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迴避依戀
心理諮商板 2017年5月20日 06:05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1 .親密恐懼 fear of intimacy 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間的親暱行為很抗拒,比如牽手、擁抱、性接觸等等。甚至有時伴侶對自己表達關心時,迴避型依戀者都會覺得窒息到想要躲開。 迴避型依戀者對 私人空間的需求很高,關係的拉近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控制的恐懼感。他們在關係中也隨時處於防御狀態,準備著關閉自己的 「感閥門」,從關係中撤離。 2 假性獨立 pseudo-independence 迴避型依戀的人常常壓抑自己對於親密關係的需要,說自己「 對談戀愛不感興趣」 或是「 談戀愛好麻煩啊」,並且看似很獨立,所以對他們來說,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是很困難的。 即便在談戀愛時遇到極端的應激事件,迴避型依戀者也會竭力裝作漠不關心。比如面對伴侶提出分手的威脅,他們可能也會無所謂地聳聳肩說:「 隨便你啊,不行就分唄。」 3 花花公子 迴避型依戀者的另一種特殊表現是:一直在尋找親密關係,但也一直單身,總是撩完就跑。 他們在戀情初期也會表現出較高的投入和熱情,但是一旦關係有進展,或趨於穩定,他們冷漠和退縮的特點就會顯現出來,通過各種方法來逃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或是找藉口分手。 迴避型依戀者的具體表現 除了上述的主要特徵,迴避型依戀還通過很多種方式來表達。總體來說,壓抑是他們常用的策略,雖然具體表現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都是為了避免對當下對親密的渴望,例如: 1. 專注於挑剔伴侶的缺點 2. 美化前任,認為逝去的戀情是最美好的 3. 保持疏離,不進行自我暴露 4. 喜歡那些不可能交往的人 「我不需要戀愛。」、「我需要空間」,為什麼有人會以冷漠疏離來逃避愛? 《VO》導讀:有一種人,讓愛他們的人很辛苦。他總是嘴硬說「我不需要愛」,並很希望對方可以給他空間,來看看以下的解析吧!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群單身狗?他們總是說:「 我並不需要戀愛。」 「這世上多得是比愛情更重要的東西,談戀愛會耽誤我幹正事的。」 「男人永遠不會做出承諾 /女人會給你設很多陷阱。」  就算他們脫單了,也會常常向你訴苦: 廣告 「他 怎麼對我要求這麼多?」 「不能對一段感情太投入,否則會失望的。」 「我就不喜歡和他 有親密行為,但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而他們的男 /女朋友也會抱怨:「他 總躲著我,這戀愛還怎麼談?」 與一個迴避型依戀者談戀愛,你可能就要做好準備,玩一場捉迷藏的遊戲。 什麼是迴避型依戀? 成人依戀最初被分為三種大類型:安全型依戀( secure attachment)的人佔人群的 60%左右,焦慮矛盾型(anxious preoccupied attachment)和迴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各佔 20%。 以下是迴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的典型表現: 1 .親密恐懼 fear of intimacy 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間的親暱行為很抗拒,比如牽手、擁抱、性接觸等等。甚至有時伴侶對自己表達關心時,迴避型依戀者都會覺得窒息到想要躲開。 迴避型依戀者對 私人空間的需求很高,關係的拉近會使他們產生一種被控制的恐懼感。他們在關係中也隨時處於防御狀態,準備著關閉自己的 「感閥門」,從關係中撤離。 2 假性獨立 pseudo-independence 迴避型依戀的人常常壓抑自己對於親密關係的需要,說自己「 對談戀愛不感興趣」 或是「 談戀愛好麻煩啊」,並且看似很獨立,所以對他們來說,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是很困難的。 即便在談戀愛時遇到極端的應激事件,迴避型依戀者也會竭力裝作漠不關心。比如面對伴侶提出分手的威脅,他們可能也會無所謂地聳聳肩說:「 隨便你啊,不行就分唄。」 3 花花公子 迴避型依戀者的另一種特殊表現是:一直在尋找親密關係,但也一直單身,總是撩完就跑。 他們在戀情初期也會表現出較高的投入和熱情,但是一旦關係有進展,或趨於穩定,他們冷漠和退縮的特點就會顯現出來,通過各種方法來逃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或是找藉口分手。 迴避型依戀者的具體表現 除了上述的主要特徵,迴避型依戀還通過很多種方式來表達。總體來說,壓抑是他們常用的策略,雖然具體表現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都是為了避免對當下對親密的渴望,例如: 1. 專注於挑剔伴侶的缺點 2. 美化前任,認為逝去的戀情是最美好的 3. 保持疏離,不進行自我暴露 4. 喜歡那些不可能交往的人 迴避型依戀者也有對於愛和依戀的需求,他們只是無法把自己的愛傳遞給對方,也無法從他人那裡接受到愛。 迴避型依戀是怎樣形成的? 迴避型依戀者在童年通常遭遇過父母的情感忽視(emotional neglect)。 如果母親對於孩子的降生本身是不期待的、無準備的,甚至是充滿了懊悔和失望,那麼她可能就會冷漠地對待孩子,很少給予回應。 然而兒童是天生需要母親的愛和照顧的,但每次對母親的依戀有渴望和需求時,他們都會因遭到拒絕而產生心理痛苦。 久而久之,出於對自己的保護,他們便會做出的無可奈何的選擇:迴避一切依戀需求和親密接觸,並說服自己:「 我不需要它。」 當迴避遇到焦慮:來啊,互相傷害啊 最可怕但也最常見的是,迴避型依戀者很容易吸引到焦慮型依戀的人。一個對親密有恐懼,一定要保持距離;另一個對被拋棄有恐懼,拼命拉近距離。 又因為創傷的強迫的性重複,雙方都沉浸在 「你追我跑」 這種熟悉的痛苦中無法脫離。 通常,兩人的真實需求都被表面的疏離、抗拒或者憤怒、焦慮所掩蓋,相互不能識別彼此的痛苦,導致溝通上經常出現障礙,一件小事可以釀造成巨大的爭執。 來源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7/03/22/avoidant-attachment


  回文

全部留言

B1 2017.05.21 02:18

迴避型的形成也可能是因為家長的過度保護,導致他們對於個人空間的強烈需求,或者被灌輸“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的觀念,導致他們認為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是不可信任的,所以造成了迴避型的人格。 推薦岡田尊司醫師的書《依戀障礙》裡面有深入探討這個議題!

迴避型的形成也可能是因為家長的過度保護,導致他們對於個人空間的強烈需求,或者被灌輸“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的觀念,導致他們認為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是不可信任的,所以造成了迴避型的人格。 推薦岡田尊司醫師的書《依戀障礙》裡面有深入探討這個議題!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分享]迴避依戀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1 .親密恐懼 fear of intimacy 迴避型依戀的人們往往對於伴侶之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