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其實我比較想要得憂鬱症
心情板 2022年7月30日 14:33

文長注意⚠️ 可以從👉開始看就好 前面廢話: 我一直都是一個有憂鬱傾向的小孩 國小四五年級就會開始胡斯亂想 想人生的意義 想人生的道理 明明有朋友可以一起玩 偏偏就很常下課的時候無意識的在學校散步思考 也是因為很常思考 很喜歡思考的原因 我反而對於自己憂鬱的情形沒有到排斥 「對我來說難受的不是憂鬱情緒」但是低潮的時候也是很痛苦就是了  約莫是在國中的時候(或更早)我開始慢慢越來越抽離我的身體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我智障腦霧之類的 也沒有特別理他 只是有時候眼前的景色變得特別清晰、實感會被驚奇到 但是到了高中 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 我在網路上面找到這種症狀叫做「解離」 是一種覺得所看到的世界變得很虛幻的現象(? (最近嚴重到爆 騎個車 手都有點沒辦法動) 而這東西通常是因為想逃避生活和壓力太大所導致 這也是為什麼就算國小時思維就有點憂鬱 但拖到高二才看身心科的原因 因為低潮的來臨可以讓我感覺自己還活著 心臟那深刻的痛 深刻的涼 讓我感覺自己是真實的 的確還活在實體的世界 👉反正我國高二就去看了身心科 在候診的時候我沒有多少緊張 直到進診間 跟醫生攀談幾句之後 我其實以為他會說我有輕鬱之類的或躁鬱 但什麼都沒有 他說我這樣是青少年的情緒浮動(其實我當時在說症狀的時候也沒有說的太多) 我出來的時候只有一個想法 「所以我就只是一個怪人而已嗎?」 一個不能把憂鬱症當藉口的怪人 一個三天一小哭五天一大哭的怪人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 憂鬱症跟其他心理疾病不一樣 基本上要說是「生理疾病」也可以) 原來我不是因為什麼激素分泌不足、不是因為遺傳 而是我本身就是一個極具憂鬱情緒的怪人 一輩子都沒辦法靠藥物好轉的怪人 我會憂鬱、會難過、會解離 都不是因為憂鬱症 都沒辦法怪在我的基因序列 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要擔⋯⋯⋯⋯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匿名

B1 2022.07.30 14:48

給原po拍拍~🥲 我也常常會想人生的未來/生命的意義之類的 雖然常常想一想會覺得很鬱卒 也覺得自己可能永遠比不上那些成功人士 (看看偶像們的成功人生,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平凡生活🥲) 但是思考是很棒的事情呀! 代表你願意改變些什麼對吧? 所以繼續努力,好好的過下去吧? 朝著真正的心之所向🤩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給原po拍拍~🥲 我也常常會想人生的未來/生命的意義之類的 雖然常常想一想會覺得很鬱卒 也覺得自己可能永遠比不上那些成功人士 (看看偶像們的成功人生,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平凡生活🥲) 但是思考是很棒的事情呀! 代表你願意改變些什麼對吧? 所以繼續努力,好好的過下去吧? 朝著真正的心之所向🤩
2
B1-1 (原 Po)   2022.07.30 14:48

🥹🥹🥰🥰🥰

🥹🥹🥰🥰🥰
0

匿名

B2 2022.07.30 14:51

我也是 一直都有憂鬱傾向 但聽說未成年的話會被告知家長或是需要家長陪同 所以到現在高三了都沒有去看醫生 也沒幾個現實的朋友講過 我也想得憂鬱症 至少自殺自傷的想法出現的時候能有個藉口 什麼的 我也常常哭  沒有理由 哭到眼睛腫了也只能對自己說是情感太豐富了(? 我有段時間甚至會斷片 不喝酒但是會斷片 然後我會做一些怪事 像是把所有社交軟體的id、名字、頭貼改掉 之類的 但我完全不會記得 而這一切的一切 都沒有一個理由去解釋 反正全部都我自己的問題啦 我就怪人啦 看開了啦ㄇㄉ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我也是 一直都有憂鬱傾向 但聽說未成年的話會被告知家長或是需要家長陪同 所以到現在高三了都沒有去看醫生 也沒幾個現實的朋友講過 我也想得憂鬱症 至少自殺自傷的想法出現的時候能有個藉口 什麼的 我也常常哭  沒有理由 哭到眼睛腫了也只能對自己說是情感太豐富了(? 我有段時間甚至會斷片 不喝酒但是會斷片 然後我會做一些怪事 像是把所有社交軟體的id、名字、頭貼改掉 之類的 但我完全不會記得 而這一切的一切 都沒有一個理由去解釋 反正全部都我自己的問題啦 我就怪人啦 看開了啦ㄇㄉ
0
B2-1 (原 Po)   2022.07.30 14:51

如果是身心科的話應該是不需要家長陪同的🤔就跟自己去看感冒一樣掛號 但是如果需要諮商的話那就可能需要知會家長了(畢竟一次諮商都千元起跳的😰) 有些學校會贊助學生一段時間的諮商費 這也是看學校怎麼規定的 我們學校是兩次 當然學校的輔導室也可以好好利用 基本上根據職業道德 諮商師或學校輔導老師 都不應該透露身分個資 如果做要知會家長或之類的事會先取得你的同意 不然不會動作(不然好像會觸法🤔我也忘記了 反正我遇到的 不管多小的事情都會先詢問過我的意見 就算知道我會同意) 94這樣 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話是不太需要擔心被家長知道的:D (但是如果你覺得你的班導很雞掰 那絕對不要利用上課或午休時間去輔導室約約 因為會有缺課紀錄 老師會知道你去輔導室 有些很沒品的就會告知家長  可以跟輔導老師約放學後 或是學測完之後 班級很放鬆很混亂的時期去)

如果是身心科的話應該是不需要家長陪同的🤔就跟自己去看感冒一樣掛號 但是如果需要諮商的話那就可能需要知會家長了(畢竟一次諮商都千元起跳的😰) 有些學校會贊助學生一段時間的諮商費 這也是看學校怎麼規定的 我們學校是兩次 當然學校的輔導室也可以好好利用 基本上根據職業道德 諮商師或學校輔導老師 都不應該透露身分個資 如果做要知會家長或之類的事會先取得你的同意 不然不會動作(不然好像會觸法🤔我也忘記了 反正我遇到的 不管多小的事情都會先詢問過我的意見 就算知道我會同意) 94這樣 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話是不太需要擔心被家長知道的:D (但是如果你覺得你的班導很雞掰 那絕對不要利用上課或午休時間去輔導室約約 因為會有缺課紀錄 老師會知道你去輔導室 有些很沒品的就會告知家長  可以跟輔導老師約放學後 或是學測完之後 班級很放鬆很混亂的時期去)
0

匿名

B3 2022.07.31 03:39

要不要換一間診所看看別的醫生怎麼說 把情況都講出來 讓別的醫生再判斷看看 我建議可以去學校的輔導室晤談看看  個人覺得諮商很有用 諮商就像是輔導老師跟著你一起把凌亂的房間歸納整理起來 無法藥物治療 那就心理治療 我想說有憂鬱的情緒不奇怪 那就是你的一部分 人格特質很難改掉 但可以嘗試跟憂鬱共存 因為它的存在從你小時候就有 說要讓他消失 理論上很不容易 當然共存也很不容易 我自己也想辦法共存五六年了 沒有到很成功 但我也好很多 我現在 想笑的時候就笑 想哭的時候就哭 累了允許自己休息 但要記得振作 不要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 允許任何情緒的存在 這一路走來的你辛苦了 我相信這一路上你身旁的人都會陪著你的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要不要換一間診所看看別的醫生怎麼說 把情況都講出來 讓別的醫生再判斷看看 我建議可以去學校的輔導室晤談看看  個人覺得諮商很有用 諮商就像是輔導老師跟著你一起把凌亂的房間歸納整理起來 無法藥物治療 那就心理治療 我想說有憂鬱的情緒不奇怪 那就是你的一部分 人格特質很難改掉 但可以嘗試跟憂鬱共存 因為它的存在從你小時候就有 說要讓他消失 理論上很不容易 當然共存也很不容易 我自己也想辦法共存五六年了 沒有到很成功 但我也好很多 我現在 想笑的時候就笑 想哭的時候就哭 累了允許自己休息 但要記得振作 不要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 允許任何情緒的存在 這一路走來的你辛苦了 我相信這一路上你身旁的人都會陪著你的
0
B3-1 (原 Po)   2022.07.31 03:39

我已經跟他共存了啦🤣🤣 也有在做諮商了

我已經跟他共存了啦🤣🤣 也有在做諮商了
0

匿名

B4 2022.07.31 04:04

確診憂鬱症之後可能會讓你好過一點, 至少 憂鬱症焦慮症就跟強迫症拖延症一樣, 是沒有標準界線的, 醫生在診斷憂鬱症的時候也不是直接去追蹤測量你一個月內的各種激素水平。 所以心理「疾病」真正的意義在於 大程度影響到生活, 當拖延行為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我們會說它是拖延症, 當對特定行為的執著到達嚴重的程度, 我們會說它是強迫症。 你沒確診憂鬱症並不代表你就跟旁人一樣, 而是你的狀況是有可能自己緩解的, 藥物只是治標,讓你的生理上不要因為焦慮解離而失去對自我的控制 環境因素(家庭學校等)、個人認知 這些更重要的都不是單靠藥物就能解決的 (有些人吃藥諮商那麼久,卻一直被迫待在不斷傷害他的人事物之中,那他的症狀永遠也不會真正好起來) 一起努力吧,我也是個怪人呢⊂(・▽・⊂) -F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確診憂鬱症之後可能會讓你好過一點, 至少 憂鬱症焦慮症就跟強迫症拖延症一樣, 是沒有標準界線的, 醫生在診斷憂鬱症的時候也不是直接去追蹤測量你一個月內的各種激素水平。 所以心理「疾病」真正的意義在於 大程度影響到生活, 當拖延行為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我們會說它是拖延症, 當對特定行為的執著到達嚴重的程度, 我們會說它是強迫症。 你沒確診憂鬱症並不代表你就跟旁人一樣, 而是你的狀況是有可能自己緩解的, 藥物只是治標,讓你的生理上不要因為焦慮解離而失去對自我的控制 環境因素(家庭學校等)、個人認知 這些更重要的都不是單靠藥物就能解決的 (有些人吃藥諮商那麼久,卻一直被迫待在不斷傷害他的人事物之中,那他的症狀永遠也不會真正好起來) 一起努力吧,我也是個怪人呢⊂(・▽・⊂) -F
2
B4-1 (原 Po)   2022.07.31 04:04

( ;´Д`)

( ;´Д`)
0

匿名

B5 2022.07.31 05:32

別總往壞的地方想嘛 妳這樣是偏向哲學腦類型的 就是凡事都會多思考一些相關的延伸問題 我倒不覺得是壞事 現在人盲從的多 有想法的少 給妳參考 別難過啦~

別總往壞的地方想嘛 妳這樣是偏向哲學腦類型的 就是凡事都會多思考一些相關的延伸問題 我倒不覺得是壞事 現在人盲從的多 有想法的少 給妳參考 別難過啦~
1

匿名

B6 2022.07.31 15:38

我每次有這種想法時,我都告訴自己 跟宇宙比起來 我們這種煩惱以及事情連一顆芝麻都不算

我每次有這種想法時,我都告訴自己 跟宇宙比起來 我們這種煩惱以及事情連一顆芝麻都不算
1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心情 其實我比較想要得憂鬱症

文長注意⚠️ 可以從👉開始看就好 前面廢話: 我一直都是一個有憂鬱傾向的小孩 國小四五年級就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