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ap.article_top.title}}
{{adMap.article_top.cta}}

#討論 「學測考了滿級分,然後呢?」
升學板

|

{{ articleMoment(createdAt) }}

作者前言:作為 109 年度學測靠著「運氣+實力」拿到 60 級分(註)的考生之一,透過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現在的想法、以及遇到的困擾,希望帶給大家更多面向的想法。(本文推薦閱讀對象:109學測生、擔心孩子學測的家長、想知道學測 60 級分後的心態的你) 「準備學測前戰戰兢兢,考完學測後不知道要幹嘛」,可能是不少高三生的心聲寫照。「接下來要不要指考?」「成績出來後學校怎麼選?」更經常讓學生和家長們想破頭(或吵翻天)。 「如果滿級分該有多好,想必這些『學霸』都不會有這些煩惱,一定都輕輕鬆鬆地度過高三下了吧!」──真的是這樣嗎? 從對滿級分的迷思說起 首先,我想破除一個許多人對「滿級分學生」的迷思:那就是筆記一定抄滿滿、上課一定超認真的「乖學生」、「好學生」。誠然,有一定比例的同學確實是這樣讀書,並拿到好成績的──但我想說的是,上課認真與否、筆記多寡並非最大的影響因素,大家在報導上看到的,可能只是學生們選了一個「記者喜歡的答案」而已。 對我所認識的絕大部分滿級分同學來說,很現實的,就是聰明(希望不要被讀者打),然後再加上些運氣,其他的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但,看到別人明明沒自己用功、彷彿輕輕鬆鬆就能拿到滿級分,倒也不用急著憤怒、覺得上天不公。 因為,「聰明」這東西大概也只能用到學測(或指考)考完──在往後的大學、研究所、職場等等,聰明無法保證事事順利、更不等於走上成功的道路。太過依賴於此,反而只會摔一大跤。 滿級分學生的 4 大困擾 誠然,在傳統眼光中,滿級分還是贏了別人一大截。要是談「困擾」,恐怕會顯得既不知足又討人厭。然而從自己和滿級分同學們的真實狀況來看,以下幾個大家面臨的相似煩惱,是確實存在的: ◆ 「二階落榜」 從最實際的角度來看,這是絕大多數人一定會遇到的擔憂:畢竟「二階甄試」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沒人有把握一定能通過。一想到若學測60級分卻都在二階被刷掉,這應該比學測考爆還要嘔吧。 ◆ 更大的壓力:「爸媽的選擇也變多了」 讀者可能會疑惑:既然都滿級了,照理說考生不是應該擁有更多自主權,可以好好選學校了嗎?沒錯,就「個人」來講是如此,但決定考生就讀科系的人,通常不會只有考生「個人」而已。我就曾聽聞有學校施壓考生,必須填醫學系不可,理由自然是為了「榜單好看」──令人不禁想問,學生到底是為誰而考? 更常見的狀況,我自己也不幸遇到的,是「當自己的選擇多了,爸媽的選擇也變多了」:家長們這時總是能找到機會,不斷告訴你哪個科系比較「有前途」、哪個科系比較「好」。我想與家人之間的溝通,應該是人生中最漫長的必修課吧。不只是選學校選科系,未來找工作、找伴侶⋯⋯等重大決定,恐怕勢必都要來上一番拉鋸。 不過,與其怨天尤人、苦嘆沒有一對開明的爸媽,我更想正向面對問題──如果現在就解決(父母代替子女選擇科系的問題)了,未來或許彼此更能迅速達成共識。 我認為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拿著你蒐集到的資料去找家人對話,想辦法說服他們支持自己的決定──畢竟,如果連爸媽都說服不了,又怎麼說服教授「我就是最適合這個科系的人」? ◆ 深怕「浪費」好成績 有些人在考學測前,可能已經決定好自己想就讀的科系,但成績出來後卻因此猶豫、甚至改變心意──並非因為考太差,反而是因為「考太好」。好到選擇原本的理想科系,彷彿是種「浪費」。 這樣的心態,顯示我們對「考幾分就應該上什麼系」,依然有著無以名狀的執著: 「明明有這個大好機會,會不會白白浪費了?」 「沒選 XX 系,以後畢業時會不會後悔?」 關於這點,我認為「要相信每個決定,都是當下最好的決定」。當你已做好萬全準備,知道這個系是對你的夢想幫助最大的系時,就不要去想「可能會後悔」。我告訴自己:「後悔只是你想掩飾現在懦弱的藉口,用未來不知會不會發生的事來限制自己的步伐,天下沒有比這還要更愚蠢的事了。」 現在,假設猶豫的你正站在一個點上,姑且稱之為原點,我想和你分享一個想法:人生從來不是一條數線,接下來會前往何處沒人知道,包括你自己。自以為「能夠預見未來會發生的事」是種不切實際的傲慢──會決定終點的,是你我每個當下的抉擇,而也就是因為如此人生才好玩。 ◆ 達到目標就失去動力 這個困擾,對於「過去18年來都以讀書為志業」的學生尤其嚴重──當「成績決定成就」的時期結束,突然間也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動力。 有些人會覺得,現在對未來缺乏願景,讀大學的時候總可以慢慢尋找目標吧?我想說的是:或許當你走出去看到這世界之大時,反而會後悔自己沒把握住學生時期的機會。 我認為,學生時期是「失敗成本最低、成功報酬最高」的黃金時段──因為本來就一無所有,就算「輸了」還有大量時間、機會補足;「贏了」則可能取得一飛沖天的入場券。 下面,我想推薦同輩讀者們幾個管道,利用學生時期好好突破自己。 「滿級分然後呢」?給同學們的建議 ◆ 廣泛閱讀 學校圖書館或許離你的教室有段距離,但相較於更廣大的視野,這點距離不算什麼。即便不喜歡讀書,網路上各種媒體都有深度文章,範圍也含括許多領域,總有一個是你感興趣的吧。體育、娛樂偶爾消遣沒關係,但訓練大腦有效運作,更是一輩子的事。 再退一步,網路上有許多讀書心得、讀書會,吸收別人消化過的精華,也勉強是一種「閱讀」。但真的推薦大家多去借書、買書,利用年輕時多投資自己,絕對比投資股票還要賺,而且通常「穩賺不賠」。 https://i.imgur.com/e0W7evq.jpg 圖/Patrick Robert Doyle on Unsplash ◆ 享受學習 這乍聽之下有點空泛,感覺上都是「滿級生」了,還要享受學習什麼?但這邊談的享受學習是一種過程,例如看到某個自己想了解但不懂的概念或觀點(如 AI 、5G、區塊鏈⋯⋯通常是因上述的「廣泛閱讀」而引發的疑問)接著 Google 搜尋,然後找到線上課程 / YT影片 / 專欄文章,進一步學習這個概念,最後消化成新的概念觀點、並且產生新的興趣與疑問。 這一個看似頗粗糙的循環,大體上就是我所運用、且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另外從上面兩點中可以看出,「網路」扮演的角色很重要,這也是我想要傳達的概念:這時代資訊氾濫,「如何從資訊中找到知識」、「知道知識在哪裡」因而也成為重要的能力。 身為學生的我們,由於時間非常有限,「學習」因此總是帶著目的的。往往也因此,忽略了「我自己想學什麼⋯⋯」這件事情的思考。突然從長期的「為升學 / 考試 / 父母師長而學」解放出來後,一開始反而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是很正常的,所以才要不斷的「試錯」:一開始或許有一段陣痛期,感到漫無目的,但逐漸的你會走上軌道,學到一個概念 > 運用到生活中 > 改善生活 > 收到回饋 > 繼續學習的動力。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經過這樣的循環下來,會有一種「找到了自己為什麼生活」的感覺,看到行事曆上滿滿的學習行程,甚至會沒來由地感到興奮。早上一起床也會非常有動力,期待著今天又要學習些什麼。 總而言之,「學習」應該是種終身的習慣,而非只是學生時期拿分數的手段。 ◆ 多學些「學校不會教的東西」 這絕對不是要求讀者花大錢去外面上課,其實在我之前的文章就有提過這個概念了:運用這難得的清閑時刻,做點自己一直以來都想做的。你對什麼領域有興趣?環境、教育、政治、資訊科技⋯⋯還是文學、哲學?不妨去看看這些領域中有哪些意見領袖?他們現在都在做些什麼?有哪些是你現在就可以去執行的? 以政治時事為例,近來馬來西亞政局動盪,但台灣卻鮮少有人關注。如果你對東南亞政局或國際政治有興趣,或許可以嘗試自己做一份特稿,詳盡收錄相關資訊及個人看法。這個執行的過程絕對是困難重重,但也因此才能收穫滿滿。 課本中學到的理論能套用嗎?其他專家怎麼想?這種「主動性」,正是未來很重要,但學校卻多半不會教的關鍵能力。 ◆ 參加各種交流活動 相信很多人想參加活動但不知道去哪邊尋找,下面直接分享我收集到、也有規劃去報名的活動。(部分活動可能因疫情延後或取消) 註:找活動直接點資料來源即可~ 註:目前學測新制最多只採計四科,因此滿級分為六十 資料來源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3183?utm_source=fb_crossing&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fb_crossing-social-facebook_daily&fbclid=IwAR1PEDQNGRxJR1MbplLQ-XpVXb7ZZFuR5P1evJirtmJoapzM_nBXGVOK6vI 個人心得 人生是很長的 我們不會因為一次成功 就不再繼續努力 我們也不會因為一次失敗 就放棄努力 這一切都是過程 覺得迷惘的話  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adMap.article_bottom.cta}}
{{adMap.article_bottom.title}}
{{adMap.article_bottom.content}}

熱門留言

匿名

匿名

B2 {{commentMoment('2020-04-02T05:16:45.502Z')}}

我也覺得臺灣媒體太過強調努力了 天份在讀書這塊真的佔太大的比例了

我也覺得臺灣媒體太過強調努力了 天份在讀書這塊真的佔太大的比例了
55

全部留言

B1 {{commentMoment( "2020-04-02T05:16:45.502Z" )}}

我怎記得去年就有這篇文章了XDD

我怎記得去年就有這篇文章了XDD
4
匿名

匿名

B2 {{commentMoment( "2020-04-02T06:07:21.285Z" )}}

我也覺得臺灣媒體太過強調努力了 天份在讀書這塊真的佔太大的比例了

我也覺得臺灣媒體太過強調努力了 天份在讀書這塊真的佔太大的比例了
55
匿名

匿名

B3 {{commentMoment( "2020-04-02T06:56:48.372Z" )}}

你484有追老高😂

你484有追老高😂
2
B4 {{commentMoment( "2020-04-02T08:59:05.086Z" )}}

說啥鬼話,我認識滿級的天份是一定有,但都很努力

說啥鬼話,我認識滿級的天份是一定有,但都很努力
7
B5 {{commentMoment( "2020-04-02T12:19:03.565Z" )}}

我認識的滿級分也都很努力 上課很認真專注 可能因人而異啦 不過比起滿級分落榜 專程飛去北京面試清華大學還沒上也很嘔吧

我認識的滿級分也都很努力 上課很認真專注 可能因人而異啦 不過比起滿級分落榜 專程飛去北京面試清華大學還沒上也很嘔吧
2
匿名

匿名

B6 {{commentMoment( "2020-04-03T03:24:52.727Z" )}}

B2 就算天份再高不努力也考不到好學校

B2 就算天份再高不努力也考不到好學校
0
匿名

匿名

B7 {{commentMoment( "2020-04-03T03:42:22.192Z" )}}

別人成功是因為天份是給你們這些人來安慰自己很爛的事實吧 想變強就乖乖把手機關掉去讀書啊

別人成功是因為天份是給你們這些人來安慰自己很爛的事實吧 想變強就乖乖把手機關掉去讀書啊
0
匿名

匿名

B8 {{commentMoment( "2020-04-03T05:35:05.729Z" )}}

我沒天份×,我就爛o

我沒天份×,我就爛o
0
留言已被刪除

留言已被刪

本留言就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

本留言就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

B10 {{commentMoment( "2020-04-03T05:45:19.587Z" )}}

運氣是佔一定比例沒錯 但大部分的人都認真到爆炸 再有天份的人沒讀書也是很廢 很好奇你是在哪裡認識這些天才的 不要把自己不聰明當成考不好的藉口 升學考試只要認真就能考好 又不是叫你去比奧林匹亞 還有不管你聰不聰明 都沒人能保證你未來的路順不順遂 個性與人格特質才是影響你未來的關鍵 不要用仇視的心態去唱雖這些同學的未來 他們不是沒努力 只是你沒看見 又或裝沒看見

運氣是佔一定比例沒錯 但大部分的人都認真到爆炸 再有天份的人沒讀書也是很廢 很好奇你是在哪裡認識這些天才的 不要把自己不聰明當成考不好的藉口 升學考試只要認真就能考好 又不是叫你去比奧林匹亞 還有不管你聰不聰明 都沒人能保證你未來的路順不順遂 個性與人格特質才是影響你未來的關鍵 不要用仇視的心態去唱雖這些同學的未來 他們不是沒努力 只是你沒看見 又或裝沒看見
2
匿名

匿名

B11 {{commentMoment( "2020-04-03T06:46:24.456Z" )}}

不要把自己的不夠努力投射到沒天分好不好 每個人資質跟專長的確不一樣 付出的努力都不一樣多 但一定份量的努力是必要的 同學翹課打傳就能考58 59 60 不是他們沒唸書 是他在努力爆唸的時候你沒看到好嗎

不要把自己的不夠努力投射到沒天分好不好 每個人資質跟專長的確不一樣 付出的努力都不一樣多 但一定份量的努力是必要的 同學翹課打傳就能考58 59 60 不是他們沒唸書 是他在努力爆唸的時候你沒看到好嗎
1
匿名

匿名

B12 {{commentMoment( "2020-04-03T09:15:23.372Z" )}}

B2 空有天份完全不努力也是不會成功的XDD

B2 空有天份完全不努力也是不會成功的XDD
0
匿名

匿名

B13 {{commentMoment( "2020-04-03T09:19:46.335Z" )}}

樓上們不要唬爛好嗎 真正有天份的人是可以用非常少的努力得到滿級分的 不是不存在 只是你們在的環境沒那麼強

樓上們不要唬爛好嗎 真正有天份的人是可以用非常少的努力得到滿級分的 不是不存在 只是你們在的環境沒那麼強
6
B14 {{commentMoment( "2020-04-03T10:09:07.862Z" )}}

推! 雖然我是59渣 不懂60的世界 但還是必須持續努力 這世上比你強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自己若不好好充實自己 只會讓自己不斷的被落後

推! 雖然我是59渣 不懂60的世界 但還是必須持續努力 這世上比你強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自己若不好好充實自己 只會讓自己不斷的被落後
0
匿名

匿名

B15 {{commentMoment( "2020-04-03T10:48:37.315Z" )}}

B13 台大很多保送仔,那真的是有天賦,但問題不是有沒有這種人而是滿級分沒需要天賦到這種程度

B13 台大很多保送仔,那真的是有天賦,但問題不是有沒有這種人而是滿級分沒需要天賦到這種程度
0
匿名

匿名

B16 {{commentMoment( "2020-04-03T12:56:45.069Z" )}}

我爸朋友是醫生 他兒子二階過了面試直接上 畢竟是同事的兒子 不過重點二階過了也代表有一定的實力哈哈

我爸朋友是醫生 他兒子二階過了面試直接上 畢竟是同事的兒子 不過重點二階過了也代表有一定的實力哈哈
0
B17 {{commentMoment( "2020-04-03T13:06:52.253Z" )}}

我還以為是霍格華茲勒

我還以為是霍格華茲勒
0
匿名

匿名

B18 {{commentMoment( "2020-04-03T15:17:14.438Z" )}}

我是B2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  因為我們班有2個人 L跟J 先說J好了 我跟他同班6年 他是一個非常有數理天份但卻還是非常認真的人 高中3年幾乎都在唸書 但最後也還是只有59 而L完全就是大家口中的天才 上課1/3時間睡覺 1/3聊天 而晚自習也幾乎都在睡 假日偶爾跟朋友出門 日子過得非常輕鬆 最後依舊考了60 在我認為 J是60天份40努力 而L是90天份10努力 但L2年的在校成績都把J壓在地上 所以我說讀書這方面天份最重要 但成不成功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 會讀書也不等於會成功 我在講讀書 一堆人在講成功==

我是B2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  因為我們班有2個人 L跟J 先說J好了 我跟他同班6年 他是一個非常有數理天份但卻還是非常認真的人 高中3年幾乎都在唸書 但最後也還是只有59 而L完全就是大家口中的天才 上課1/3時間睡覺 1/3聊天 而晚自習也幾乎都在睡 假日偶爾跟朋友出門 日子過得非常輕鬆 最後依舊考了60 在我認為 J是60天份40努力 而L是90天份10努力 但L2年的在校成績都把J壓在地上 所以我說讀書這方面天份最重要 但成不成功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 會讀書也不等於會成功 我在講讀書 一堆人在講成功==
0
B19 {{commentMoment( "2020-04-03T15:47:13.821Z" )}}

B18  這種說法本質上沒有意義吧? 分數贏了自然能講,但「誰都可以講」,換句話說,你們班那兩隻根本什麼都不是。 加上目前的媒體不只會報導努力的多寡,同時也會含括方式的分析,這種事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單就這塊,有多少人有那資格說到天賦呢? 至於什麼資格......可能是至少在身心不崩潰的情況下有拚上自己的一切和尋找各種方式吧~~~ 而這資格,就算是師長或好友也不一定會知道,也許只有自己最了解。

B18  這種說法本質上沒有意義吧? 分數贏了自然能講,但「誰都可以講」,換句話說,你們班那兩隻根本什麼都不是。 加上目前的媒體不只會報導努力的多寡,同時也會含括方式的分析,這種事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單就這塊,有多少人有那資格說到天賦呢? 至於什麼資格......可能是至少在身心不崩潰的情況下有拚上自己的一切和尋找各種方式吧~~~ 而這資格,就算是師長或好友也不一定會知道,也許只有自己最了解。
0
匿名

匿名

B20 {{commentMoment( "2020-04-03T18:48:09.658Z" )}}

B19 你講那麼多完全看不懂想表達啥 今天就是單就成績來看而已 難道滿級分不能拿來講?我的重點很簡單 就是不要再有「我就是不夠努力 所以才考不好」的迷思 你就只是沒有讀書天份而已 一樣是18歲 你準備了半年的學測 人家2星期就搞定了

B19 你講那麼多完全看不懂想表達啥 今天就是單就成績來看而已 難道滿級分不能拿來講?我的重點很簡單 就是不要再有「我就是不夠努力 所以才考不好」的迷思 你就只是沒有讀書天份而已 一樣是18歲 你準備了半年的學測 人家2星期就搞定了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討論 「學測考了滿級分,然後呢?」

作者前言:作為 109 年度學測靠著「運氣+實力」拿到 60 級分(註)的考生之一,透過這篇文章,想

檢舉{{reportFloor? '留言B'+reportFloor: '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reportFloor+'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附件說明
插入圖片

請點文字方塊右下角的 插入圖片,或直接插入 imgur 圖片網址。

https://i.imgur.com/8wlRxfM.png
輸入
顯示

插入 Youtube 影片

直接將影片網址貼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zfOyW0ZMo
輸入
顯示

分享 Meteor 文章

直接將文章網址貼上。

https://meteor.today/article/8ZgvtS
輸入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回覆 B{{reply.fl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