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懂為什麼最近好幾篇戰來戰去的文章,但我覺得,除非是實作理論、文理都好的人,否則平凡人戰實在沒有意義。而對這種大神來說,戰這個是浪費時間。
(這邊的都好是指領域的佼佼者,不是成績上的好看。目前想到的是達文西,有人想到可以幫我補充嗎?)
我是普通高中的學生,老實說,我常常羨慕那些因為有明確性向或目標而讀高職的人,因為我現在還是不知道我除了念書還能做什麼。
「不知道做什麼時就唸書」,忘了是誰講的,也許我們念的書高職不屑一顧,但我們不都只是為未來做準備嗎?再者,我或許不會讀書又不會玩,但在我周圍真的有很多人能兼顧課業和娛樂,沒有像某篇裡講的只會死讀書。
沒意外的話我應該會往二類發展,不得不說,台灣(乃至現代社會)對文組真的很不友善,但如果世界只剩理組發展,人類絕不可能到達現在的文明。
在所有科目中,我最討厭國文,也常常懷疑它存在的目的。但國中影響我最深的兩位老師,其中一個就是國文老師。我覺得國文最重要的已經不是課本的知識了,而是老師帶給學生的人生哲理,這正是那位老師給我的。(當然每個老師的哲理都值得去學習,只要學生沒有把學校當職業訓練所)
沒有特地打草稿,所以敘述的有點混亂,也可能會有錯字,請多見諒
(我不會匿名,因為不怕被別人笑我只是第二志願的學渣)
全部留言
我覺得你說的很好啊💯 在那邊各種戰真的挺沒意義的 ̄﹃ ̄ 好好的在各自路上走不好嗎 幹嘛去管別人的路
匿名
講真的我覺得文組畢業就只能當國文老師 理科畢業出路好年薪都是百萬的 現代人追求科技 一般人根本沒有那個頭腦去做他們的工作 而恰巧這些人就是做這些事情的族群 大家都需要他們的新科技 會花錢去買 這就是他們薪水高的地方 我的觀點 不一定正確 給你參考
B9理組要出社會待遇好我想至少也要四大四中台科北科,差不多等級的文組科系其實也能拿到差不多待遇,拿會計系當例子,我畢業的臺北大學,很多人一畢業就進四大事務所,待遇其實跟工程師都差不多,一樣爆肝高薪。 我的想法是,可能你會覺得理組出入比文組好,那是大家想到文組都想到中文系、而想到理組都想到IT,但事實是文組不是都想大家想的學的很死板,也有優秀人才,而理組也不是人人都進IT,其實文理組我都覺得差不多,比較重要的是不管在哪個領域只要讓自己能力夠好自然不會擔心出路好不好的問題。
反正這種戰校啊 戰文理組啊 戰高中職啊 看了三年了,每年都會有習慣就好🫠 不管是文組還是理組 知道自己目標跟想要什麼比較重要 網路上不管是無腦的、視野狹隘的鍵盤俠多的是 當成🐒看一看笑一笑就好
匿名
那個……各位,我寫這篇就是希望不要那麼多人戰來戰去😅請不要在下面討論得太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