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對於四大四中的理科系,尤其是熱門科系如電機材料資工機械,在自主學習的部分是否看很重?由於高一高二上的怠惰導致現在自主學習尚未有個完整的結果,可是學測將至要抽出時間去搞又有點難,沒做的話能不能在考完之後趕出一份放到備審?還是只能分科?
學校老師每次都強調要有,可是如果連學測成績沒到去用那個又有意義嗎?若是我做出來的成果也沒那麼卓越,那意義是否不大?就像比賽如果不是比奧數物化生,科展沒有前三,那其實教授也不會太在乎?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很重要 你可以去查各科系的簡章 上面都會寫需要什麼備審資料 不過確實學測成績沒到 根本不會有二階的機會😂😂😂 但我覺得還是算重要啦 如果簡章都寫要了 不管做得好不好都要放一份 才不會跟別人不一樣
上個月和我們家指導教授去聚餐,吃完飯老師開始抱怨他被抓去審高中生的備審資料很煩,接著就開始嘴砲學習歷程一點都不公平,錦上添花,只有考試才是真正的公平云云的。 我當時問老師他備審資料會比較關注什麼點,老師的回答是「首先是校名,其次是在校成績」,因為這兩項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客觀指標。然後是特殊的得獎經歷,最後如果學生來自特殊境遇家庭﹝ex.清寒﹞的話會再根據情況評高一點。 另外,實作性的學習成果會比學術性的更有效。比如說你曾經自己做實驗參加科展,或是來自高職體系之類的,我們老師蠻偏好這種類型。另外,我們家老師年紀不算大,差不多30多而已。 以原po的情況,校名基本上就已經有很大贏面,如果有科展、能力競賽、奧林匹亞競賽經歷的話也可以放進備審,這樣如果學測分數夠的話基本上就很穩了。至於如果有面試,老師基本上都是看你人性格怎麼樣,人品夠好、能夠正常表達那就ok。 以上給你參考
匿名
在校70% 一階分數全壓線 二階有過的靠備審全上 要好大學沒有一個東西是不重要的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