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高空
烈光生娩的影子
誰是偷換的枯櫻的孩子
遮蔽皮相與柏油的臉部
揭起白髮女工的獨目
為秋日作結──
在大地中央劃
一道旱與人的界線
在栗子與芒田之間
把靈肉翻轉
撇開語言的芢籽
九月夏花如大夢
藍石的荒野,黃狗吠叫的幽默
何時,我們應慶祝
祝福,許多人健康美麗
許多事將要進行
我則未及阻止
是否應當起身
使地心,傾斜半座鼻翼
偏頗地生活,去袒露傷口
在日光之下,嘗試作
整個誠實而赤裸的人
而你正生如夏花
給過我大夢一場
=========== =========== ===========
儘管鮮少時候能讀懂她的作品,崔舜華在我心中一直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也是我開始書寫的契機之一。讀她寫的詩,彷彿在看一幅厚重的油畫,即將凋零的花以濃烈的顏料塗抹鑄造,雖然即將枯萎,但飽含著向生之方向掙扎的光芒。
這首詩的標題很輕易的可以聯想到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從狂風破屋,羣童欺老,寫到屋漏偏逢連夜雨,最後再將自身所受的苦難昇華,直述千萬廣廈大庇天下寒士的理想。由外在環境的變化,現象的發生,自己身處其中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並在這個過程尋找意義,一直是詩人們在創作上的一大路線。
詩的第一段首先確立了時間和對象,天氣晴朗的九月、獨目的女工,短短五行但似乎有著一個隱晦到故事線:為什麼是獨目呢?是因為烈光使她在工作中難以睜開眼睛,或是單純的一隻眼睛被蒼老的白髮所遮擋,潛藏在陰影之下,又或者,是因為經歷某種意外,導致一眼受了傷呢?
就像有時走在施工的路上,一個工人突然抬起頭,剛好與你對視,你是否有些難以言喻的情感,在那個瞬間滋生?
秋天可能是豐收的季節,也可以是充滿辛苦勞動的日子。第二段依舊在做敘事的虛寫,但後段的「我們」將視角稍微的拉近一些些,好像再往前探出一步,變可以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祝福、慶祝、言語的交談。在期中考過後常有朋友間的聚會和逛街,在工作之後可能有聚餐與飯後的小酌,然而辛勞之後的慶祝不會是終點,許多事情仍然會持續進行。九月的夏花如大夢,為最後一段留下伏筆。
第三段透露了作者的一小點內心世界,這邊筆者我並沒有讀出什麼自己的想法,只能猜測作者基於一些自身的原因,不習慣於像其他人一樣普通的工作,普通的慶祝,普通的順應季節的變化,誠實的去度過自己的生活。
最後段對應標題〈大夢為秋風所破〉,並且第一次提到了「你」,你我曾相遇在夏天,但時過境遷,秋風已將夢給吹醒,我必須起身,去過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沒有你的生活。
臨時興起所寫的賞析,如果喜歡這樣的分享或者是有什麼想法要與我討論,都歡迎留言交流~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