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結尾如何令人印象深刻?
頭板 2020年8月25日 02:34

是「驚豔」、「惆悵」還是「反省」或是「無感」? 每每批閱同學的作文時,常常苦於看到結尾時的空洞、倉促或是言之無物,不免一再提醒同學希望「能更延伸」、「能延續前文」、「務必前後呼應」但是,同學卻用一種迷惘的眼神回視我,或是抱怨時間不夠、不知如何總結,或是我已經將話說完了。 曾經請同學發表「對於氣候峰會空洞的看法」時,希望他們在總結時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是否同意繼續召開氣候峰會,學生寫下「團結力量大,地球只有一個,是我們需要堅持信念和攜手同行去改變、守護的。」這短短結語,充滿了理想與責任感,但是,這樣的結尾不僅太過簡短與倉促。 常用的結尾不外乎三種,分別為歸納全章旨趣,再將所舉事例做一次有力的強調的「總結法」;在文章結束時,將文意與題旨相呼應得「前後呼應法」;以及「自我勉勵法」,寫下自我反省的文字。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不要忘記要呼應題旨。 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結尾應該極力避免犯兩個錯誤,其一「草率倉促結尾」,有時往往受限如時間的限制,花了很多時間在敘述,僅用一、兩句就結尾,給人未完成的感受,自然無法加分。因此,對於時間的分配與掌控還是需要留意。其次是「言之無物」,為了結論而結論,或是硬是東拉西扯,完全與前文不連貫,偏離題旨是一種遺憾。 「氣候峰會的空洞源自於各國政要為了敷衍民眾,特意保留的空白藉口,可是我們下一代需要的也不是那無窮盡的討論和爭辯,只有一個渺小的祈求––給個未來,還顆乾淨的地球,讓環保這件事變成每個人的責任!」不僅總結分析氣候峰會空洞的原因,還帶入自己的看法和期許,僅稍微將前文再次強調,呼應題旨就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結尾不管是「驚豔」、「惆悵」、「反省」只要能喚醒讀者的情感都是加分,最後還是必須提醒文章結束時,不要忘記最重要還是要「言之有物」,才能盪氣迴腸,令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新聞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904/4768991?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每次都要被作文煩死 不管給我多少時間 寫不出來就是寫不出來¯\(°_o)/¯ 寫到最後不要離題就很好了齁 前後呼應是強人(我)所難吧 by always爛尾的我( ・ั﹏・ั)


  回文

全部留言

B1 2020.08.25 02:51

妖精的尾巴在哪裡? 喔 它爛掉了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妖精的尾巴在哪裡? 喔 它爛掉了
0

匿名

B1-1 (原 Po)   2020.08.25 02:51

484想偷嗆人家

484想偷嗆人家
0
B2 2020.08.25 05:56

現在:喔喔喔我會我會 寫作文時:我到底要寫蝦餃啦干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現在:喔喔喔我會我會 寫作文時:我到底要寫蝦餃啦干
1

匿名

B2-1 (原 Po)   2020.08.25 05:56

這梗圖就我啊◕‿◕

這梗圖就我啊◕‿◕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新聞 結尾如何令人印象深刻?

是「驚豔」、「惆悵」還是「反省」或是「無感」? 每每批閱同學的作文時,常常苦於看到結尾時的空洞、倉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