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好久好久沒有發文的ㄐㄏ(大學生活好忙QWQ
覺得還是有空該來發ㄍ文,潛水潛太久惹
今天就來把上次期中考的東西打成文章ㄅ
支序分類學(cladistics)其實在各種生物的時候就出現很多了,只是大家不知道那個叫做支序分類而已
以最常見的例子來說,各位看到的生物演化分支圖譜,就是支序分類學的產物。
而支序分類學的核心概念,是把物種依照它的親緣關係來做分類,而不是依傳統分類,依生物的表徵來分類群,也就是說,建立起和演化進程相若的分類系統。
在支序分類學中,把分類上需要探討到的生物特徵分成兩種,祖徵(Plesiomorphy)和衍徵(Apomorphy)
袓徵指祖先所擁有,到了探討的標的類群中已經失去的特徵(但是這個特徵在許多類群一起比較時,那個最早由祖先演化出去的類群,會具備有這個特徵)。
衍徵則是指只出現在後代的特徵,在祖先是看不見這種特徵表現的。
而依據這兩個分類方式,又可以再延伸出所謂共衍徵、獨衍徵、共祖徵之類的許多分類名詞,利用這些可以協助我們拼湊出一張完整的支序圖(clades)。
而因為支序圖把每個生物群劃分出親緣關係此時我們就可以來探討這些群之間的關聯性。
支序分類學上,群與群之間的關係會有三種基本的狀態:單系群(Monophyly)、旁系群(paraphyly)、多系群(Polyphyly)
如果我們選取了幾個生物群一同來探討親緣關係,那可能會有以下幾個結果:
1.把一個祖先所演化出來的所有後代都包含了
2.只包含了一個祖先所演化出來的部分後代
3.這些物種沒有最近的共祖(仍然有共祖,但是可能有點遠,差了非常多代)
1. 2. 3.就分別是單系群、旁系群、多系群
以Botany sixth edition(James D.Mauses)中的圖為例
AB、CD、EF都是單系群,而ABC就構成一個旁系群(缺少D),AE就可以被稱作是一個多系群(共組已經離他們有一大段距離)
而在建構一個支序分類的時候,因為是利用演化順序來建構,所以在分類上就要避免趨同性(Homopalsy)特徵的干擾,另一方面,則是要依照最簡原則(The principle of parsimony)來分類,讓演化的step降到最低,建構至少在邏輯上最合理的分類圖(但並不一定正確,因為也沒有人能做出全真性的驗證)
支序分類學在現代,已經可以說是分類的基礎之一了,雖然並不是每種生物分類都適用這個分類方法,但是確實是一個很常出現,泛用度也很高的分類模式。
好惹我打的好累,又要去潛水惹(潛
有什麼問題、想聽什麼也都可以問,我想到再來打一下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邊,大家ㄅㄅ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讚讚 辛苦了~ 最近只要看到有關演化的東西 看到最後總會覺得 啊 這都是人類自己下的定義呢 - 有機會想聽有關橘子的各種知識 感覺橘子秘密很多🍊 有一次開始玩橘子種子 想觀察 結果發現裡面可以掰成好多片 就查啊查 最後只查到了他是多胚 橘子皮一粒一粒的感覺也很神奇
這就是我今年科展在做的!! 一堆專有名詞 什麼 CI 值阿 RI 值阿 共衍徵阿 並系群阿 複系群阿 樹長阿 搞超久的@@
橘子這個就有點複雜了,它確實是多胚現象(polyembryony)沒錯,而形成多胚的原因是因為柑橘類(Citrus)到珠心和珠被細胞可以單性生殖,會自己形成胚狀體(embryoid),這些胚狀體又可以依循一般胚發育的途徑,再發育成新個體,簡單來解釋大概是這樣。 至於演化嘛,其實要說是人下的定義也沒錯,但是我傾向於把他解讀為"人對於生物體上時間進程的逆推演及重構和詮釋",如今的演化學家,對演化支序都是越來越希望能盡量重現它真實的發展歷程,當然不可免的,那還是人類自己去下的定義,只是這個定義有多貼近現實?這問題就不是我能回答的範疇了。
我用 winclada 跑的然後用bootstrap 跑的 而且還是形態特徵😂😂 但 RC 值他不會跑出來
現在的小蜘蛛 親緣關係有些還是在跑形態 然後我都用別人用的特徵(笑 是有發生多系群啦 但是基本上跟地理還有現代的分類架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