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播地科大法第二發🌏
第一發在這↓
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到圖上的P波跟S波,因為這個設站距離震源不夠遠,所以沒有表面波。
這些都不是重點,注意到圖上的細節(真的很細),第一個到達的地震波,居然是往下畫欸>///<
沒說你一定不知道,就是利用這個初達波的上動或是下動,來解剖地震的!!
🌋震源機制解 Focal Mechanism
首先,震源機制解又稱為斷層面解,簡稱海灘球。
↓海灘球與震源機制解比較
這種圖怎麼做出來的呢?
首先,我們要有很多個地震測站跟一場地震。
有地震,有測站,就可以有地震波形的資料。接下來就要處理這些資料了。
假設有一逆斷層錯動,在各個測站所接收到P波初動會長的像在測站上方的波形。測站AC接近震源,所以像是被地震拉;B遠離震源,像是被地震推。推跟拉之間,會出現一個上/下動不明顯的區域,作為輔助面。
將所有測站資料組合,並且將所有推的測站塗黑,拉的測站塗白,就可以得到一顆立體的海灘球。綠色箭頭為震源附近P波初動的方向,藍色箭頭為測站的P波初動方向。
接著要取它的下半球來作等積投影,就大功告成啦!
接下來就來看看其他種類的地震吧,大家來猜猜看XD
🌋知道這個,那又怎樣?
乍看之下會判斷這個地震怎麼動好像跟我們也沒甚麼關係,反正地震不要搖太大力就好了
沒錯,就是沒甚麼關係,不過他除了給地震學家研究區域的構造以外,也可以利用在事故還原跟軍事防禦上呦!!
💥地震導致礦坑崩塌??
如果有興趣,google一下有關礦坑崩塌的新聞,幾乎所有報導都會將事故原因都歸咎於地震,但到底是地震引發崩塌,還是崩塌引發地震?
2007年,一場在美國猶他州的礦坑崩塌事件,奪走了6名礦工的性命。因礦坑崩塌當時也在附近發生了一場規模3.9的地震。
礦區管理者聲明,堅持是這場地震引發了礦坑的崩塌,並非崩塌引起地震,但是地震過程都被附近的地震儀清楚詳細的紀錄下來了……
在震源周遭的16個地震測站,記錄到的P波初動都是下動。製作成震源機制解,就會是全白的。這代表了,此次地震的原因不是斷層錯動,而是因為礦坑塌陷引起的,因此這間採礦公司被裁罰164萬美金。
↓ 崩塌時,測站紀錄、震源機制解示意圖。
💥哪邊又在試爆核彈了!!
世界各地大大小小地震一大堆,爆幾顆核彈而已,應該不會有人發現吧?
錯!爆炸引起的地震波跟一般地殼變動造成的地震波實在太不相同了!
在爆炸時,因為地底下強烈的能量釋放,會使岩層被往外推。這一推,也使得周圍的地震測站收到的P波初動是上動的,所以得到的震源機制解就會像這樣。
不過這樣的監測方法需要足夠密集的測站,還好核爆造成的地震波實在太特別了,所以我們還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來判斷。
延伸閱讀:法醫地震學
http://katepili.pixnet.net/blog/post/452038709-%E6%B3%95%E9%86%AB%E5%9C%B0%E9%9C%87%E5%AD%B8-i
講到這邊,相信大家都會覺得有一點抽象,而且沒看過這個鬼東西(?
其實中央氣象局在比較大一點的地震之後,也會做海灘球呦。只不過大部分的地震因為測站數目不夠,所以不能做出海灘球。
步驟大概是這樣。如果第一次沒找到,就等久一點;第二次沒找到,就再等久一點;第三次沒找到,你可以放棄,因為就是真的沒做了w
==================================
哇學測已經倒數2天了欸,各位學測考生要加油喔!
我猜接下來應該會來PO文討論有哪些題目出錯XD
---不專業學測考生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