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
乾
回應文章
身為建中生看到這篇文章,其實多少覺得好笑。我不去全盤否定這篇文,畢竟有些點確實是正確的。但有些言論確實也如文章下方留言,值得商榷。
這麼說吧!這篇文從一開始就建立在特定的族群上,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北一女。這樣的出發點其實正跟文中提到的網路新聞一樣,只是把負面的角度改成樂觀的角度。到頭來,重點還是北一女,不是嗎?
到我們這個時代,似乎刻意要彰顯我們新一代人的開明,不斷強調念書未必是最重要的事的時候,就誕生出了這篇文章。如果真的要鼓勵學生多元發展,那根本就不應該加上「撕下成績好的標籤」,因為這樣更像是給北一女內部自己看的文章。只有當我們「成績好」,才要開始注重讀書以外的事嗎?相信筆者應該也不是這個意思。畢竟到頭來,人的天賦有所不一,要選擇努力讀書與否,或許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最後提及比較,文中說愛比較的人會在北一讀得很痛苦。我同意,畢竟各自有專長的人就是這麼多。但是若要像文中所說的,脫下制服撕下標籤後,硬要留下什麼不同,不正是跟他人比較的結果嗎?為什麼不肯定自己的努力跟成績,而是好像自己沒什麼成績以外的表現就一定要被世俗定義成「只會唸書」的高中生呢?
再者,很多時候這些獎項、特長都是被資源砸出來的。不是刻意貶低其他地方的學生,而是考慮到家庭環境、資產以及離校遠近問題,這些人通常家境優渥,本來就比別人多一點優勢。但那些靠努力考上的人,未必一定要留下些什麼,而是從這些同學身上學習不同的優點,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在建中讀了三年,我有過成績很好的時期,也有過很混的時候。但畢業後,我並沒有特別留下什麼可以拿來說項的事蹟。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我從同學身上學習到不同的特質。這無關成績與比較,而是作為學生,每個人都可以在高中時期學習到、累積到的東西。
看文章的時候,覺得有些部份引人發噱,但還是有討論的價值。希望大家有什麼想法,也可以一起分享!
北冥有鯤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說我在學店壓力大 別人: 「笑死哈哈,你根本沒在讀書」 「垃圾下去」 「增加國家生育率啦」 說我在第一志願壓力大 別人: 「拍拍不哭」 「台灣教育體制出了問題」 「我來寫文章幫助你們吧」
鄉下來的社區高中沒有這煩惱 謝謝 下台一鞠躬 ( ;∀;) 沒啦 我覺得自從參加過一些在台北的活動後發現 城鄉差距真的不小 光是對社會議題的討論熱衷度就看的出來ㄌ嗚嗚 原文如果以北一女那種名校來說 我覺得 她們至少能有成績好的標籤? 我不知道 對我來說 共鳴不大 拿一個全台第一的女校來討論的話 很多人基本上也不適用ㄅ? 只能看著文章然後跟我冒出一樣的想法 :「成績好又有資源好好喔嗚嗚嗚」
身為建中畢業的台大生 我覺得你沒有讀懂她的文章耶 確實她的文章有可以討論的地方 但你的疑問其實她文章都有提到吧 她一開始就說她要寫北一女帶給她的意義吧 重點不是本來就北一女嗎 整篇概括來說就是在敘述她從一個貼著成績好標籤和愛比較的人在進入北一女後心態轉變學會放下跟肯定自己,一個蛻變的過程 你看懂整篇文章後會發現你講的東西跟她是一樣的
匿名
資源砸出來的學霸這點必須推 看到某方面特別神的基本上都是從小重點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