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學時,
在家長跟師長的督促下, 我們從小就開始認真讀書
一方面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視野而讀書 , 更是為了達成老師的要求跟師長的期望,
讀書有時候好像變成好像是在幫別人而讀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跟著我一路來到了高中
一直到現在剩下20幾天的我們 , 我才突然感覺到讀書好像是為了考到個好大學 , 讀好書再更進一步求得好工作,
每天在堆積成山的考卷中振筆疾書的奮戰 , 在一次次的模考成績中跟自己信心毅力拔河
真的有種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讀書的感覺 。 每天埋首在書房裡 , 為的不是能夠爭取在師長眼中的好學生 , 更不是為了成為同儕間的好榜樣
而是為了爭取好的大學 ,
現在同班的高三生們 ,每天讀書熬夜的也不佔少數 ,他們把自己搞得很累 ,一心只想上好大學 ,
我們這些讀書人每天讀書把自己搞到睡眠不足的醜態 , 讓我想起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描述那些為了追求科舉功名的考生 , 為了考試各個假造文書,捉刀代考。
好事情是我們現在並不會有這種作弊的狀況,
但是不好的是,我們這些高三生們一樣為了追求科舉功名,把自己逼到絕境,就只是要考好學測:(
講好聽點我們是要考個好大學
講難聽點,我們是在追求功名利祿啊~~
題外話 : 我個人覺得社會階層最開始的分化似乎就是從學測開始
對我來講我真的不太喜歡,
學測就是單純的看成績
用單純的成績來分化社會的階層
這感覺並不是種好現象
ps 小弟文筆不太好敬請見諒,如有什麼意見,也歡迎討論
全部留言
匿名
老實說我最近也很迷失 原本唸書是自己喜歡,增廣見聞 但卻被考試分數纏住 處處都是比較和不自信 可是這很現實 我想只能認命…
匿名
我倒是覺得讀書讓自己學識豐富很開心啊 每次錯的都記下來就覺得自己更厲害了一點😆
匿名
沒辦法 這就是台灣現在的詭異環境 外國都已經在教學方面能依學生興趣及長才作為最主要的考量了 台灣的教育仍在故步自封
匿名
而且念不到真正喜歡的科目,學測全都考,理所當然全都要念,每次看到就有種無力感...... 沒辦法完全鑽研有興趣的科目真的很靠北啊QQ
匿名
我認為,最理想的讀書境界就像孔子所說的 : 發奮忘食,樂以忘憂 不是要我們為那些功名利祿而熬夜苦讀,是要發自內心的,我們課本這麼教,但諷刺的是這些東西卻成為我們追求功名利祿的工具
匿名
我媽從不鼓勵我去讀書,但我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讀,學了知識又增廣見聞,順便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讀了書也讓自己的談吐有些水準,其實讀書不見得是難受的事
匿名
我覺得不管制度怎樣,社會本來就應該有階層,如果你努力了得到的是跟那些不努力的人一樣的社會地位或是金錢?這就是為什麼富二代、靠爸的貶義大於褒。
匿名
現在讀書誰不是為了以後有錢賺 看看所謂的熱門科系跟夕陽科系就知道了 完全工作導向 現在你說你要當個專門的研究的科學家 物理學家 …… 家人第一個就反對 所以我們讀書就只是為了有錢賺罷了
快啊,還差一個愛心就要破200了😁😁😁😁😁😁😁😁😁😁😁😁😁😁😁😁😁😁😁😁😁😁😁😁😁😁😁😁😁😁😁😁😁😁😁😁😁😁😁😁😁😁😁😁😁😁😁😁😁😁😁
匿名
台灣學的是美國的教育 卻學的四不像 再想想現在社會欠缺的是什麼?人才技術的流失 我們讀完書 上完大學 要幹嘛?以前的傳統思維 爸媽的期許 這些現在都作廢 讀書只是一個跳板 一個過程 重要的是以後要怎麼混口飯吃 怎麼繼續生存下去
匿名
那我說真的 這不也是最公平的一條路嗎?不然每個人都要當醫生老闆 誰來當勞工 大多數人只是自己不願意努力荒廢三年再來檢討教育制度罷了 ㄏㄏ
現在跟人家說讀書是為了增廣見聞 人家不是說 裝高尚? 不然就是 這會考嗎 不會考的話那你幹嘛看?
社會階級…一看就知道是一類的學生😏 加油啦,不要想太多 就唸吧 在現實體制下玩遍了 未來我們來改良制度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