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這科涵蓋了4個科目:物理、化學、生物、地科
其中除了生物我把它歸類為一部分需要背誦外
其他的三科基本上在學測都是以『考觀念』為主
像是複雜的計算或者很艱深的理論、公式都很少考
(為了配合社會組所以不會太難,明年5選4我猜會變難)
這幾年來更融合時事出閱讀題
把觀念文章化、圖表化來考
實驗題是比較少出現(指考會考實驗)
不過近年來有少數出沒一些實驗的結果判斷的題目
因為我本身是自然組的
所以我盡量寫的比較簡單讓社會組同胞也可以參考
▶ 物理
物理這科重觀念、計算除簡單的功能、運動計算沒別的
這段時間建議把不熟的觀念看清楚
例如:牛頓運動定律、物體運動的各種計算、動量、位能、能量、光電效應、都卜勒與克卜勒(曾經考過兩個的混淆題),這些是重要的一些定律(當然其他也需要複習)
舉例來說都卜勒的藍移紅移、頻率變化、視波速變化要弄清楚甚麼時候變大變小
物理學簡介的部分每年也都會至少考個1題,記重要的人物與他們的學說即可。例如:牛頓、愛因斯坦、馬克士威…等
除了前兩點提到的觀念與簡介,日常生活所運用的物理也要了解。例如電磁爐、微波爐、聲波熱傳導、波的特性、無線電頻段、核能反應、電磁感應也是常考的項目,要清楚他們的由來與原理
再來物理其實有三個單元很喜歡嘎在一起考:
運動軌跡+牛頓定律+功與能
這三個可以變化出很多題目,這三個章節我相信也會是考試的重點
公式部分:VT圖、等加速、等速率、重力位能、鉛直上拋需要記熟,是常用的公式
▶ 化學
三大反應要懂的判斷:氧化還原、沉澱、酸鹼中和
⑴ 氧化還原誰是氧化劑、誰是還原劑,誰氧化、誰還原,氧化失電子、還原得電子,氧化還原同時發生要記熟。這個常常跟『電池或者電解』一起考
⑵ 沉澱的部分沉澱表記得要背,沉澱物的顏色、微溶、可溶,要特別注意『某離子』與『亞某離子』的差異
⑶ 酸鹼中和要記ph=7與中性液體的定義,溫度會影響中性時的ph高低。ph與指示劑的變化、雙指示劑變化、能量變化,偶爾會考濃酸稀釋的實驗步驟、還有ph值的計算
▷ 基本定律:再來跟物理一樣是基本定律,哪個科學家發現原子中子質子,用了甚麼方法要懂。
還有質量守恆、定比定律與倍比定律的比較、氣體定律是常考的
▷ 有機化學與電池:官能基的判斷、有機化學的物理性質(溶沸點,可以幫助圖表判斷)、有機化學的應用,不同電池誰是陽、陰與各充電池的特性也是常考題
▷ 化學鍵:金屬、網狀、共價鍵的特性與比較,特質與沸點
▷ 週期表:1~20的原子要背好,常考原子量、原子序、質子數、電子數的計算,還有同族同週期的比較
▶ 生物
生物其實大部分都很平均出題,重點不外乎是:基因、遺傳、植物這幾個
基因常考細胞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
遺傳萬年考題都是考疾病遺傳族譜判斷,這個務必要熟悉
植物部分的單子葉、雙子葉的根莖剖面圖、裸子被子比較、授粉要會判斷
其他部分剩下的都蠻散的考,通常生物不太需要推理但是要記很多,建議從題目去釐清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再補強
▶ 地科
地科號稱是最讓人頭痛的科目,主要包含天文宇宙學與地球科學
▷ 天文宇宙學:星空與宇宙這部分比較抽象,看了再多其實考的很活沒甚麼幫助。建議從答題開始下手,練習看到題目用『想』的,或者能畫圖盡量畫圖呈現幫助思考,如果真的再沒辦法就靠經驗判斷,有時候可以快速解決一些問題
當然天文宇宙學也有一些可以記的,比如視星等、星系團與星雲那一大坨的大小比較、每一小時星空旋轉15度,一些基本觀念都是考圖題判斷能夠輔助你思考的工具要好好把握
▷ 地球科學:因為台灣是地震帶國家,常常考地震、斷層判斷、地質這類的題目,還有地震波計算、或者波速、岩漿與岩石的形成。
再來就是氣候變遷,包含溫室效應、范艾倫輻射帶、聖嬰現象、溫鹽環流。與天氣方法氣象圖的判讀、乾濕球溫度計算、颱風結構、科氏力都是常考重點
全自然科裡面地科比較吃腦力,重思考與想像,因此也最難準備,如果自然其他科不行的人建議先去看別的,地科投報率不太好
如果是地科差的人,答題時盡量圖示化、依照你有的知識在圖上判斷會比憑文字思考還要有系統
生物… 嗯只能背了!
(當然少數遺傳判斷的推理還是可以不用背啦)
學測物理化學相較於地科生物是屬於比較簡單的(?)
基本的觀念有就有一定的分數,也通常不會考的非常非常難,9成都是可以掌握的題目
自然科整體而言偏重『觀念』,社會組的同學可以針對不熟的地方回去看『課本』會比較易懂。
最後是歷屆的部分必須要寫,但是只推薦寫104~106的,太古早的題目常常會寫到還沒刪掉的舊課綱(比較難)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匿名
我覺得學測物理超好拿分,很多日常中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就算不懂什麼波什麼繞射什麼頻率的,也能推斷出答案 而且有些純粹選項考公式的題目,沒背過也能當場推導。 至於地科也是我的拿手科目,家裡有整套的小百科,還喜歡看氣象新聞,覺得颱風很帥.....而且地科和生物地理物理有一定的關連性,仔細觀察的話往往能事半功倍。 這兩科根本是我的分數庫,只是化學我真的不行......比數學還讓人感到疲累
匿名
想從100衝到110 但是每次都粗心錯😰
匿名
社會組的我覺得生物地科投報率最高😂😂
匿名
我來個地科的補充! 我個人是其他三科還可以,但地科好很多的人,未來也想在地科界發展。 其實到現在剩下1開頭的倒數日,我覺得可以快速翻過基礎地科兩本的講義,很多觀念寫在分冊講義裡面都很詳細。 如果真的真的覺得自己地科爛到炸的話拜託不要花非常多時間在地科上,投資報酬率如原po說的真的不高,因為地科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理解的科目,不光是只要背,它要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有海洋大氣叭啦叭啦叭啦,但建議基礎地科(上)的講義真的盡量要搞懂,這裡面很多大觀念其實已經夠你解學測題了!
想問原po 我寫歷屆分數大概都在105上下,然後模考差不多95左右,這樣要拼個15級有機會嗎😢
其實化學比較多很注重化學計量的應用,這很重要,每年至少考到3題,而且也是鑑別度的題目。 地科的部份也要注意到混和考題,像是天文學與地球物理,還有大氣學與海洋學的混和考題,也可以考到儀器的應用那些的,不是用背的就好。科氏力也會搭配到很多東西去考,包括地轉風或是艾克曼效應,也同時可以帶出聖嬰現象,雖然各科是分開的,但其實該有的連結還是有的 生物也不是只有用背的就好,也要會應用,更可以猜得到題目,像是消化的地方,如果是用背的沒有理解,稍微改個題目就有人不會套了
匿名
比起選修物化真的超仁慈的QQ 寫完歷屆有種“Oh! I love 自然”的,OS哈哈哈哈哈
遺傳那部分一定一定要熟不然生物會爆 --去年學測因為生物自然14級的同鞋
匿名
提供如何判斷下列何者是氧化還原的方法 這是選修化學的,不過我覺得很有用 方法:氧化數的定義 +代表失電子ex:0變+1、-1變+2(這就是氧化!這就是還原劑!) -則反之 狀況1: 1.元素態氧化數都是0!!!! 2.離子化合物很好判斷用幾A族判斷 ex:Ca(2+)就是+2 狀況2: 一坨化合物判斷法 步驟1:看裡面的1A, 2A,鋁(+3),氟(-1),這些永遠固定可以先寫下來! 步驟2:再來看H 和非金屬化合是(+1),金屬化合為(-1) 步驟3:再來就是看氧咯!他有(-2)、(-1)、(-1/2)的類型後兩者的可能只存在僅有步驟1跟步驟2的東西,若還有存在其他非上述情況就是(-2) 最後就是看剩下來的把他湊成“0”為止啦!! 但是帶電離子則是要湊成旁邊的+?哦 高中階段不會考很複雜的化合物啦(應該) 然後前後反應相同原子的氧化數有改變就是氧化還原啦 大致上是這樣
匿名
106差一題單選15級 105差一個多選15級 102~104都15級 每一年錯的地方都有很大的不一樣(像是106物理化學錯1題生物地科錯10題,105物理化學錯6題生物地科錯4題這樣) 想要學測15,我該怎麼再最後做衝刺?
匿名
匿名
我覺得原po認為物理化學比較簡單是因為他是自然組 我是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的 個人認為其實生物的東西都很固定對我們比較容易,而其實地科我的看法剛好相反 認為是投資報酬率滿高的一科 這兩科都是看過就有分 而物理化學我是完全沒輒 尤其是化學完全不知道怎麼辦😭😭
匿名
其實我一開始自然也很爛 我們共考5次模擬考 我第一次5x分 考完之後嚇到 之後第二次72 第三次91 第四次94 第五次104 而且我第一次地科幾乎錯一半以上 後來認真讀地科發現其實很多都是背+理解 建議可以用一些諧音或記得起來的東西去幫助例如張裂性正斷層或聚合性逆斷層之類的 希望我的故事可以激勵你們一下XD
匿名
我是一類的 我從第一次模考40幾分 自信心受創== 意識到不得不救我的自然 我是先矛起來讀生物地科 再來是化學 最後是物理(因為我物理很爛所以擺最後) 最後一次模考 生物全對 地科大概錯兩題 大多是錯物理的計算 這樣下來我也拿到100多分 僥倖拿了14級分 最後 歷屆真的很重要!!!! 把三年的先弄到完全熟有時間再繼續往前寫吧
匿名
我是一類覺得物理生物很簡單 可是地科模考都是幾乎全錯的那種 記得最後一次模考物理扣分和地科得分一樣@@
匿名
我是文組的 自然100以上社會70左右 我是不是選錯組了哈哈哈 每次社會都跟人家差6級分左右 自然也比自然組的爛ಥ_ಥ
匿名
前幾天突破我的心魔去寫自然歷屆(因為模擬考都只有50幾60(7~8級吧) 結果寫完改完發現,學測的題目我竟然可以拿到10欸好開心(雖然跟大大們比起來還是很爛) 這三年的題目如果都弄懂的話是不是可以進步很多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