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最近新聞上「修正錯誤的能源政策」這段話經常出現。然而,說這些話的人,卻鮮少提出在他們心目中,什麼才是「正確的能源政策」。
今天一早打開新聞,第一條就是台電總經理辭職又接受挽留的事。已經有好一些意見領袖撰文批判接受挽留的行為,但這也並不是不能理解,因為這次辭職風波顯明地,是從事實業工作的人面對政治圈空中樓閣的嘴上治國,在現實與理想進退兩難下,矛盾心態的一次爆發。
眾所周知,如今世界上可稱之實用的發電方式不外乎幾種:火力鍋爐(燃煤/油/氣/垃圾)、核分裂反應爐、水力機組(水庫/河川/海灣潟湖)、風力機組、太陽光電、聚光太陽熱電和地熱。其中,台灣缺少適合開發潮汐能的海灣和聚光太陽熱電的條件,水力資源也相對匱乏。因此剩餘的發電方式,僅有火力、核電、風力、太陽光電和地熱五種。
然而,如今在台灣,無論選擇何種發電來源,都面臨極大的困難。
火力電廠是大家最熟悉的發電廠,數量也是最多的。而燃煤電廠因為空污問題被打死(EX.中火長年被地方政府限制用煤和新建機組)、燃氣電廠需要接收站,而接收站仍被環團爆錘(EX.好不容易起建的三接),燃油則發展不多。除此之外,深澳電廠、高原電廠也都因為居民抗爭而陣亡。
核電是受到抗爭規模最大的發電方式。蘭嶼反核廢料運動已經持續數十年(這還僅僅是低階核廢料,學術研究和放射治療也會產生),核四廠更是鬧得亂七八糟。而核一核二產生的廢棄燃料棒,新建乾式儲存場從十多年前就屢遭民眾抗爭,如今也卡在地方政府,更不用說最終處置。並且從歷史經驗統計,核電相關工程經常因政策延宕不斷追加經費,對核廢料的處理預算也難以估計,簡單地認定核電比其他能源更廉價已經不切實際了。
至於風力與太陽光電,這兩者無論在生態環境、土地利用、開發政策與發電成本方面都長年受到民眾與意見團體猛烈挑戰(EX.苑里反瘋車、反農地種電、反埤塘光電等),抗爭案例不勝枚舉。最後的地熱發電,也因為需要在山坡地開發,涉及到包括自然保護、國土行政、原住民保留地與探勘難度等因素,基本沒有太多投入。
電力建設是維持民眾生活的重要建設,但是民眾對建設抱持的鄰避態度,反饋到意見團體與民意代表,就形成了如今政壇上的「通反」光景。同是汙染產業的晶圓廠,地方政府高喊歡迎,無論要水要電要人才通通都有;反觀電廠、變電所與焚化爐就完全避之不及。
然而,正如幾年前彰化和美某里因為居民反對架設基地台,於是電信業者順應地關閉信號,導致全里夢回無網時代,最後又投票要回基地台的故事。供電短缺和不穩,這不過是集體民意封殺電力開發導致的結果。民主國家,即使政府也是由人民組成的,種種惡果也只會是人民所種下。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