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讀國文的時候無聊整理ㄉ
如果有人覺得在ig看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的話
不是我抄他 是那個人就是我😂😂
我把文體拆成 韻文 散文 駢文 小說 四大類
逐一在各個朝代介紹
詳細的內容像是格律之類的 就不介紹了
我這樣整理的目的是
希望能夠釐清課本的文章作者們所在的時代先後順序和時代背景
像是看完之後你應該會知道
韓愈在那個時候寫師說
為什麼會被後來的蘇軾稱讚"文起八代之衰"了吧
那麼就進入正文吧~
• 先秦 (春秋戰國)
1.「韻文」
(1) 詩經 - 韻文之祖
裡面的內容大多是先秦時期的作品
(嚴格來說 春秋中葉以前)
(2) 楚辭 - 辭賦之祖
原先只是指屈原的作品
但後人仿效他的寫作手法
才變成一個文體
2.「散文」
春秋 國語 戰國策 尚書 諸子百家的散文
太多了就不詳述了
3.「小說」
莊子外物篇首次提到"小說"
但小說只是指瑣碎的言論 還不是文體
為九流十家中的一家
• 秦
沒什麼好提的
但有一篇散文很重要
"諫逐客書" 作者 李斯
勸諫秦王嬴政撤回逐客令
(因韓國的水工鄭國疲秦)
這篇文章雖然是散文 但是極具駢文特色
因此被認為是 駢文初祖
• 兩漢
1.「韻文」
(1) 賦 (漢賦,古賦,大賦)
導源於詩經 創始於楚辭
它非常著重在詞藻 把文章搞的艱澀難懂
所以課本完全沒收錄漢賦
(2) 樂府詩
漢武帝時設立樂府這個掌管民歌的官
因此將樂府泛指民間歌謠
到後來 只要合樂的詩 都可以叫樂府
(3) 古詩 (古風)
古詩是相對於唐代近體詩
古詩十九首起源於東漢
(收錄在南朝梁的太子蕭統的昭明文選)
他和樂府詩最大的差異是 不能合樂
這時候五言居多 到東漢班固的詠史詩才正式成立
2.「散文」
(1) 史記 - 通史,紀傳體之祖
起訖 "黃帝~漢武帝"
作者西漢司馬遷
體例分本紀,世家,表,書,列傳
(2) 漢書 - 斷代史之祖
起訖 "漢高祖~王莽"
作者東漢班固
體例分本紀,表,志,列傳
(世家併入列傳)
(3) 過秦論
作者西漢賈誼
評論秦代的政治過失
分析為何傳二世即亡國
司馬遷非常推崇這篇
所以秦始皇本紀裡面一堆文字引用這篇政論
3.「駢文」
駢文成熟於東漢
西漢時就有許多駢散相間的散文
像是上面過秦論就是其一
駢文不押韻 所以不是韻文
(如果押韻就叫駢賦 變成韻文)
詞藻華麗而且重用典故
• 魏晉南北朝
1.「韻文」
(1) 建安詩
三曹和建安七子
七言古詩正式成立於曹丕的燕歌行
(2) 正始詩歌
正始是曹魏政權的年號
當時司馬氏奪權 社會黑暗下產生的文學
著名的人物如 竹林七賢
(3) 兩晉詩歌
陶淵明 左思
(4) 南北朝詩歌
大概有以下三類
*山水詩 如 謝靈運的歲暮
*宮體詩 就簡單兩個字 淫穢
*樂府民歌 如 木蘭詩
2.「散文」
(1) 魏晉散文
除了魏晉詩歌的三曹和建安七子也有散文作品之外
東晉王羲之 蘭亭集序
東晉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桃花源記
各有各自的特色
(2) 南北朝散文
如 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
3.「駢文」
此時為駢文全盛期
如 劉勰 文心雕龍
鍾嶸 詩品
4.「小說」- 筆記小說 (文言短篇)
*志人小說 如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志怪小說 如 干寶的搜神記
• 唐
1.「韻文」
(1) 近體詩 (今體詩)
五絕源自五古 七絕源自樂府
五律格律由初唐沈佺期和宋之問完成
七律格律由初唐杜審言完成
唐詩可分為四期 :
<初唐>
*初唐四傑和陳子昂
<盛唐>
*邊塞詩派的王之渙和岑參
*浪漫詩派的李白和賀知章
*寫實詩派的杜甫
*自然詩派的王維和孟浩然
<中唐>
*寫實詩派的元稹和白居易
*自然詩派的柳宗元和劉長卿
*怪誕詩派的孟郊和韓愈
<晚唐>
*唯美詩派的杜牧和李商隱
(2) 詞
詞結合唐詩和樂府 起源於唐
<盛唐>
*如 李白的菩薩蠻
<中唐>
*如 白居易的憶江南
<晚唐>
*如 溫庭筠的瑤瑟怨
<五代> (姑且跟唐放一起XD)
*如 李煜的虞美人
註 : 後蜀 趙崇祚的花間集
收錄晚唐和五代的詞
註 : #新樂府運動
中唐國力漸衰 希望藉詩歌的力量帶來新風氣 用新題寫時事 不必入樂
如 元稹和白居易創"長慶體(元和體)"
2.「散文」
註 : #古文運動 (第一次)
駢文太講究詞藻使內容空洞 因此開始提倡古文 也就是秦漢時期的散文
(1)初唐陳子昂首倡
(2)中唐韓愈
*尊儒道而排斥佛老 主張文以載道
(其實是北宋周敦頤提倡 但將錯就錯)
(3)中唐柳宗元
*結合儒釋道三家 主張文以明道
(4)晚唐古文衰弊 李商隱提倡駢文
3.「小說」- 傳奇 (文言短篇)
小說形式逐漸完整 多收錄在北宋李昉的太平廣記
*志怪小說 如 王度的古鏡記
*諷刺小說 如 沈既濟的枕中記
*愛情小說 如 蔣防的霍小玉傳
*歷史小說 如 陳鴻的長恨歌傳
*俠義小說 如 杜光庭的虬髯客傳
• 宋
1.「韻文」
(1) 宋詩
宋詩可分為四期 :
<西崑體時期>
以李商隱的詩文為宗
類似駢文因而空洞且虛浮
如 楊億的西崑酬唱集
<創新時期>
歐陽脩 王安石 蘇軾等人改革詩風
散文化 議論化
<江西詩派時期>
北宋黃庭堅創始 以杜甫詩為祖
<南宋詩時期>
以憂時傷亂愛國主義為主題 如陸游
(2) 宋詞 (詩餘,長短句,倚聲,樂府)
<北宋>
*豪放派 如 蘇軾的念奴嬌
*格律派 如 周邦彥的蘭陵王
<南宋>
*豪邁時期 如 辛棄疾的醜奴兒
*雕飾期 如 姜夔的揚州慢
*雅正期 如 張炎的八聲甘州
2.「散文」
註 : #古文運動 (第二次)
歐陽脩非常欣賞韓愈的散文 當上高官後將科舉考試文體改為古文 徹底讓古文盛行
(1) 歐陽脩為古文運動領袖 主張明道致用
(2) 曾鞏 王安石 三蘇 等人接踵而起
(3) 明 茅坤 取他們為唐宋八大家
3.「小說」
(1) 文言
*志怪小說 如 徐鉉的稽神錄
*傳奇 如 樂史的綠珠傳
(2) 白話
*短篇話本 如 京本通俗小說
*長篇話本 如 大宋宣和遺事
• 元
1. 「韻文」
(1) 散曲 (詞餘)
<前期>
*質樸清雅 如 元曲四大家
<後期>
*趨於典麗 如 喬吉和張可久
(2) 劇曲 (雜劇)
*如 關漢卿的竇娥冤 王實甫的西廂記
• 明
1.「韻文」
(1) 散曲
*如 朱有燉的誠齋樂府
(2) 戲曲 (傳奇)
*題材多取自唐傳奇 如 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
2.「散文」
(1) 秦漢派
*文必秦漢 詩必盛唐
*如 前後七子
(2) 唐宋派
*反對前後七子盲目擬古
*提倡唐宋古文
*如 歸有光等嘉靖三大家
(3) 公安派
*反對前後七子盲目擬古
*主張獨抒性靈 不拘格套
*如 袁宏道等三袁
(4) 竟陵派
*贊成公安派 但追求幽深孤峭
*如 鍾惺 譚元春
3.「小說」
(1) 白話
*短篇小說 如 馮夢龍的三言 凌濛初的二拍
*長篇小說 如 四大奇書
• 清
1.「韻文」
(1) 戲曲 (傳奇)
*如 洪昇的長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
2.「散文」
(1) 桐城派
*強調義(內容)法(形式)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追求文字雅潔
*如 方苞等桐城三祖
(2) 陽湖派
*為桐城派別支 筆勢較放縱 詞意較深厚
*但不及桐城雅正
*如 惲敬 張惠言
(3) 湘鄉派
*主張駢散互用 重經濟之學
*如 曾國藩 吳汝綸
3.「小說」
*白話長篇小說 如 儒林外史和紅樓夢
*文言短篇小說 如 聊齋誌異
*諷刺小說 如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補 :
• 民國
註 : #白話文運動
主張作品不應只講求形式 文學應內容充實具有創意 表達明確且情感真摯
如 胡適 陳獨秀
1. 「新詩」
(1) 新月詩派
*民國初年 陳述現實 抒發情懷 豆腐乾體
*如 胡適 聞一多 梁實秋 徐志摩
(2) 藍星詩社
*50年代 縱的繼承
*尋求創新 抽象美與知性的觀察
*如 余光中 周夢蝶 楊牧
(3) 現代詩社
*50年代 橫的移植
*強調知性 追求新詩的純粹性
*如 紀弦 楊喚 鄭愁予
(4) 創世紀詩社
*60年代
*超現實主義 比現代詩社更加的現代派
*如 洛夫等創世紀鐵三角
(5) 笠詩社
*70年代
*笠象徵台灣 凸顯樸素與本土
*如 白荻 林亨泰 吳瀛濤
真的結束了...
這篇文有夠長天啊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匿名
是賀"知"章吧?他是浪漫派的嗎?整體來說整理的不錯啦~漢書並不是班固獨立完成的喔~
推個認真 我自己中文系還只能記得片段XD
匿名
不小心點進來發現這個暱稱好像很狂(完全忽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