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份工作,金融業當會計,一次面試一次中
第一份工作的同事跳槽去競業,然後挖角我過去當業務,因為是被挖角所以也是一次面試一次中
第三份工作就轉到人資,我面試了兩家公司,拿到一個錄取
在找第四份工作時,我面了兩家公司,一家有錄取,另一家沒錄取,我也很明白沒錄取的原因,因為那家公司的人資都做行政,不用負責約訪跟面試
在找第五份工作時,我面了三家公司,都是新創,兩家有錄取,另一家到複試階段我就婉拒,因為已經被其他公司錄取
我目前這份工作是第六份,是回任,所以沒有面試
工作這十年來,收過7個offer,被錄取的機率是 77.778%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核心精神就是 「把面試當作在談合作」
舉個例子會比較清楚
想像一個室內設計師在跟業主(屋主) 開會的時候都討論甚麼?
可能會詢問對方想要甚麼風格、有甚麼需求、有多少預算…之類的
然後設計師會依著對方的敘述提出專業的建議,例如,因為房屋結構如何如何,所以建議不要用甚麼建材之類的
好
那我們再想像一個室內設計師去設計師事務所面試,會討論甚麼?
可能會敘述自己作過甚麼專案,甚麼客戶,處理甚麼危機,之類的
🚩這兩者的差別在於
用「談合作」的方式,基本上就可以預見未來的工作樣貌,不論是對面試者或企業
也就是說,從一個企業內部真實的議題出發,面試者提出他的想法,企業可以直接判斷,這個想法符不符合他們的期望
而面試者也可以透過這些討論,來了解這個職位雷不雷? 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期望,可以更了解公司內部狀況
不少的面試者,都習慣用行為事例面談,用過去的案例佐證自己的能力,也許多面試官習慣用這樣的面試手法
但我不想那樣 (我94任性)
在面試中我會扭轉局面,主動詢問企業目前遇到的困難是甚麼,接著我提出我的觀點
要注意,也不要讓面試官一直引導你說出過去的行為事例,就是要把麥克風搶過來這樣
這樣的好處是甚麼?
當你過去沒有實際相關經驗的時候,但有滿滿想法的時候,把面試當作在談合作的方式,就很適合
我在面試人資幕僚的時候,我當時只有招募經驗跟一點員工關懷經驗,其他制度建立之類的我都沒有,我也沒當過主管
所以如果我用行為事例面談,那我沒甚麼東西可以說
當時面試的時候,我甚至直接在白板上開始寫出我的想法
這種操作有兩點很關鍵
1️⃣聽懂對方需求
就是能夠明白企業敘述的困難
才不會講同鴨講
2️⃣敢銷售自己
我不鼓勵大家吹牛,因為厲害的面試官一定會發現
我想鼓勵大家👉🏻不要畏懼去討論你沒經驗的議題
我幾乎不曾在貼文用「我」當作標題
這篇會這麼寫的原因
是因為我很清楚不是人人都適用這個方法
所以僅分享給大家參考~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