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大家覺得呢?
我覺得學習,是一種透過迭代的方式,讓「自己學習的能力」演化的過程。你今天思考的,這件事會把你今天的學習系統,迭代成你明天的學習系統。你明天再思考的內化,這件事會再把你明天的學習系統,迭代成後天的學習系統。這樣長期的累積,會讓你對於很多相同的東西,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在自我成長的方面,當我們使用「方法」時,這些方法的存在意義並不是讓你找到萬用的套路,而是為了演化你的感覺能力。作者也有說當你第一次遇到數理全新概念的時候,往往都搞不清楚,就像零散的拼圖一樣,死背無法幫助你,而是把你曾經學過的東西,先一個個弄清楚,再一個個拚湊起來,變成有意義的概念,而書中提到的記憶組塊就是透過跳耀式的思考把個別的資訊組合成有意義
例如我自己也學過圍棋,我圍棋雖然不是很厲害,也有段位證書,從我毫無基礎下,一路拿到段位證書,對於我在圍棋體驗到,以學習圍棋為例,初學圍棋的新手會被要求練習「定石」,也就是一些特定的下棋套路。在一場對弈中,如果盲目地死記定石、按套路下棋,是無法成為圍棋的高手。研究定石是為了讓你暸解每一步棋的意義、培養對棋盤全局的感受度,進而活用定石,甚至創造出新的棋路。
高手不會執著於方法和套路,死背的方式學習一個東西,原因他們長時間的磨練與迭代下,已經演化的相當好的記憶組塊。所以高手下出一步好棋,你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下,他們能告訴你背後的邏輯;但你問他們為什麼想得到可以這樣下,他們卻無法跟你解釋。因為「感覺」本身就是一個難以傳遞的資訊。要靠自己的思考法式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