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文學批評筆記4
筆記板 2023年4月10日 13:25

文學與非文學的界線是相對的,取決於歷史條件 文學的運作方式:模擬(世界)論(理念、想像→虛構) 文學對日常語言有組織的修正→文學是一種寫作(形式主義文學的定義) 形式主義利用語言學來解釋文學,關心結構、形式而非內容,內容是引出形式或架構(剛好的載體)的一種誘因 文學與非文學是一種價值判斷 以社會的角度來看,文學最根本的意義是教育,文學的目的是人如何被陳述 價值形成是從小塑造的,價值隱藏於作品當中 話術形成文化、學術(論證) 意識形態在結構上具有連貫性,並非雜亂的形象和觀念 文學作品以知覺方式感知、觀察世界,主導此知覺方式的是時代的社會精神或意識形態 文學不受教條化的限制 語言是高度政治化的產物 文學的生產方式:口傳、抄本、印刷→結構改變(環境改變造成載體不同) 文學(作品) 反應(順從):反共文字、十七年文字(革命歷史小說) 對抗(打壓):拉美文字(百年孤寂)、流亡文字 隔離(陌生化):現代主義、朦朧詩、巴赫金《對話體》 阿圖塞: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


  回文

全部留言

目前沒有留言,快來搶頭香!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筆記 文學批評筆記4

文學與非文學的界線是相對的,取決於歷史條件 文學的運作方式:模擬(世界)論(理念、想像→虛構) 文學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