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今天過得好嗎?我是 Booklet。這篇文章是分析輔大德語系的現況,希冀讓後輩們了解在這裡讀書的實際情形。文章以五個面向提出我的見解,ok 就讓我們開始吧!
壹、科系特色
為什麼稱作「德語系」,而不是「德文系」呢?其實本系的全名是「德語語文學系」,意即本系是「語言」為特色,而不是文化為賣點。換句話說,其他的外語學系在大一的時候,有「義大利文化概論」或是「日本國情」。但是我們剛入學只有基礎的聽說讀寫,要等到大二才有「德語系國家概覽」。
貳、課堂情形
2018 年的大一新生總共是 62 人,並且分作 A, B, C 三個組別上課。因為多數人都沒有德語基礎,所以組別之間並沒有優劣之分。A, B 兩組是大宗,C 這組是少數,它是為了配合老師的上課時間而出現的第三個組別。因此課表上有些人是「純 A 組」、有些人則是「 AC 組」。每堂課的人數大約是 25 人左右,是一個適合語言學習的大小。
了解學生的結構之後,接下來聊聊老師的組成。依據我的觀察,老師分作兩個大宗。
基礎教學組的老師會陪伴走過大一、大二;
進階練習組的老師會攜手度過大三、大四。
為什麼老師也會分作兩個大宗呢?大家可以試著回想高中學數學的時候,有些老師適合教基礎題,有些則擅長教進階題。語言學習亦是如此。有些老師適合教即時口譯;但是不見得擅長教幼幼班文法。然而兩個大宗也並不是這麼絕對,像是我的文法老師也有碩士班的學生。整體而言,我覺得輔大德語系的師生都蠻認真做研究的。因為是小班制度的關係,老師能夠輕易地掌控班級秩序和學習狀況。
參、課外活動
外語學院在上學期的時候,每個科系會舉辦不同的特色週。像是十月的德語週,我們會喝啤酒、吃香腸,跳撃鞋舞。至於體育運動的話,德語系有系排和系籃。
在下學期的時候,全國的德語系會聯合舉辦萊茵盃,今年第 37 屆的萊茵盃正由輔大籌劃。每年由政大、輔仁、東吳、文化、文藻及高應大的德文系輪流舉辦。比賽項目包括閱讀、演講,還有籃球、排球和桌球,以及戲劇和傳統舞蹈表演。(p.s. 文化德文系在 2018 年已經停招)
肆、交換機會
參考網站: https://bit.ly/2TqBgoi
(1.) 2019 年暑假赴北京大學以及南開大學
這個交流機會屬於落地招待,意即學生只需要負擔機票以及零用花費,其餘的食宿全是補助。今年是用抽籤決定學員,但是我覺得這個方式不夠公平和客觀。我覺得更正確的作法是透過面試或是筆試,讓想要競爭名額的人藉著實力角逐,而不是靠運氣獲取。
(2.) 系級交換
地點:馬堡大學
時間:大三上下學期
名額:20 人,大約佔德語系的 1/3
德語系會協助學生打理宿舍, 學校, 回國後抵押學分等等瑣事,但是我並不傾向這樣的交換方式,因為自己不喜歡一群同學聚在一起,這樣好像沒有達到精進語言能力的成效 (?)
3.)校級交換
地點:霍夫應用科技大學, 福爾茨海姆大學, 雷根斯堡大學, 拜羅伊特大學, 天主教大學, 耶拿大學
時間:能夠依照自己的大學生涯規劃調配出國的時間且不限年級或學期
名額:每間學校不一定
以上均為德國的姐妹校名單,但是輔大的姐妹校遠不止這些。然而作為德語系的學生,就應該去德語系國家走走。相對而言,這樣的交換方式需要自己做功課和扛鳥事。此外,語言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驗,因為任何事情都是親力親為 (శωశ)
以上就是我入學一個學期以來對於這個學系的觀察,如果你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在底下的留言告訴我哦٩(˃̶͈̀௰˂̶͈́)و 此外,如果有缺失的地方還煩請高手不吝指正。
#輔大德語系怎麼樣
#輔大德語系好嗎
#輔大德語系評價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