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ap.article_top.title}}
{{adMap.article_top.cta}}

#分享 不知道目標科系也能做好學習歷程嗎?
升學板

|

{{ articleMoment(createdAt) }}

還沒確定自己要讀什麼科系嗎?不知道自己要往什麼方向走,該怎麼做學習歷程?萬一學習歷程與最後選擇的科系不相關怎麼辦?別擔心,你並不孤單。 👉七成以上高中生尚未確認目標校系 根據親子天下統計,超過七成的高中生仍不確定未來升學方向。但是在學習歷程當中,包含高一就要上傳的自主學習計畫書,而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不確定未來志向,導致不知道如何著手規劃日後的自主學習。 🤔高一就要決定方向,才能做好學習歷程? 在108課綱的脈絡之下,你可能聽過:「高一就要決定好方向」、「選對目標贏在起跑點」等令人緊張的說法,但這些多半是補教業者激起學生與家長焦慮的行銷,或是為了催促學生趕快訂定目標並製作學習歷程的說詞。仔細想想,真實的情況真的如此理想化嗎?每個人找到人生方向的時間不一,有些人小學就知道自己的夢想,有些大學生畢業後才發現讀錯科系,也有人一輩子都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因此實際上,不可能每個高中生都知道自己的目標科系。有趣的是,或許教授年輕時也在徬徨,更能了解學生轉換跑道的可能性。 台大副教務長詹魁元受訪時曾表示高中課程無法完全對應大學科系,不需為此擔心;交通大學則表示不限制學習歷程與申請科系直接對接;研發學習歷程資料庫的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洪政欣也認為,高中生在自我探索時轉變方向是正常的,如果能描述其中的轉折,反而會讓教授印象深刻。 舉例而言,假設你是教授,正在看三份申請中文系的學習歷程: 1.高一到高三都堅持想讀中文系而留下的各式各樣作品、競賽、活動與心得等 2.第二份是高一時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科系,升上高二才發現自己喜歡中文而開始探索 3.高一時想讀外文系,經過一連串的自我探索與思辯,轉而選擇中文系的歷程 第一份學習歷程的優勢在於目標明確,但第二份與第三份學習歷程,雖然一開始的目標並不明朗,但如果能呈現自我探索過程的學習收穫、思辨過程,以及自己獨特的故事或體驗,反而能化劣勢為優勢,成功獲得教授的青睞。 🙂如果不確定目標,那就出發去尋找吧 網路上有許多資源幫助你了解自我、探索校系,例如collego網站提到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學類體驗」,鼓勵大家選擇有興趣的活動去親自體驗,從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學習心得與收穫,這些都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體會,都有機會能放進學習歷程,讓自己努力累積而成的內容變得多采多姿。 另一個網路資源則是 門拓一站式平台 ,開設考試課程與自主學習課程,幫助學生兼顧課業與多元表現,順利產出學習歷程。其中由專業生涯規畫講師開設的「學習歷程必備!從零到有產出完整規劃」,結合史丹佛大學的人生設計課程,已經幫助超過百位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趨勢,為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指引明確道路。 😉尋找目標,就是一種學習歷程體現 學習歷程絕非軍備競賽,大學端重視的不是結果,而是「歷程」:如何了解自己、如何探索世界、如何從錯誤與失敗中學習、如何積累自己的生命體驗等等。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的目標,不知道要讀什麼類組,不了解自己想讀什麼科系,都是正常的,儘管放心去探索與嘗試,並且加以吸收消化。只要曾經付出努力,或多或少都會留下收穫、經驗與體會,一切都不會白費,那些尋找自我的所見所聞,經過仔細的篩選與彙整,終將化為你獨特的學習歷程。 👉追蹤門拓的IG,不錯過更多文章和活動: https://instagram.com/ementor108?utm_medium=copy_link 參考資料 https://www.unews.com.tw/News/Info/3882 https://www.unews.com.tw/News/Info/3883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216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220 https://347.com.tw/product/window/news_pupupbox.php?data_source=text&nid=10019&sgid=2&show_type=popup_html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adMap.article_bottom.cta}}
{{adMap.article_bottom.title}}
{{adMap.article_bottom.content}}

全部留言

匿名

B1 {{commentMoment( "2022-03-26T03:49:07.218Z" )}}

跟老師討論下

跟老師討論下
1

匿名

B2 {{commentMoment( "2022-03-26T08:50:49.385Z" )}}

那就每一科都好好做!撇除你確定真的不可能碰的 例如你很篤定你未來不會讀社會組科系,那你就著重於自然組的報告,好好做,我是第一屆老師學生都沒很懂,做得有夠糟糕,高三開始目標更明確了要好好做也沒那麼多東西做了(要是能重來我一定好好做==當初就是抱著僥倖心態覺得反正又不一定要用老師認證會過就好,現在要上傳才發現有些東西真的很重要==)

那就每一科都好好做!撇除你確定真的不可能碰的 例如你很篤定你未來不會讀社會組科系,那你就著重於自然組的報告,好好做,我是第一屆老師學生都沒很懂,做得有夠糟糕,高三開始目標更明確了要好好做也沒那麼多東西做了(要是能重來我一定好好做==當初就是抱著僥倖心態覺得反正又不一定要用老師認證會過就好,現在要上傳才發現有些東西真的很重要==)
1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分享 不知道目標科系也能做好學習歷程嗎?

還沒確定自己要讀什麼科系嗎?不知道自己要往什麼方向走,該怎麼做學習歷程?萬一學習歷程與最後選擇的科系不相關怎麼辦?別擔心,你並不孤單。 👉七成以上高中生尚未確認目標校系 根據親子天下統計,超過七成的高中生仍不確定未來升學方向。但是在學習歷程當中,包含高一就要上傳的自主學習計畫書,而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不確定未來志向,導致不知道如何著手規劃日後的自主學習。 🤔高一就要決定方向,才能做好學習歷程? 在108課綱的脈絡之下,你可能聽過:「高一就要決定好方向」、「選對目標贏在起跑點」等令人緊張的說法,但這些多半是補教業者激起學生與家長焦慮的行銷,或是為了催促學生趕快訂定目標並製作學習歷程的說詞。仔細想想,真實的情況真的如此理想化嗎?每個人找到人生方向的時間不一,有些人小學就知道自己的夢想,有些大學生畢業後才發現讀錯科系,也有人一輩子都找不到自己的目標,因此實際上,不可能每個高中生都知道自己的目標科系。有趣的是,或許教授年輕時也在徬徨,更能了解學生轉換跑道的可能性。 台大副教務長詹魁元受訪時曾表示高中課程無法完全對應大學科系,不需為此擔心;交通大學則表示不限制學習歷程與申請科系直接對接;研發學習歷程資料庫的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洪政欣也認為,高中生在自我探索時轉變方向是正常的,如果能描述其中的轉折,反而會讓教授印象深刻。 舉例而言,假設你是教授,正在看三份申請中文系的學習歷程: 1.高一到高三都堅持想讀中文系而留下的各式各樣作品、競賽、活動與心得等 2.第二份是高一時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科系,升上高二才發現自己喜歡中文而開始探索 3.高一時想讀外文系,經過一連串的自我探索與思辯,轉而選擇中文系的歷程 第一份學習歷程的優勢在於目標明確,但第二份與第三份學習歷程,雖然一開始的目標並不明朗,但如果能呈現自我探索過程的學習收穫、思辨過程,以及自己獨特的故事或體驗,反而能化劣勢為優勢,成功獲得教授的青睞。 🙂如果不確定目標,那就出發去尋找吧 網路上有許多資源幫助你了解自我、探索校系,例如collego網站提到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學類體驗」,鼓勵大家選擇有興趣的活動去親自體驗,從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學習心得與收穫,這些都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體會,都有機會能放進學習歷程,讓自己努力累積而成的內容變得多采多姿。 另一個網路資源則是 門拓一站式平台 ,開設考試課程與自主學習課程,幫助學生兼顧課業與多元表現,順利產出學習歷程。其中由專業生涯規畫講師開設的「學習歷程必備!從零到有產出完整規劃」,結合史丹佛大學的人生設計課程,已經幫助超過百位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趨勢,為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指引明確道路。 😉尋找目標,就是一種學習歷程體現 學習歷程絕非軍備競賽,大學端重視的不是結果,而是「歷程」:如何了解自己、如何探索世界、如何從錯誤與失敗中學習、如何積累自己的生命體驗等等。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的目標,不知道要讀什麼類組,不了解自己想讀什麼科系,都是正常的,儘管放心去探索與嘗試,並且加以吸收消化。只要曾經付出努力,或多或少都會留下收穫、經驗與體會,一切都不會白費,那些尋找自我的所見所聞,經過仔細的篩選與彙整,終將化為你獨特的學習歷程。 👉追蹤門拓的IG,不錯過更多文章和活動:https://instagram.com/ementor108?utm_medium=copy_link 參考資料 https://www.unews.com.tw/News/Info/3882 https://www.unews.com.tw/News/Info/3883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216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220 https://347.com.tw/product/window/news_pupupbox.php?data_source=text&nid=10019&sgid=2&show_type=popup_html

檢舉{{reportFloor? '留言B'+reportFloor: '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reportFloor+'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附件說明
插入圖片

請點文字方塊右下角的 插入圖片,或直接插入 imgur 圖片網址。

https://i.imgur.com/8wlRxfM.png
輸入
顯示

插入 Youtube 影片

直接將影片網址貼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zfOyW0ZMo
輸入
顯示

分享 Meteor 文章

直接將文章網址貼上。

https://meteor.today/article/8ZgvtS
輸入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回覆 B{{reply.fl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