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瑜亮👋👋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來自中庸的句子: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這次段考國文科選了一些文章當作考試內容,裡頭有一篇廖鴻基所寫的丁挽,裡頭大致上在描述鏢旗魚的過程。在考完國文後大家不免討論起剛剛考試的內容。有位個性蠻逗的同學就在我們討論正熱烈之時,用一種頗不標準的台語喊了一聲「出鏢啦!衝啥小!出鏢啦!」怪異的語調傳進我的耳朵,我不經意的皺了一皺眉頭。
因為一些緣故,小時候有段時間我是住在彰化鄉下,爺奶兩人是位純粹的農人。平日之間與他們大多是用台語溝通。我的阿嬤從來沒有接受過所謂的教育,因此他不會說甚至聽不懂國語,我與他的對話都是用台語完成。經過這段期間,我的台語自然而然可以蠻流利地對話。然而在我這一輩的人中(我、弟弟、堂哥、堂妹、堂弟)除了我以外,都是在都市長大的孩子,他們並不習於說這個對於他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語言。
前陣子在台灣國際科展中接待外國的參賽者,其中有來自香港跟澳門的選手讓我印象蠻有深刻的。我原先的想法認為廣東話的處境可能已經跟如今台語差不太多。然而看到他們的第一面即是他們用著自己的語言聊天,跟他們交流中也發現原來他們的日常用語就是廣東話,是在遇到其他省份的人才會轉為普通話這樣。自己是覺得蠻感嘆的,為什麼台語無法像做到如廣東話這樣呢?
在大自然的眼中,越多樣越是精彩,於是祂創作了如此多樣的繁榮,然而人們卻是消滅著這些多樣性。
共勉之
瑜亮
/
話說明天是藍天生日,
有空可以去交他的作業
他說大家交作業就是最大的生日禮物
幫邊緣人藍天催作業Xdd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我出生前,我父母就離婚了 我因為跟媽媽姓,所以是原住民 如果從父姓,就會是個漢人 小時候,媽媽白天上班,晚上才回家 在我上幼兒園以前,都是阿嬤帶我 她只有讀到國小二年紀,台灣就光復了 之後繼續接受國民政府的國小教育 雖然她的國語很差很差 在我上幼兒園以前 家中除了電視機會有中文以外 剩下能聽到的就只有阿美族語 聽了四年,我漸漸能聽得懂族語 後來,我開始可以說出流利的族語 要上國小時,我北上到花蓮的學校 發現到,能夠講出流利族語的,沒多少人 我在我阿公這一邊的家族中 我雖然是最小的 卻是唯二能說出流利族語的人
以前原委會有推動部落學校 在推動下我們開辦一個部落學校 一個阿美族的部落學校 在校內學習阿美族傳統的文化 包含了語言、歌謠、舞蹈、傳說與神話 可惜後來經營成效不佳 倒了 雖然未來改建成 阿美族文化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