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最重要的音韻特點:音節分明
聲母+韻母(介音+主要元音+韻尾)
聲母:音節的起頭輔音(漢語輔音大多在起頭)
聲母韻母二分的具體理由:押韻
反切:古代聲韻學家標示讀音的方法
徒(被切字)=紅(被切上字)+切(被切下字)
是韻書所用的方式,隱含聲母韻母的概念
聲調依附韻母存在
韻母
古代攝(四等開合)演變成四呼(開齊合撮)
平(平聲)上去入(仄聲)
入聲調都帶有塞音韻尾輔音(p、t、k)
和入聲相配的其它三聲都是鼻音韻尾(p配m、t配n、k配ŋ)
依照韻尾分為陰聲韻(沒有輔音韻尾)、陽聲韻(鼻音韻尾)、入聲韻(塞音韻尾)
聲調變化主要因素:聲母清濁
陰調:配清聲母(音高較高)
陽調:配濁聲母(音高較低)
平上去入×陰調陽調=八個調(例如吳語)
六個調以上的南方方言也經歷過類似過程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