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人生的下一步是什麼?
跟著命運自然順順的走
一定會有一條適合的路
=======================
文:鬱玫
又從惡夢中驚醒!
悶熱的仲夏夜,我卻渾身汗涔、通體冰冷……。
這個糾纏了我大半生的夢境,情景約略是不知哪冒出來的一夥神秘黑衣人,不由分說地包圍了我,面無表情的他們,要我不要再無謂反抗與掙扎,乖乖地和他們回局裡一談。被他們挾持的我,經過一段狹仄的長廊,進入僅一盞孤燈的小房間。房間的地上,隱約看得出散置著許多泛黃的紙片。黑衣人其中一個大塊頭,在紙片中抽獎似得挑出一張。
這是你79年度大學聯考填畫的志願卡,我們最近才發現新事證,當時大學聯招會的電腦被駭客入侵,導致選填志願的判讀發生系統性失誤,原該是落榜的你,涉有重嫌……
所以?我這後半業障重的人生,都是假的、錯的也不該得的……。我被地板上陷落的機關瞬間吸入,向無底的深淵下墜,只剩我吶喊著「我是誰」的餘音和圍觀黑衣人們的尖笑聲。
不曉得跟我同樣五年級同學,會不會或多或少都作過類似的夢?會否都曾疑惑,聯招志願選填結果一彈指的不同,可能的人生風景就會和當下迥異?
每年到了7月1、2、3日,電視台的頭條新聞幾乎都是與大學聯考有關:作文題目為何、糊塗考生跑錯考場、考題過簡單或太難沒鑑別度……。查考台灣的大學聯招歷史,政府播遷來台初期,大專由各校獨立招生。自民國43年改採聯招,當時國內的大專院校不多,除了四所公立大學(台灣大學、省立師範〈台灣師範大學〉、省立農學院〈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成功大學〉),私立大學也只有中原、淡江、東吳、東海、高醫、中國醫藥學院等幾校,與107年公私立大專院校達161所,數量實天差地別。
聯招考試的錄取率,從前四年約20%左右後,持續了約33年在28%至37%上下的水準;民國80年衝破四成後,只用了六年就突破60%;再五年後,民國91年改為甄選入學和考試分發兩類招生管道,考試分發呈現報考五人錄取四人的狀況,曾經所謂的大學窄門,至此已然成為白頭宮女話說的當年;民國95年更一舉提高逾九成,遑論民國97年還發生南部某大學的科系7.69即可就讀的詭異現象。
大學聯招以往「先填志願後考試」的辦理方式,總被大眾質疑:考生在未知考試結果的情況下,大都參照往年的志願排序,盲目填寫志願的結果,造成未來就讀科系志願不合,也排擠真正有意願就讀該科系的考生。73學年度遂改為「先考試後填志願」,讓考生於收到聯考成績後,參考聯招會公佈的各系組各科目高低標、加權及所有考生成績間的比例資料,來填寫自己的志願,以減少盲目濫填志願情形;同年開始也打破過去不得跨組報考的限制,考生只要願意增加應考科目,就可跨組報考,提供考生較多元的選擇機會。
我應試的那屆是先考試後填志願的第六年。在高中被列為低成就學生的自己,讀了四年仍無法取得一紙高中畢業證書,只得拼應屆以同等學力報考。假如當屆沒有考上,就必須要入伍服役。還好自己在學校的分組是第三類組,可利用應考科目及加權間排列組合,遊走於第二、三、四類組。
考完試,漫長等待成績公布是件磨人礫心的事,那時天天練著體能,打球、游泳、跑步分早、中、晚照表操練,不明就裡的旁人以為是我胸有成竹,其實是為入伍做準備。那段日子,完全乞待著分數的判決,自己對未來沒一點想像或企圖。
成績終於宣判!我從不理它的物理成績,不意外只得3分(想來只猜對一題選擇題),其他理科成績除生物差可交待外,數學和化學的分數加起來不到40分;倒是學校模擬考懶得動筆的三科文科,竟拿了兩百多分。如我此等成績,第2類組肯定落榜;自忖對動物有興趣,對醫學卻有心無力,雖當年第三類組中國醫藥學院護理系首招男生,本應可填入志願卡,惜因未來性尚不可見,只好罷手;第四類組因不計物理成績,且各校生物或英文等科目又可計加權,以此優勢計算落點,頗有中上之姿?最後,竟有幸進入國立大學的畜牧系就讀。
原來我自以為對動物有興趣,事實是侷限於家裡的犬貓而已。進入了畜牧系方知:牛很盧、豬超臭、馬的駿、羊味羶、鹿輕巧、雞最聒噪、鴨愛吵架、鵝是保全、火雞也會開屏、鴕鳥跑得快……。如何讓各有不同特性及德性的家畜禽們長得快、生得多、疾病少也兼顧牠們的動物福祉,其實是門大學問。這可引爆了我的好奇引擎,從大學一路到研究所度過禽獸不如、卻是讀書最愉快的六年。研究所畢業,先在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做計畫助理,玩了兩年的動物甲狀腺細胞;對現場難以忘懷的我,趁著難得的機會轉職進入台北動物園服務。那正好是動物園積極籌備迎接國王企鵝的時期,我在動物園各館區歷練著照護野生動物的技能與智識,夢想著哪天可以迎接佳賓入園。
可人算不如天算,於動物園工作的第二年考上公職,被分發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任職。分所位於宜蘭縣五結鄉海邊,那時附近方圓10公里連一間便利商店都沒有,頗有荒郊野外的味道。當地人稱宜蘭分所為「養鴨中心」,顧名思義,分所的研究人員都是鴨粉。可別小看了養鴨呢!要弄清楚台灣蛋鴨、肉鴨品種與生長繁殖特性及其產品從產、製、儲、銷的流程,以及提升產品品質、維護國人食安、開發鴨肉蛋多元加工製品等各面向工作,都是宜蘭分所推廣及研發的範圍。原以為颱風觀海濤、清夜聽蛙鳴、實驗摸鴨尻川(編按:屁股之意)及凌晨撿鴨蛋的景象,就將是我人生的定格。
身為台北人的我,在宜蘭的日子只有每週借道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或海天一線的濱海公路往來,單趟最快也要兩個多小時,如果不巧跟在「路隊長」後面或前方發生事故,一趟三小時以上的車程也不少見。後來,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全線通車與否拖磨近三年,在台北後花園牧鴨10年的我,眼見父母年歲漸長、體力日衰,只得揮別宜蘭,商調北返。雖不若蘇武牧羊18年,公羊生小羊始得歸,但和同仁研發鴨隻冷凍精液的保存技術,讓母鴨不用公鴨就能生出受精蛋,生產優質種鴨的方法,降低了台灣鴨肉蛋的生產成本,嘉惠不少養鴨業者,間接也使得消費者得到價廉質高的鴨肉蛋食品。
如果照徵文題目想定的時間點,我應該在民國89年就已經粉身碎骨;若再以10年為期,眼看自己已經進入到第三次爆炸的倒數。但回神想來,自己填完志願10年後的第一次的爆炸,應是考上從沒夢想過的公職,而且被野放到當時相對「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地方。那段「遺世獨立」的期間,讓我能夠專心全意地讓自己倘佯於知識的汪洋,夜半孤燈之際,還能放肆文思,執筆為文,散見報章。
倏忽20年後的爆炸,則是從自由開放的研究單位,轉入作息較為固定的行政單位,改以提供畜牧管理服務,協助產業輔導與提升生產效益的工作。若假裝自己是來自B-612小遊星的小王子,似乎每次的爆炸,帶給我的不是失落或痛苦,而是點燃了我通往下一顆星球的火箭,可以登陸另一個未知,並遇見不同的點燈人、地理學家、天文學家、酒鬼……。
少年十五二十時填寫的志願,其實是顆種子。無論選擇的原因是基於興趣或是受限於分數,它是種植在我心球上對人生夢想的玫瑰,引領我一步步勇敢地出發。
接下來的人生如何變化?唔,我真的不知道……。
或許,我該向那未知的冥冥說:「請畫隻羊給我」!
文章來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1511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