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呃...其實有時候會覺得
打那些日常一方面是在諷刺身為學長姐用這層身分去無形壓迫學弟妹們,一方面是想給會看文章的學弟妹的一些指引,有時候,會覺得很慚愧,明明當新生時被學長姐唸了不打招呼、不排隊等等而決定不要再當這種人
但是
為什麼現在又會變成自己不想成為的樣子
很多事都在成長過程事與願違
沒有人能完全掌控、預測自己的未來會不會照著預期或規劃好的走
親愛的同學們,不論年齡(年齡差距不能完全代表IQ EQ),三個年級,入學的早晚、經歷社會的時間,這些東西足以讓每個人都能看透其他在自己眼中的人嗎?
我們讓低年級打招呼,這是禮儀上的問題,在日本、韓國、甚至中國,他們正式場合裡互相對上司、下屬,長輩、晚輩,還有跟我們一樣的學長姐弟妹,在禮儀上他們不會馬虎,儘管我們在戲劇上、生活上看到的可能不盡如此,但正式的一面,就是如此。
或許是台灣的教育,使我們並沒有其他國家的這種習慣及教育,因此,當每個人生下來時,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不盡相同,當遇到怕生的人,強求他打招呼是強人所難,可以讓他逐漸習慣,而不是短期急促的施壓。
這裡插入題外話
討厭,是從自己心裡生出來的,是憑自己眼裡所見而去評斷的,是依據耳邊聽到的而生根的
在討厭一個人之前,你真的會去認真審視這個人的本質嗎?還是全依靠聽來看來自己想來的就討厭了?
人不怕被討厭,只怕是沒有理由的,或是被誤解的
當你在對這個人在下評價時,請身旁的人誠實的幫自己評斷,自己也審視自己本身到底有沒有對別人斷言的資格
離題太多了 不好意思
然而 年齡大小的重要性,依舊深深的埋根在我們心裡和腦裡
『這個人年齡比我小,憑什麼以前我被這樣罵過,我為什麼不能罵他?』
『年紀小就該做好自己本份,跩什麼?』
嘿,憑什麼?
這個詞是不理智的,只有在爭論中的輸家才會使用這類詞彙
當自己發現爭論不過時,便會試圖以強勢的態度去壓制對方,卻發現自己不過是自掘墳墓而已
當這項禮儀基礎被視為陋習時(儘管可能只有少數),這件事的本來價值便已被抹除了
因為被罵過,所以以為對下一屆的人做同樣的事不會被譴責
嘿,我們同樣身為人,家庭背景或許不同,但是都是有手有腳,大部分人都是健康、完整的,對於我們不完全熟悉的禮儀,我們強逼在自己也不愛的事上,有任何實質意義嗎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匿名
憑什麼只因為我的年紀,我就比他們好或不好,憑什麼因為年紀學弟妹就要做比較多雜事,學長姐就有權要學弟妹做這做那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值得被發現的才華也有不擅長的範疇,而這並不會因為年紀而有所不同。 只要有能力可以教人,年紀不會是問題,這是我堅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