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子稍微炒個冷飯,討論一下有關前幾年吵很兇的羅馬拼音爭議,文章甚長還望海涵。
在臺灣,所有等級的學校都沒有常態的中文羅馬拼音教學,只以注音符號(「ㄅㄆㄇㄈ」)來標注與指導官話發音。一直以來,關於教育學齡較小的兒童拼寫羅馬拼音的議題(如中國大陸的學生學習漢語拼音),都只是零散地被討論。和其餘所有有關羅馬拼音的方案一樣,是一項極具爭議性的議題。大概在1990年代後期至2000年代,因為一場採用何種拼音形式的爭執,此議題開始備受關注。
官話拼音可以用來拼人名、地名、街路名等,然而官話羅馬拼音何其多,從威妥瑪拼音、郵政式拼音、國語羅馬字、漢語拼音、國音二式、通用拼音等,由於拼音規則的不統一,竟出現英文地名、路名不一致的情況,弄得外國人一頭霧水。例如新北市板橋區就有Banqiao(漢語拼音)和Banciao(通用拼音)二套路標拼法同時出現的情形。
http://i.imgur.com/lqow1Be.png
拼音問題主要的爭執點在於,採用何種方式譯寫國語發音至今仍無共識。支持漢語拼音者認為其已經是ISO、聯合國和美國國會圖書館都採用的國際標準,有助於跟國際接軌;反對採用漢語拼音者則擔心造成國際上認為兩岸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畢竟臺灣跟新加坡狀況不同。於是此一爭執點並進一步將「漢語拼音 vs. 通用拼音」演變成統獨意識型態之爭,支持通用拼音一方認為採用臺灣特色的拼音系統才能凸顯臺灣的主體性。因地方意識抬頭,有些觀點認為地名跟路標音譯應尊重「在地音」原則,採用郵政式拼音,或是郵政式拼音以外之閩南或客家語發音較為務實。拼音的目的在於提供外國觀光人士幫助,還是呈現本地語音特色,則各有不同看法。
現在來一一介紹這些羅馬拼音。
(一)威妥瑪拼音(Wade–Giles):是在19世紀末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所發明,分清濁音,目前普遍使用於臺灣人名拼寫習慣及臺灣縣市名稱當中,例如蔡英文的 Tsai Ing-wen、臺北的 Taipei 即為典例。
(二)郵政式拼音(Chinese postal romanization):是在1906年春季於上海舉行的帝國郵電聯席會議通過其使用,是20世紀上半葉西方國家拼寫中國地名時最常用的系統。此系統對中國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寫法進行統一和規範。大致上以前述之威妥瑪拼音為基礎,但送氣與否不分、尖團清濁分明、並且在華南地區(福建、廣東、廣西、香港、澳門、臺灣)一律按當地的語言拼寫,像是淡水就被拼為Tamsui、基隆拼寫為Keelung,就是郵政式拼音將閩南語音素拿來拼寫的例子。這也是目前薇子最為推崇的拼音法,因為不僅外國人看得懂,且具歷史悠久性和保留地方語言特色。但嚴格而言,這並不是一套標音嚴謹的拼寫系統,因為這拼音可以容許「拼寫習慣」這種例外發生,像是把廣州寫作Canton、臺灣寫作Formosa,還有按日文發音的大連拼寫成Dairen等。
臺灣的一些郵政式拼音/西洋式地名蒐集: https://goo.gl/FoZoq3
http://i.imgur.com/gEec1aY.jpg
(三)國語羅馬字(Gwoyeu Romatzyh):由林語堂倡議,趙元任作主要研究,從1925年到1926年獲中華民國國語推行委員會協助,1928年9月26日由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做為當時中華民國的國家標準拼音規範,與當時已流行的注音符號並存,現已少見。其特點是直接以拉丁字母呈現一到四聲,而不必另標註調值,例如ㄞ這個音,在國語羅馬字寫成ai(一聲)、air(二聲)、ae(三聲)、ay(四聲)。雖然繁瑣的規則使國語羅馬字不便學習與運用,因而一直無法普及於社會大眾,卻使以國語羅馬字做拼音的文字相對來說可讀性高出許多。以下是偶然拍攝到的:
http://i.imgur.com/775rK3D.jpg
(四)漢語拼音(Hanyu Pinyin):1957年由中國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之拼音系統,目前為中國大陸的國家標準羅馬拼音規範,更是目前國際普遍承認之官話拉丁轉寫標準(ISO 7098)。其地位相當於中華民國之注音符號,但用途更為廣泛,不僅在學齡前讀物、小學課文中可見,甚至用作人名、地名、街路名拼寫。2009年起,在臺灣除某些英文地名因特殊原因而予以保留外,所有地名、街道名一律以其作為拼寫標準規範,例如習近平的 Xi Jinping,以及南勢角的 Nanshijiao 即為典例。
http://i.imgur.com/i2S9KkD.jpg
http://i.imgur.com/LTI5Xez.jpg
(五)國音二式(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II):相對於國音一式(即ㄅㄆㄇㄈ注音符號),這是以國語羅馬字為基礎改良的拼音系統,於1980年代由教育部出面邀集學者進行修訂,1986年正式公布。現已少見。以下是偶然拍攝到的:
http://i.imgur.com/iiy04vL.jpg
(六)通用拼音:1997年秋天,時任臺北市長陳水扁邀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研究員余伯泉副教授主持、中華民國翻譯學學會執行研究(該學會於1999年改稱臺灣翻譯學學會),1998年1月發表,同年4月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並於1999年定案。2003年起,中華民國採用此拼音作為中文譯音標準,目前仍存於臺灣部份街路名、地名,以及高雄捷運英文站名等。此拼音以漢語拼音為基礎,並與漢語拼音相互抗衡。例如陳水扁的 Chen Shui-bian,以及高雄捷運西子灣(哈瑪星)站的 Sizihwan (Hamasing) 即為典例。
http://i.imgur.com/dWNdUwx.jpg
中華民國政府曾於2002年採用通用拼音作為中文譯音標準、內政部於2003年發布地名譯寫原則,全國性更新國道、省道、縣道、鐵路等交通運輸指標,但因為此原則只是「行政指導」位階,無法禁止地方政府自行決定其它方案。時任臺北市長馬英九後來於2000年以國際接軌為由,宣布臺北市採用漢語拼音拼寫地名,並替換了其不符合漢語拼音規則的路牌。2009年1月1日起,行政院宣布在譯音上,除縣市名稱使用以威妥瑪拼音為主之約定俗成拼法外,鄉鎮市區與道路、地名從通用拼音全面改採漢語拼音,惟某些縣市仍持續沿用通用拼音,於是就產生了上述所說的「英文地名鬧雙胞」問題。
臺鐵、國道、省道分別於2009年12月、2011年6月、2011年12月、2012年3月完成地名拼音更新作業,採用漢語拼音。而高雄市在內的民進黨執政縣市,則繼續採用通用拼音至今。中華郵政目前依教育部「中文譯音使用原則」規定,提供地址的漢語拼音譯寫的官方協助。在2000年之前,地址通常以威妥瑪拼音、郵政式拼音或國音二式寫成。但通常,只要有正確的五碼郵遞區號,郵件工作者便能在不受拼音系統的干擾下遞送郵件。
另外,臺北縣於升格為直轄市時更名為新北市,一度將採用漢語拼音(Xinbei City),然因強烈民意反對而改用意譯New Taipei,另內政部於2011年6月16日核定淡水、鹿港依國際通用、約定俗成方式,分別譯寫為郵政式拼音的Tamsui及威妥瑪拼音的Lukang,恢復兩地在2003年地名譯寫原則頒布後,被強制變更之具有歷史意義的英譯名稱,成為僅有的例外。
臺灣多數的大學名稱使用威妥瑪拼音,例如:成功大學的 Cheng Kung、中興大學的 Chung Hsing、逢甲大學的 Feng Chia、輔仁大學的 Fu Jen、交通大學的 Chiao Tung、中正大學的 Chung Cheng、暨南國際大學的 Chi Nan,而政治大學的 Chengchi ,其中的「治」在威妥瑪拼音應為 chih,而非 chi。少數幾個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前便已存在的大學則使用郵政式拼音,像是清華大學的 Tsing Hua 、東吳大學的 Soochow(在臺復校前之原校址位於蘇州)、金門大學的 Quemoy、虎尾科技大學的 Formosa、淡江大學的 Tamkang、還有以粵語拼音之中山大學的 Sun Yat-sen(孫逸仙)、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的 Takming。因國民中小學與高中隸屬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內,他們遵從各地縣市政府所選用的拼音方式,曾選擇通用拼音,現逐步換至漢語拼音。
人名方面,大多數的臺灣民眾使用非正規的威妥瑪拼音來拼寫其姓名。這個簡化版的威妥瑪拼音並不使用發音區別符號(聲調號、送氣音符號與母音變化),ㄩ原本應該拼成「ü」的音亦直接寫作「u」,例如「許」這個字就將 Hsü 直接寫作 Hsu 。通常字與字間會用連字符號相接,例如Lu Hsiu-lien(呂秀蓮),名第二字首大寫Lu Hsiu-Lien的用法亦很常見。姓名前後看個人使用習慣亦沒有一定,較多人使用姓後名前之形式,例如Che-Hsuan Lin(林哲瑄),然政治人物通常用姓前名後之形式。至於官方建議之比照中國大陸採用姓前名後且名相連形式,相對而言較少見到。
不少臺灣人的羅馬姓名(例如某些政治家)使用非正規、多個拼音系統混用或特殊的拼音系統來翻譯,亦或是交雜使用多種拼音系統。例如李登輝的 Lee Teng-hui 的姓氏 Lee 在多數主流的羅馬拼音系統中,皆拼作Li;馬英九的 Ma Ying-jeou 則屬威妥瑪拼音與國語羅馬字混用;最接近陳水扁的 Chen Shui-bian 這個名字的拼音法是屬於漢語拼音,但在漢語拼音中並不使用連字符號。
至於公家與私人企業的英文名稱並沒有受到任何標準的限制,這個領域上的拼音差異更為廣大,也更不可預知。有些企業選擇「音譯」他們的名稱,有些則選擇了「意譯」。像是中華電信的 Chunghwa Telecom 、中華電視公司的 Chinese Television System 、中華航空的 China Airlines 、中華路一段的 ZhongHua Rd. Sec. 1的中文名稱都是「中華」,譯名卻以不同辭彙出現。
http://i.imgur.com/Gy33mfD.jpg
這通常是只要最後的拼寫結果在發音和視覺上是舒服的,許多企業主就會採用一種特別的方法。華隆集團的 The Hualon Group 和裕隆汽車 Yulon Motor 的拼音名字就選擇了易讀性,而捨棄了幾個字母。在臺灣,許多企業集團的領導是閩南人,所以也不難找到使用羅馬拼音來翻譯閩南語的例子。就像新光集團的羅馬拼音 Shin Kong 和美珍香的 Bee Cheng Hiang 均以閩南語發音拼寫而成,而非官話。如同街道路牌一樣,店家與商業產品標籤的羅馬拼音目前仍尚未系統化。
http://i.imgur.com/6bcYj2O.jpg
【延伸閱讀】
拼音爭議是在爭什麼「碗糕」?: https://goo.gl/Nf6f4Y
臺灣將全面放棄通用拼音,改用漢語拼音: https://goo.gl/CqjrOn
在政治操作下迷失的羅馬拼音: https://goo.gl/bnk3OX
最後,由於薇子最近對漢語言本身有點研究,日前設計了一套拼音系統,能夠拼出官話、臺灣話、四縣腔客語、上海話、香港粵語、韓語、越語等多種語言,定名為「X拼音」,因為只用了25個拉丁字母,唯獨漏了X這個字母因而得名,調值標註方式係以五度標音法中之數字式,在拼音右上角標註。拼音規則由於顧及漢語言之清濁、尖團、送氣等因素,所以音標規則較為繁雜,故今日薇子又設計了簡版X拼音,若有問題歡迎提出給予指教。
X拼音音標規則下載連結(請使用 Microsoft Word 之「Web版面配置」瀏覽): https://goo.gl/WMwbEx
簡版X拼音音標規則下載連結(請使用 Microsoft Word 之「Web版面配置」瀏覽): https://goo.gl/K2xIMb
以下開放討論。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薇子 我問個問題 對台語來說 到底有沒有辦法像是香港粵語那樣直接用中文字翻譯 不然我覺得我都看不懂台羅=.=阿公阿嬤反而能夠翻譯出像是我講的這種形式的台語文
B1 的確是有全漢臺文啊,不過有爭議的是「語言固有詞語」的用字問題,像是男生和女生要怎麼寫,有的人寫查埔查某,也有的寫查甫查母;至於漢羅臺文則採用將「語言固有詞語」寫成臺羅,漢語詞則使用漢字,類似於日文的漢字假名混用那樣。 其實粵語本身也是有「語言固有詞語」的用字問題的,像是「現在」(粵拼:ji4 gaa1)就有好幾種寫法,有的寫而家,也有的寫宜家,更有的寫依家。
B1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ownload_5.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