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安,這裡是薇子,很高興又能教各位閩南語了。第五回〈白話字篇〉講到「變調」的部份,這是閩南語裡面一個美妙、極為重要,卻也最困難的學習關鍵,還提到了「輕聲」原來不是只有官話有,閩南語也有的。不過什麼時候才會用到輕聲呢?輕聲又該如何書寫表現?請看下面的講解。
先來講講怎麼書寫,基本上讀為輕聲的音節前方,須加上二個連字號「--」,就這樣而已沒有很難。一個詞語有輕聲的時候,有輕聲字的前一字讀本調,例如「後日」的āu--ji̍t,這個 āu 不會變調;相反地,一個詞語無輕聲的時候,無輕聲字的後一字讀本調,前一字則讀變調,例如「後日」的 āu-ji̍t,āu 變調唸成了 àu 。不過要請各位特別留意的是,讀輕聲與否可能代表不同的意義,或語氣上強調的重點不同。
再來說輕聲出現的時機吧,一般來說有七種時候會出現:
(一)名詞尾。例如:「林先生」Lîm--sian-sinn、「正月」tsiann--ge̍h(POJ:chiaⁿ--ge̍h)、白天讀作「日時」ji̍t--sî 等。
(二)句尾助詞或疑問詞。例如:吃飽了沒讀作「食飽未」tsia̍h-pá--buē(POJ:chia̍h-pá--buē)、稍等一下讀作「小等咧」Sió-tán--leh、好嗎讀作「好無」hó--bô 等。
(三)動詞尾,例字有來(--lâi)、去(--khì)、著(--tio̍h)、死(--sí)等。例如:「過來」kuè--lâi、去世讀作「老去」lāu--khì、犯煞讀作「煞著」suah--tio̍h(POJ:soah--tio̍h)、形容很賺讀作「卯死」báu--sí 等。
(四)字尾為「的」。例如:養子女讀作「抱的」phō--ê、傻子讀作「戇的」gōng--ê、鐵製的讀作「鐵的」thih--ê、王老先生讀作「王的」Ông--ê、董事長讀作「董仔」táng--ê 等。
(五)會改變語句重點的。例如:我已經吃了幾碗讀作「我有食幾碗」guá ū tsia̍h--kuí-uánn(POJ:goá ū chia̍h--kuí-uáⁿ),這句話重點是他已經有吃了一些;如果這句話沒有輕聲,這句話的重點會變成到底吃了幾碗,而且句子會從陳述句變成疑問句。
(六)會改變詞語意義的。例如:「無去」可以有 bô khì、bô--khì 二種唸法,前者是沒有去,而後者是不見了;「驚死」可以有 kiann-sí、kiann--sí 二種唸法,前者是害怕死亡,而後者是嚇死寶寶我了(喂);「後日」可以有 āu-ji̍t、āu--ji̍t 二種唸法,前者是改天、以後的意思,而後者則是後天(明天的明天)。可見輕聲的有無可以改變一個詞語的意思,請勿混淆。
(七)古文當中的之(tsi,POJ:chi)、乎(hoo,POJ:ho͘͘ )、者(tsiá,POJ:chiá)、也(iā)等字。
希望大家能對閩南語的輕聲能有更深的認識,下回將會教到臺灣話之外來語系列。想學更多關於閩南語的一切,就不要忘記追蹤「薇子教閩南語」,學習更多閩南語的趣味、特別的所在!咱們下回再會!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對不起我承認,因為文章有點長所以我沒認真看XD 但我還是有吸收到新知 感謝原po用心的分享>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