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每個人因為拍攝主題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焦段。
以往各「三元」系列鏡頭最長焦段都只到200mm,其實並無法滿足真正長焦需要。
而焦距愈長、光圈愈大代表鏡頭體積愈大、重量愈重。導致攜帶不便及不適合手持。於是乎又要帶上重量級腳架、雲臺、快門線等工具。
其中最現實的問題,莫過於機身及鏡頭之價格將隨片輻(和焦距)呈倍數成長,也意味著長焦伴隨之龐大成本。
儘管長焦對大眾而言不易負擔,但其帶來之效果卻又如此重要且充滿吸引力。於是「等效於長焦」之效果對於業餘人員來說是相當經濟之選擇。
舉FX、DX、CX格式之感光元件為例,由於後者片輻較小,在法蘭距相同之情況下僅涵蓋前者之部分畫面,因此就近似「擷取」了前者畫面之一部分而有放大(理論上放大為焦距增加之影響)效果。
由於數位相機一開始多是135格式底片數位化之成果,因此直至目前均將感光元件小於全幅之相機所用焦距換算為「135格式等效焦距」,而鮮少有人反向換算及標示。
以感光元件邊長為基準換算,DX機身相對於FX之「等效焦距」須*1.5(即DX機身使用10mm鏡頭無限遠對焦顯示之畫角,等同於FX機身使用15mm鏡頭相同條件下之畫角)。而CX機身須*2.7。
這代表一支70-300mm之基本款長焦鏡,在CX機身上可以實現等同於FX機身使用189-810mm鏡頭之放大效果。
這種減小感光元件換取較長等效焦距之方式雖然犧牲了片幅,造成畫質與感光度等性能之減損,卻使得等效長焦更平易近人,並為拍攝帶來諸多便利。
補述:
原本要附圖,結果一直無法上傳。原本20-30MB的檔案都壓縮到10MB左右了,上傳完成後點選「貼上」還是只顯示「undefined」。
不知是否有辦法解決此問題?等狀況恢復將再補上本次照片。
以上
WCH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