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引用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ESsE3
引用原文:
王莫昀/台北報導
2024年9月20日 週五 上午4:10
央行祭出史上最猛政策打房,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表示,央行連續2季調升存準率,使資金更將緊縮,又全面降低貸款成數,購屋或換屋族貸款負擔壓力變得越來越重,如果用這種方式影響購屋能力,打到的反而是有真正住屋需求的民眾。對產業而言,這種打法,對大建商影響有限,但小建商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機,昨日公會湧進大量電話,許多小建商直喊「快要活不下去了」!
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表示,房價上漲的主因在於土地、原物料、工資、稅負成本不斷堆疊,不應歸咎於炒房。特別是建築業的土建融是用在促進土地利用、增加房屋供給,卻在資金鏈上緊縮,形成口袋深者大者恆大,逐步形成寡佔化,購屋者選擇性變小,對於產業發展與市場健全並無助益。為避免衍生履約問題,央行應採行以簽約日認定第二戶房貸成數新制適用對象,來保障已簽約購屋民眾權益;以及都更危老重建案應該排除適用等配套政策。
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認為,這次「真的是打太大力了,難道要把房地產業打趴在地?」未來定會產生很多合約糾紛,建議央行應訂出日出條款,讓已簽約的客戶不溯及既往。
賴正鎰直言,買第一戶房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難道銀行要臨時跟貸款戶改借貸合約嗎?至於自然人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已經從六都的7成,變成了七都僅剩6成,現在又要降為5成,且全國適用,已經簽約要買新房準備換屋的人,是要怎麼辦?若拿不出更多的現金自備款,難道要叫他們去跟建商解約?違約金誰要出?
永慶房屋分析,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進一步回收市場資金,同時直接掐緊銀根,斷金脈、去槓桿意味濃厚,將改變民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現階段因房貸緊縮的狀況,貸款條件不如以往,貸款利率上調、貸款估值保守以及寬限期縮短是目前申請房貸普遍的現象,根據永慶內部成交資料顯示,8月交易量已較7月減少逾2成,房市交易已明顯縮減,這次管制實施後,預期房市恐將進一步降溫。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近期要交屋的民眾恐將無法順利交屋,同時房地產市場將在第四季進入嚴苛考驗,價格預估也會出現修正。在此規範下,換屋、多房、建商全都無一倖免。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則指出,新管制對不同購屋族群有不同影響性,呈現「三怕三不怕」。三怕族群是「換屋族、多屋族、小建商」,三不怕族群則是「青安族、現金族、商用置產族」。
--
看到內文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真的是打太大力了,難道要把房地產業打趴在地?」
個人認為一定要打到魂飛魄散...
我真想看到炒房投資客集體自殺的畫面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台灣房地產之所以高,並非是成本問題,而是供給量本來就少,大建商、代銷以及投資產業鏈惜售 國內房屋共有900多萬戶(含危老),按照RC和SRC建築保守的更新週期50年,每年至少要新建18萬戶;考慮到過去經濟起飛時期建屋量更高,現在每年差不多要蓋25萬戶 然而,最近10年住宅開工數和取得使照數都落在8~10萬戶,也就最近2年使照數略有提升到13萬戶左右,遠遠不及需求量 新屋供給不足導致價格飆升,同時也拉抬中古行情;中古行情被病態提高就使得辦理都更無利可圖,建商不願都更那就又減少了新屋供給,惡性循環 而且台灣的房屋持有稅率很低,也不像日本那樣要繳修繕基金養房,以至於大家手上的房子總是放著爛,若是還堪住人那就出租,絲毫不顧生活品質 現在中國朋友都在說台灣的居住環境非常惡劣,房子舊得不像話,但我們又有什麼辦法?
以上,想要解決無非是政府下場大興土木,像25年前那樣蓋大舉建設國宅 自106年以降的社會住宅規劃完全就是一蹋糊塗,首先,規劃12萬戶至今10年只完工2萬多戶,但是對於公務體系而言,只要「決標簽約」那就算是達成了,後面短則3年長則6年的興建期根本就不關他們KPI 而這12萬戶中,又有快半數是單人公寓,只租不售且短租期抽籤的策略更是無助於定居者,是所以社宅對不動產市場根本掀不起浪花 若是真的要打房,唯有直接以數十萬戶甚至百萬戶的規模去興建國宅出售,這才是良方;正好這波限貸打趴了小建商,何不直接由政府收購他們,整併為國營建設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