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我是個夢想能出國念書的人 現在是個小高一😯
最近發現歐洲很多國家的國立大學都是免學費,像是德國,法國,芬蘭,挪威...好像還有很多,我家裡沒有很有錢,所以這個成為吸引我的很大動力。
今天是要來問問題的~想請問
1.如果大學想要去歐洲讀的話,那現在要如何準備?像是要考多益,托福,雅思,SAT、學當地語言,閱讀更多相關文章,找到自己的志願等等
2.要如何申請?是要自行聯絡還有寄資料給那邊的大學還是找代辦,他們會怎麼決定錄取的人選啊,是不是都沒在看學測的?要什麼時候開始申請才不會太晚呢?
3.讀了之後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像是語言不通或種族歧視等等的?
4.讀完後花的錢雖然比在台灣多,但應該是值得的吧?工作比較好找,文憑比較吸引人,人格特質的塑造之類的。
5.出國留學的實質意義是什麼?有聽過增加國際觀這類的說法,但想想也都能找到工作,反而在國外打拚比較累,比起台灣,也沒有那麼容易安逸的過生活,但或許就是一個憧憬吧?
ps.我也有想過先在台灣讀完大學,再出國唸碩士,請問這樣會比較好嗎?
我真的對於申請國外的大學不太了解😢,希望版上的大家能告訴我如何去了解國外的制度以及自己適不適合,謝謝大家願意讀完這篇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匿名
歐洲免學費真的很吸引人 但是每個國家跟科系申請的方式就差蠻多的 不過基本要求就是要當地的語言檢定 除非你是讀全英文的科系 而且他們語言能力要求蠻高的 如果現在還沒決定要去哪個國家申請什麼科系 可能會來不及喔...像是美術相關的就要準備作品集 至於申請方法和時間每間都不一樣 有分冬季入學和夏季入學 你要事先查好要哪一間 看他申請入學的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 最好在截止日的前2個月送出 至於會不會看學測 那就看各個國家的規定 我知道的德國有 英國是看在校成績 平均都要70以上 我知道的不多 網路上的資訊其實蠻充足的 或許一些教育展 也有很多機構辦很多留學講座啊你可以去看看
我對歐洲系統不懂,不過我就針對第五點來回應吧~ 其實增加國際觀是很籠統的說法,我甚至不認為出了國就一定有國際關,或不出國就沒有國際關。 我(主觀的)認為在臺灣不易發展國際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太過狹隘的資訊,由特定部份人群發表的演說和見解被大多數人視為聖旨。同時因為無法接受甚至聆聽其他人的聲音也就只能看見一件事的黑,或白 如果只想增加國際觀在臺灣也是可以的,或許會困難一點但也做的到。我覺得出國後更該學著探索自己,學會充實自己,學會反省和檢討 這些在臺灣也應該能做到,但當你只剩自己能依賴時應該會有更深更不同的感悟 關於國際觀的小文章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506/202364.htm
匿名
B3我很認同你的想法👍 這也是我很想出國看看的原因 台灣的視野真的不像國外這麼廣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很想成為一個那樣的人~謝謝你的分享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