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為了迎合這社會的標準阿
為了選出人才每個社會都有他一定的標準
漢朝的孝廉 魏晉的九品官人 隋唐的科舉 明清的八股
你不能奢望這個選材標準是完美的 每個人都不一樣哪有可能迎合所有人 他只能夠以社會的最大公約數為標準
而 那 就是成績
所以 在他沒辦法迎合你的情況下
只好麻煩你迎合他了
這就跟你會為了追星熬夜搶票一樣
你自己也清楚熬夜有一百種缺點 可是你還是熬了 為什麼?
因為如果你不熬夜搶 隔天早上就沒了
同理 就算讀書有一百種缺點 但如果不讀書 你就很難從這個社會的選材標準脫穎而出
當然
你也可以走別的方法 就跟你也可以去尋找黃牛票 最後仍舊殊途同歸買到票
只是這比起一個被社會公認的途徑自然也得承受更大的風險
總之 選擇權就在你手上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匿名
問題是成績還能用更公平方式阿 歐美等地 都是一堆學群讓你挑你要的考而已 除了法國是哲學必考 別的都任選加報告 你要物理系還唸別的東西幹嘛 當然你要也是可就是 像法國會三角函數的 就只有法國理工學院數學物理系和資工 他們是連學術都專業化 所以數學天文物理學家都在歐美 中國人也多但真的奇才的很少
匿名
報告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啊 完全的主觀認定 談公平的話現在考制屌打報告 至於適合性的方面 我認為以台灣現在的制度還兼顧到了興趣探索 你沒學過三角函數哪知道你愛不愛這個領域 就如同我文章所說的 每個制度都會有他的缺點存在 不夠專業是台灣的缺點 但同時也使台灣人能夠知道他更適合的領域 台灣不是用報告而是用成績所以抹殺了一些人 但同時也帶來公平性 你現在聚焦在歐美國家的優點 但它們難道沒有缺點嗎
匿名
報告他們評斷標準是你能不能從各個角度出發並提出新的新穎論點 來判定你該領域潛力 並不能完全稱上以喜好而定 而你擅長該領域自然也有具獨特想法的報告 反之不擅長也不會去填那學群 畢竟也相形見絀 這樣反而能直接篩出他們要的人 但有時報告可能無法進麻省哈佛等名校 或看出不擅表達的人 也有同時參採老師推薦及該領域筆試面試等等 最後他們在各方面能力綜合評斷一個學生 不過當然不能說這樣完全就不受主觀評論影響 但以綜合能力來看比只有考試這單一特質而言是更全面的 至少看得方面多 就會顧及更多的人 但無法知道自己擅不擅長也是一種問題 不過具我所知 他們從小就有報告 而且題目涉及各個領域 最後也許制度都有不公平 但歐美教育始終是學術界認為最完善的 台灣也一直在抄 但始終抄不像 技職那樣子真的畸形(這就不提了 但他們學風並不會變成 成績不好就覺得他不聰明的淺規則潛意識 他們會更直接覺得 每個人有每個人都有他的強 我覺這更是重要
匿名
不否認歐美教育體制的確能夠兼顧到更全面 但相比之下我真的認為台灣比較公平 誠如你所說 他們是看提出的論點新不新穎 但並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來斷定所謂的新穎 所以最後評斷的是什麼 是教授的主觀認定 當然 這仍舊是好的(報告這件事) 所以台灣在考試之餘也多半有面試 這是我一直想要傳達的 政府雖然不能做到最好 但會盡量往更好的地方改善 至於技職 不得不承認做的真的很差 但我認為這跟學風一樣不能只怪政府 成績至上的觀念是從唐宋科舉開始就延續了一千多年 早已根深蒂固的在中國人的心中 在這個層面下 台灣不可能如歐美國家般無包袱 因此 政府只能折衷 盡全力的去契合 或許要花很久 但我還是相信有一天能達到你所說的願景 BTW 我還是覺得108課綱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