些東西絕對不廢 他是文化 也是 一種生活 只是一味的強制不喜歡的人學習 而造成如此的負面觀感 它沒有不好 只是喜不喜歡
推 自己學自己意會 老師在教我只聽我想知道的部分啦哈哈 一種米養百樣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 所以課本上的不一定跟你,或是老師的想法一樣喔
如同文章所說顧問要培養的是表達能力與解讀能力。 而現在國文這個科目被認為是最沒有用的科目原因是在教育體系和社會的觀念吧 每天都在考試考試考試雖然不敢保證對這兩種能力完全沒有幫助但是大部分的人會為了成績變成考試機器吧😂
匿名
推!好文推推推推推 有時候看到一篇文章,了解其中意思後 是真的能獲得很多共鳴還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不止加強自己的表達,理解別人的意思更有幫助 我喜歡國文😌😌😌❤💙💚💛💜 因為我認為文字都被賦予情感。
我很喜歡國文 現在也是 但有時候我做題目的時候會想 這個答案,真的是他想要表達的嗎? 或許,老師們認為錯誤的那個選項,才是真正的涵義。 但國文還是我的愛💕💕
我很喜歡國文 但我覺得編者沒資格幫那些古典小說裡自行腦補些低逼的東西 人家庭院種竹子就說明她孤傲什麼的 人家只是說句房子小去別的地方 就解讀屋主內心狹隘??? 作者沒描述到的人 就說未曾失態 ......... 重點是還考出來 到底是想怎樣
匿名
我很愛國文 熱愛的科目哈哈~這真的是一篇好文 即使老師不會教(就像我目前的國文老師哈哈 那就不喜歡了嗎? 其實不哈哈哈~我反而會自己去念去網路查 去理解那些東西,都只是要做跟不做的差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