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各位學測生好,想必現在大家都在ㄙㄤ或是已經衝去買指考參考書了(?
我想來分享一下我對於今年自然的看法以及
讓下一屆學弟妹有個讀書樣板可以參照一下
剛對完得勝者發出來的答案,總分121.8
(個人覺得第三題給的答案頗怪,應該是火焰的成色比較偏向恆星發光原理 吧)
個人覺得今年跟去年出題方向差不多,差異在於今年題目多了出乎意料的東西,譬如背的物理史,以及類比題型的出現。而且難度分佈趨勢也是不同以往,麻煩的都在中間,後段題目反而很直觀的即可圈選出來。只要有配速不要糾結在某些題目應該都能正常作答完成。我約莫花了85分鐘寫完剩下時間回去看我不確定的幾題,沒有花時間從頭到尾檢查一次。
1.
Q1:模考題到底該不該寫?
A:小弟身在人文薈萃的台中,非第一志願;自高二下起聽聞中模難到靠北,便下定決心盡量不碰中模(因為我很玻璃心 怎樣?)怕我每次看到成績就會心碎一次,於是乎我只寫北模全模,中模只有校際模擬考時才寫(大概都落在100上下)
考前約莫練了100-107年的北模全模,當然是107最具參考價值,所以留到最後兩週才寫(最後一週不碰新題目只檢討)
北模全模在我看來仍與學測有不小的差異,且難易度也沒一個基準,總之模考題就是參考即可;對我來說模考題只要不是錯太智障的(譬如看A劃B)都有檢驗自己吸收復習內容完整度的參考價值。
總歸一句,請把時間投注給題海,題海不會辜負你的。
2.
Q2:各細科準備方向呢?
A:說真的,學測物理不重計算,重觀念,如果真心對物理過敏(?的話可以就下列幾個單元複習即可。力學(包含牛頓三大定律簡單計算跟定義、摩擦力判斷及計算、萬有引力還有碰撞)BTW話說今年好像沒考碰撞倒考了兩題不知所云的物理史,物理史看過就好我在選的時候也沒全部都確定 ㄏㄏ;這幾個單元弄熟其實題目大概已經足已應付9成了 剩下一成其他單元平常有在上課應該會有印象再複習一次即可。
化學科呢,一句話,化學是背的理科,麻煩用盡生命去背沈澱表(今年考一題,應該很多人看到氫氧化銀就選了,可是會跟題幹的硫酸根還有氯酸根產生一樣的白色沈澱,這是陷阱請選氫氧化鋇)還有有機化合物(我寫題目寫到後段時才在納悶怎麼沒出現有機結果就出現兩題了,一題問最簡單的各種官能基組成是否有兩個碳還有一題問上圖有什麼官能基的)第三個是赫思定律(雖然今年沒考)定倍比定律計算(今年考一題,好像在第二部分前最後一題)最後則是化學實驗(最後一題還有前面的層析)弄完以上還有背完有機化學也差不多了。
生物科是我最弱的科目(原本)所以我砸了很多時間去多寫了很多額外題目,我寫的是「滿級分生物重點觀念(試題篇)」整本寫完大概觀念跟答題技巧都掌握的差不多了;重點章節我認為的有腎的濾過分泌再吸收(今年沒考)植物(今年一題)還有細胞的功能配合生物界區分方式(今年兩三題)最後則是女生懷孕排卵週期配合有形無形世代(今年沒考,這我蠻納悶的)總之,生物雖然也是背科,但可以先用題目來檢驗自己的漏洞在哪,進而回去複習課本內容,我光是女性生理週期跟植物就看了9遍了,做夢都在算安全期(?相信各位也能如此。
地球科學是我最愛的科目,我用的是地科新關鍵,雖然網路上的各位30公分已經極力推薦過,但我仍要強調,地科攝取概念必須自圖片著手,而新關鍵就是圖片爆炸多的一本講義,也不需要再說什麼重點章節了,整本弄熟,就這樣(我好不負責任(⁎⁍̴̛ᴗ⁍̴̛⁎)
2.
我的考前一週準備:
完全不寫新題目(反正我好像也找不到新題目了)只檢討,把曾經錯的題目每一個選項對的記起來錯的訂正,然後不熟再回去翻課本。這樣除了可以導正觀念外,也能避免寫題目寫到彈性疲乏。。
3.
麻煩找一兩個人跟你一起讀,一起討論;一起做一樣的事會讓你自己有股與戰友患難與共的感覺,這感覺我認為非常重要,你們是競爭對手與戰友,不吝嗇的教導對方也能積點陰德(?
以上 祝各位學弟妹加油,希望小弟淺見有所幫助。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幹那個第三題 我看到岩漿什麼鬼的馬上刪那個答案 在猶豫煙火跟瓦斯爐 最後選煙火 結果... 補充一點 物理其實根本不用看什麼圓周運動、拋體運動 反而該看量子論、物理史、力的觀念(例如今年那題潛水艇,非常重的物理觀念) 最後我覺得 這次社自啊 模考商完全沒有抓到點 還是以前那種題型
嗚嗚嗚嗚我還是不敢對答案qqq 心裡充滿害怕 是說我地科什麼參考書都沒買(窮 我只有把高一的地科下講義挖出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