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中國歷代地方官制
課業板 2017年4月28日 00:40

事情是這樣的 指模歷史考到道州縣路州縣 真的把我雷得外酥內脆 尼馬這是幾百年前教材的內容啊 不過以前在整理地方官制的時候手癢也一起寫下來了 所以還好是寫對了 之前去問歷史老師問題給她看筆記的時候她還問我幹嘛整理很久很久以前的內容 抱怨完了來看筆記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B1 2017.04.28 17:43

太細了吧...

太細了吧...
0

留言已被刪

本留言就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

B3 (原 Po)   2017.04.29 01:05

B1猜是不會考啦哈哈哈看個大概就好

B1猜是不會考啦哈哈哈看個大概就好
0

匿名

B4 2017.04.29 01:12

指考本來就是專業,考出這種的也還好 在閱讀歷史時這是基本的概念,不一定要背出他所有的定義,只要理解通了多運用幾次就會了 就像我以前都不知道劉備任過的"平原國國相"到底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有國?不是地方勢力群雄割據嗎 後來才知道是劉姓皇族被給予食平原一地稱國,其實也就是一個小郡 名義上的不同而已。

指考本來就是專業,考出這種的也還好 在閱讀歷史時這是基本的概念,不一定要背出他所有的定義,只要理解通了多運用幾次就會了 就像我以前都不知道劉備任過的"平原國國相"到底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有國?不是地方勢力群雄割據嗎 後來才知道是劉姓皇族被給予食平原一地稱國,其實也就是一個小郡 名義上的不同而已。
1
B5 2017.04.29 05:25

太厲害了

太厲害了
0
B6 2017.04.29 10:29

我還以為漢是州郡縣誒 什麼青幽并冀豫徐揚涼荊益州還有司隸 郡我知道的有長沙武陵桂林零陵 縣我只知道耒陽縣平原縣 B4等等所以平原是縣誒不是郡 劉備當的是平原縣令吧

我還以為漢是州郡縣誒 什麼青幽并冀豫徐揚涼荊益州還有司隸 郡我知道的有長沙武陵桂林零陵 縣我只知道耒陽縣平原縣 B4等等所以平原是縣誒不是郡 劉備當的是平原縣令吧
0
B7 (原 Po)   2017.04.29 11:57

B6ㄜ有啊我有寫 州郡縣 州僅為監察區啊

B6ㄜ有啊我有寫 州郡縣 州僅為監察區啊
0
B8 2017.04.29 13:37

B7好像ㄜ 忽然想到州刺史是監察官

B7好像ㄜ 忽然想到州刺史是監察官
0

匿名

B9 2017.04.29 16:01

B6我想我沒說錯哦 劉備190年任平原相,平原此時稱國不稱郡 原po也有寫到了,這就是所謂的"郡國" 只是這個國家的"官吏"都是國家給你派的,任平原國國相其實就是當平原太守 這個國家的國只有收取一地的人民納稅錢的權力 附上百科資料(大綱:平原國也曾廢國 改制郡,其下轄有平原縣) 漢殤帝延平元年(106年),封和帝兄劉勝為平原王,置平原國。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平原國除為郡。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平原郡領平原、高唐、般、鬲侯國、祝阿、樂陵、濕陰、安德侯國、厭次侯國、西平昌十縣,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復置平原國。漢獻帝建安十一年(206年),平原國除為郡。

B6我想我沒說錯哦 劉備190年任平原相,平原此時稱國不稱郡 原po也有寫到了,這就是所謂的"郡國" 只是這個國家的"官吏"都是國家給你派的,任平原國國相其實就是當平原太守 這個國家的國只有收取一地的人民納稅錢的權力 附上百科資料(大綱:平原國也曾廢國 改制郡,其下轄有平原縣) 漢殤帝延平元年(106年),封和帝兄劉勝為平原王,置平原國。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平原國除為郡。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平原郡領平原、高唐、般、鬲侯國、祝阿、樂陵、濕陰、安德侯國、厭次侯國、西平昌十縣,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復置平原國。漢獻帝建安十一年(206年),平原國除為郡。
0

匿名

B10 2017.04.29 16:28

順便簡單說一下州牧和州刺史的小故事吧! 原po也有記 州一開始並不是行政單位,僅做為一個監察單位監察區 最高監察長官成為刺史,管官不官民。 只是後來刺史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而且還能直接呈報皇上 使得權力愈來愈大,凌駕於郡守之上。 差個正式的名份了 漢末黃巾之亂,宗親劉焉建議皇帝刺史稱州牧,可以掌握一州之軍政大權,以便鎮壓抗亂 皇上答應 實行了 所以使得漢末形成了州-郡-縣三級制 州正式成為行政組織,管轄郡守(郡原本是一級行政區,如秦設天下三十六郡) 而州刺史=州牧,我們常常見到什麼劉備自稱徐州牧,曹操領豫州刺史,都一樣意思的 其實漢末群雄混戰有很大原因就是劉焉搞出來的,他建議之後成為了天府之國的"益州牧" 然後燒掉棧道,封閉連絡,關起來當土皇帝,三十年後才被劉備入侵擊潰 然而他留下天下各地的州牧在河北,在中原,在江東,在西北擁兵混戰 這一起因 史稱""州牧出鎮""。

順便簡單說一下州牧和州刺史的小故事吧! 原po也有記 州一開始並不是行政單位,僅做為一個監察單位監察區 最高監察長官成為刺史,管官不官民。 只是後來刺史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而且還能直接呈報皇上 使得權力愈來愈大,凌駕於郡守之上。 差個正式的名份了 漢末黃巾之亂,宗親劉焉建議皇帝刺史稱州牧,可以掌握一州之軍政大權,以便鎮壓抗亂 皇上答應 實行了 所以使得漢末形成了州-郡-縣三級制 州正式成為行政組織,管轄郡守(郡原本是一級行政區,如秦設天下三十六郡) 而州刺史=州牧,我們常常見到什麼劉備自稱徐州牧,曹操領豫州刺史,都一樣意思的 其實漢末群雄混戰有很大原因就是劉焉搞出來的,他建議之後成為了天府之國的"益州牧" 然後燒掉棧道,封閉連絡,關起來當土皇帝,三十年後才被劉備入侵擊潰 然而他留下天下各地的州牧在河北,在中原,在江東,在西北擁兵混戰 這一起因 史稱""州牧出鎮""。
0
B11 (原 Po)   2017.04.29 16:31

B10辛苦了辛苦了💪 讀歷史讀得這麼透徹真的是很不容易 也謝謝你的分享🔆

B10辛苦了辛苦了💪 讀歷史讀得這麼透徹真的是很不容易 也謝謝你的分享🔆
0
B12 2017.04.29 17:04

B10所以那個國就跟日本令制國一樣嘛管得只有一個縣的大小 難怪來個張魯就找支援,原來是自我封閉兵卒久未經戰陣加之領兵者是馬超難怪找劉備來支援

B10所以那個國就跟日本令制國一樣嘛管得只有一個縣的大小 難怪來個張魯就找支援,原來是自我封閉兵卒久未經戰陣加之領兵者是馬超難怪找劉備來支援
0

匿名

B13 2017.04.30 01:51

B11只是喜歡歷史而已啦,而且還很粗鄙 B12看來也是位喜歡三國的朋友呢 其實說益州兵完全沒打仗也不然,劉焉死後時任劉璋部屬的沈彌 甘寧等人叛亂,趙韙迎戰,甘寧等人戰敗逃亡荊州。 直到公元201年,趙韙以及其下轄的東州兵桀驁不馴,最後竟聯合益州大部起而叛變作亂,圍攻成都 而其部下李異等人又叛,殺死趙韙,劉璋才保住益州,史稱趙韙之亂。 至於劉璋請劉備入川不見得是因為益州兵頹弱,究因在劉璋本人身上 張魯不過一自守虜耳,王累 劉巴 嚴顏 黃權等人也都力勸不要請劉備入川 代表益州兵將是有足夠的自信打敗或是抵抗住張魯,但卻不敢和劉備抗衡 怪在劉璋懦弱,自以為劉備同宗又仁義還實力很強好棒棒,可靠多了 終致引狼入室。 類似的例子也有很多 如 何進引董卓,韓馥引袁紹 究因領導者的懦弱短視,就算部下力勸死諫也沒用,最後失敗可謂理所當然。

B11只是喜歡歷史而已啦,而且還很粗鄙 B12看來也是位喜歡三國的朋友呢 其實說益州兵完全沒打仗也不然,劉焉死後時任劉璋部屬的沈彌 甘寧等人叛亂,趙韙迎戰,甘寧等人戰敗逃亡荊州。 直到公元201年,趙韙以及其下轄的東州兵桀驁不馴,最後竟聯合益州大部起而叛變作亂,圍攻成都 而其部下李異等人又叛,殺死趙韙,劉璋才保住益州,史稱趙韙之亂。 至於劉璋請劉備入川不見得是因為益州兵頹弱,究因在劉璋本人身上 張魯不過一自守虜耳,王累 劉巴 嚴顏 黃權等人也都力勸不要請劉備入川 代表益州兵將是有足夠的自信打敗或是抵抗住張魯,但卻不敢和劉備抗衡 怪在劉璋懦弱,自以為劉備同宗又仁義還實力很強好棒棒,可靠多了 終致引狼入室。 類似的例子也有很多 如 何進引董卓,韓馥引袁紹 究因領導者的懦弱短視,就算部下力勸死諫也沒用,最後失敗可謂理所當然。
0

留言已被刪

本留言就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

B15 2017.04.30 03:52

背地方官制真的是我的死穴😩😂 是說原po的字好美😍

背地方官制真的是我的死穴😩😂 是說原po的字好美😍
0
B16 2017.04.30 12:07

B13對啊其實也是有那些張任顏嚴這種良將擋住應該綽綽有餘吧,不過自古東川就是西川屏障,劉氏父子只守西川不進取被吞也是早晚吧 個人是認識廣而不深 中國各朝略懂日本戰國時代略懂西洋史略懂 個人覺得光榮的三國志11不錯玩,玩諸葛丞相平南中北伐魏有種完成漢相當年未能成之事的感覺哈哈

B13對啊其實也是有那些張任顏嚴這種良將擋住應該綽綽有餘吧,不過自古東川就是西川屏障,劉氏父子只守西川不進取被吞也是早晚吧 個人是認識廣而不深 中國各朝略懂日本戰國時代略懂西洋史略懂 個人覺得光榮的三國志11不錯玩,玩諸葛丞相平南中北伐魏有種完成漢相當年未能成之事的感覺哈哈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筆記] 中國歷代地方官制

事情是這樣的 指模歷史考到道州縣路州縣 真的把我雷得外酥內脆 尼馬這是幾百年前教材的內容啊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