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ap.article_top.title}}
{{adMap.article_top.cta}}

#討論 台灣世界第14有錢?PPP為何與GDP悖離
時事板

|

{{ articleMoment(createdAt) }}

今天一則非常令人困惑的新聞,美國財經雜誌公布世界最富有的100個國家排名,其中台灣排上了第14。 https://i.imgur.com/d7ZFEZf.png 然而,這麼多年來許多人都在抱怨生活過不下去,生活必須支出太多,到頭來都在窮忙。那為什麼這個排名能夠將台灣排到第14呢? 從圖表可見,排名是以GDP-PPP(購買力平價人均生產毛額)為基準的。台灣目前人均GDP是3.3萬美元,在世界大概排名30,而歐洲主要國家大多在5萬美元,最高的盧森堡則是13萬。 而所謂的PPP,是基於各國貨幣實際購買商品的能力不同,對其貨幣做出的等值係數。舉例來說,A國貨幣兌美元是10:1,但是1美元的商品在A國只賣5元,那麼A國貨幣的購買力就是2倍於美元,GDP-PPP會變成2倍。 而上表中,盧森堡的GDP-PPP是14萬,和GDP相差不大,代表商品在盧森堡的價格與在美國相近。然而,台灣僅3.3萬美元的GDP卻能換算出7.7萬元的PPP,代表台灣物價只有美國的不到一半。 但是,我們真的覺得物價便宜嗎? 在歐洲旅遊,一頓飯的價格可能是台灣的好幾餐,但是一罐牛奶賣得卻是瓶裝水一樣的錢。譬如iphone這樣世界通行的東西,全球定價也是按匯率來算...... 全球貿易的盛行導致一個國家的內部市場不盡完全供應所有的商品,這導致居民整體感受的物價也包含著外國市場的售價。而即使是有國內產品做為替代選擇的項目,商品的品質區別也無法反映在PPP當中。 舉例來說,雙B車在台灣算是半個奢侈品,但是在歐洲卻是國民車;無印良品在日本是很親民的品牌,在台灣卻是中間階層在用。 台灣GDP與PPP失衡已經不是新聞了 台灣確實是富裕的。台灣在上個世紀經歷了大出口時代的外匯湧入,這些實業家積攢的錢如今都還在口袋裡,成為了現在房價的一部份。這也是為何台灣人均金融性資產偏高的原因。 而或許很多人不敢置信,但台灣經濟和稅制有非常多社會主義的影子,當然曾經輝煌過的土地增值稅也是其中之一。 台灣的營業稅是5%,而中國是6~13%,歐美更高約15~25%(但生活必需品是0%)。絕大多數人繳所得稅也都是免稅或5%級距,而綜所稅全體大約有近4成是來自富人的股利所得﹝證券交易所得則沒有課稅﹞。 而台灣人在享受低稅賦的同時,水費與電費因為平抑物價的政治任務,基本也比其他先進國家要低。(當你在幹譙台電綠電一度8塊的時候,德國平均電價已經漲到1度14塊了) 更不用說幾乎免費的12年國教和超低的國立大學學費(美國超多學貸戰士,幾乎要還一輩子),還有大家最愛的全民健保。幾十年來台灣政府花很多努力在補貼公共服務和壓低國內物價,這種人為干預就建構了GDP和PPP長年背離的基礎,同時也為輸入性通膨種下了遠因。 那為什麼我的薪資這麼低? 前面我提到一個國家的內部市場並不能完全供應所有的消費需求,普通人很難做到只買國產產品,而台灣的生產是兩極化的。 高科技電子產業,特別是半導體行業是如今出口的主力,零零總總占了出口總值的六成;然而台灣大多數人並不從事科技業,而是在內需服務部門。 可是,內需物價是長年受到抑制的。台灣人痛恨商品漲價,而老闆也不願漲薪水。過去規劃政策的人認為抑制台灣的商品通膨可以促進經濟,然而換來的結果就是薪資也成長停滯。 但是國外商品並不會因為你國內通膨和薪資雙雙停滯就不上漲。且台灣不僅在許多傳統產業是落後國,內需市場還小,過往的產業結構也是出口導向。只靠國內市場無法包辦你的日常必需品的整條產業鏈。 基礎資源(能源、原物料、糧食...)進口依存度本來就高,更不用說比較高級,需要資本和技術密集的商品(如汽車、消費電子)國產競爭力太低,這就導致最近十年輸入性通膨根本壓不住,成了「滯脹」經濟。 房市為何是近年台灣經濟的火車頭? 正是因為台灣經濟「滯脹」了。 出口外銷受到先進國既有利益的阻擋,後方又有中國挾人口與經濟規模之優在追趕。除了電子科技產業,許多傳產技術都落後於英美,但國內市場又養不起他們擴張。 商品物價不能漲,因為這是長年的國策,也是大家習以為常的日子,台灣也沒有美國那種借貸消費的文化。公共開支不能大幅擴張,因為會債留子孫,而且稅金沒法再繼續多課,否則就會侵犯富人的利益。那麼,該怎麼推動經濟成長呢? 答案正是最近10年中國也正在發生的事情,那就是炒房。 透過基礎建設和政策提高土地價格,如此政府持有的土地資產價值也會水漲船高。接著放利給財團開發,提高工程建設的內需需求,而這中間的支出就由開發後飆升的不動產價值來平衡。 不動產作為在帳面上擁有龐大價值的資產標的,又能夠作為貸款抵押物取得更多貸款,順便消解銀行手上的現金壓力。企業取得貸款後加碼投資土地開發......在數字上實現經濟全面增長。 這樣的增長榮景在日本也曾經發生過,但因為缺乏實業的支持,加上財政政策一刀切斷貸款來源,投資客無法再以資產抵押無限借貸,最後泡沫崩潰。 不敢重演同樣的路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民進黨政府打房永遠打在空氣上。 在祭出了許多限制房地產交易的法令的同時,或是不溯及既往,或是推動新青安貸款來保證有人接盤。 當年日本因為投資客無法再借錢支持房市,最後導致不動產價格連鎖性下跌。這種下跌對於金融體系是可怕的,因為個人和企業持有的不動產全部資產縮水,瞬間資不抵債,股票也加速下跌使得情況更加惡化。 銀行無法從破產的債權人身上收回貸款,在沒有現金的情況下強力緊縮貸款導致急需周轉的企業借不到錢,加速了破產的進度。然而這些企業的破產又反饋到銀行本身。 因為企業沒現金發薪水,資遣潮發生後一般人也沒錢消費,於是零售百貨業也面臨現金流斷頭的危機。本來還能靠著現金收入償還利息,現在也沒了。 綜上所見,在不動產紙面價值泡沫化的情況下,讓它價格下跌將會造成連鎖性不可挽救的後果,這也是為何政府不願意用力打房,正是因為害怕用力過猛。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是讓新台幣升值,只要台幣升值一倍,PPP就能回到正常水準。而這樣就必須犧牲出口產業。 但是讓台幣大幅升值是有困難的,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台幣作為非主要交易貨幣的現實讓外國投資者不願意大量持有台幣,反而台灣的投資人卻很喜歡持有美金。 第二是人為加速國內市場通膨。這幾年基本工資年年調漲,外食越來越貴就是如此來的。但只要壓住房價不動,在通膨之下就相當於房價跌了。 儘管如此,國家經濟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究竟政策能否達成預期效果也需要隨時關注並滾動調整。但至少目前看起來,是有稍稍地往好的方向在走了。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adMap.article_bottom.cta}}
{{adMap.article_bottom.title}}
{{adMap.article_bottom.content}}

全部留言

匿名

匿名

B1 {{commentMoment( "2024-05-08T14:59:25.943Z" )}}

突然感到有點絕望 感覺兩種方法都會痛 好奇在基本工資調高、通膨情況下房價有可能不跟著大幅成長嗎?

突然感到有點絕望 感覺兩種方法都會痛 好奇在基本工資調高、通膨情況下房價有可能不跟著大幅成長嗎?
要根據利率還有不動產稅賦、交易政策而定,房價上漲是有可能落後於通膨的,這部分的主要指標是交易量 一般人正常的購屋自住基本不會大幅影響房價,除非是人口都市化這種大量流動,主力仍是投機者 而熱錢投入房市和投入股票等標的是有競爭關係的,假如房市數年內看不到有足夠的接盤者,那麼資金就會往其他地方移動,呈現量縮
原 Po 回覆:

要根據利率還有不動產稅賦、交易政策而定,房價上漲是有可能落後於通膨的,這部分的主要指標是交易量 一般人正常的購屋自住基本不會大幅影響房價,除非是人口都市化這種大量流動,主力仍是投機者 而熱錢投入房市和投入股票等標的是有競爭關係的,假如房市數年內看不到有足夠的接盤者,那麼資金就會往其他地方移動,呈現量縮

0
B2 {{commentMoment( "2024-05-08T15:07:16.674Z" )}}

B1 不太可能 基本工資實際上對消費力影響不大,不過如果商品通膨的話房價基本上不太可能抑制的 基本上如果不刻意對非自用型住宅服務或演變成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住宅服務課重稅會比較沒辦法達成打壓房價的效果 台灣CPI統計對於房價的調查是非常失真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台灣實際上的通貨膨脹要比CPI年增率呈現出來的樣貌高上許多 如果要打壓房價的話可能需要對非自用型空屋以及囤房這兩項課以重稅才能比較有效的避免囤房現象產生,但實務上不太可能。 畢竟有錢人都比較有權。

B1 不太可能 基本工資實際上對消費力影響不大,不過如果商品通膨的話房價基本上不太可能抑制的 基本上如果不刻意對非自用型住宅服務或演變成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住宅服務課重稅會比較沒辦法達成打壓房價的效果 台灣CPI統計對於房價的調查是非常失真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台灣實際上的通貨膨脹要比CPI年增率呈現出來的樣貌高上許多 如果要打壓房價的話可能需要對非自用型空屋以及囤房這兩項課以重稅才能比較有效的避免囤房現象產生,但實務上不太可能。 畢竟有錢人都比較有權。
0
B3 {{commentMoment( "2024-05-08T15:09:22.083Z" )}}

這篇挺有料的,不過因應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偏誤 讓新台幣升值一倍有點太無稽之談,改變貨幣準備勢必造成非常恐怖的通貨膨脹 刻意造成通膨也和中央銀行的目標相悖

這篇挺有料的,不過因應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偏誤 讓新台幣升值一倍有點太無稽之談,改變貨幣準備勢必造成非常恐怖的通貨膨脹 刻意造成通膨也和中央銀行的目標相悖
讓台幣升值一倍確實比較誇張,這會牽涉到太大程度的經濟結構,但我認為台幣長期而言應當是要升值的 央行這20多年來一直刻意壓制通膨其實很微妙,我認為是社會主義思想作祟,但你越是不通膨那麼再投資誘因就越低,產業結構一灘死水 用我主管的話來說,該倒的企業都不倒,吊著一口氣要死不活的,空不出市場區位來 央行並不完全是人民的央行,通膨也不是洪水猛獸,實際上最近這些年基本工資連年調漲就是在人為地通膨了,你會發現cpi指數似乎沒什麼明顯的上升,但普通人的生活確實在改善
原 Po 回覆:

讓台幣升值一倍確實比較誇張,這會牽涉到太大程度的經濟結構,但我認為台幣長期而言應當是要升值的 央行這20多年來一直刻意壓制通膨其實很微妙,我認為是社會主義思想作祟,但你越是不通膨那麼再投資誘因就越低,產業結構一灘死水 用我主管的話來說,該倒的企業都不倒,吊著一口氣要死不活的,空不出市場區位來 央行並不完全是人民的央行,通膨也不是洪水猛獸,實際上最近這些年基本工資連年調漲就是在人為地通膨了,你會發現cpi指數似乎沒什麼明顯的上升,但普通人的生活確實在改善

1
B4 {{commentMoment( "2024-05-08T16:00:12.571Z" )}}

B3-1  壓低通膨很正常的,台灣的CPI統計於住房服務非常不準確(詳見我學長台大經研所李祖福的論文),因此如果設定CPI年增率在2%的意義會跟美國設定2%的意義不同。 至於說央行壓低通膨是社會主義作祟嗎?可以這麼說,每個國家的通膨基本上都一定有一定的社會主義色彩。在念財政學的時候第一章就會說政府於經濟上的職責是維持物價穩定以及促進經濟成長(或者說經濟穩定),維持物價穩定本來就是中間偏左的路線。這很正常。而且作祟這個詞實際上帶有貶義,不建議用社會主義作祟的說法。 要台幣跟美元相比升值的話實際上非常困難。台灣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如果台幣大規模升值的話會使非常多的出口產業蒙受巨大打擊,我們不應該用自毀長城的方式來達成台幣升值的目的(無論升值多少都會是巨大打擊)。 調整基本工資不太會叫「人為性通膨」,這個詞我沒有聽過啦,我以為所有通膨都是人為的? 那普通人生活有沒有改善呢?見仁見智摟。

B3-1  壓低通膨很正常的,台灣的CPI統計於住房服務非常不準確(詳見我學長台大經研所李祖福的論文),因此如果設定CPI年增率在2%的意義會跟美國設定2%的意義不同。 至於說央行壓低通膨是社會主義作祟嗎?可以這麼說,每個國家的通膨基本上都一定有一定的社會主義色彩。在念財政學的時候第一章就會說政府於經濟上的職責是維持物價穩定以及促進經濟成長(或者說經濟穩定),維持物價穩定本來就是中間偏左的路線。這很正常。而且作祟這個詞實際上帶有貶義,不建議用社會主義作祟的說法。 要台幣跟美元相比升值的話實際上非常困難。台灣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如果台幣大規模升值的話會使非常多的出口產業蒙受巨大打擊,我們不應該用自毀長城的方式來達成台幣升值的目的(無論升值多少都會是巨大打擊)。 調整基本工資不太會叫「人為性通膨」,這個詞我沒有聽過啦,我以為所有通膨都是人為的? 那普通人生活有沒有改善呢?見仁見智摟。
作祟這個詞是我用的不對了,然而我並不支持一股腦地壓抑物價,因為追求利益成長是上自財團下至小販的天性 以目前台灣的情況我覺得很難說是純粹的出口型經濟了,維持廉價的台幣給低競爭力企業續命並不是個好主意,他們的產值早已逐漸萎縮 總產值除去從業人數是一個很好的指標,以半導體而言這個數字可以達到千萬台幣,但對於很多乍看仍在外銷的傳產,這個值可能只有一百萬 有人跟我說在這樣環境下,去工業化並專注服務業是台灣的出路(當然我不贊同),但至少以日本的案例,現在日本人反而比較害怕日幣貶值,出口已經不是日本的主要動力了
原 Po 回覆:

作祟這個詞是我用的不對了,然而我並不支持一股腦地壓抑物價,因為追求利益成長是上自財團下至小販的天性 以目前台灣的情況我覺得很難說是純粹的出口型經濟了,維持廉價的台幣給低競爭力企業續命並不是個好主意,他們的產值早已逐漸萎縮 總產值除去從業人數是一個很好的指標,以半導體而言這個數字可以達到千萬台幣,但對於很多乍看仍在外銷的傳產,這個值可能只有一百萬 有人跟我說在這樣環境下,去工業化並專注服務業是台灣的出路(當然我不贊同),但至少以日本的案例,現在日本人反而比較害怕日幣貶值,出口已經不是日本的主要動力了

1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討論 台灣世界第14有錢?PPP為何與GDP悖離

今天一則非常令人困惑的新聞,美國財經雜誌公布世界最富有的100個國家排名,其

檢舉{{reportFloor? '留言B'+reportFloor: '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reportFloor+'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附件說明
插入圖片

請點文字方塊右下角的 插入圖片,或直接插入 imgur 圖片網址。

https://i.imgur.com/8wlRxfM.png
輸入
顯示

插入 Youtube 影片

直接將影片網址貼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zfOyW0ZMo
輸入
顯示

分享 Meteor 文章

直接將文章網址貼上。

https://meteor.today/article/8ZgvtS
輸入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回覆 B{{reply.fl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