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被討厭的勇氣
心情板 2020年2月2日 06:27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昨天去誠品終於買了這本書 剛剛終於看完了 內容許多地方真的顛覆我原有的觀念 這本他是以年輕人和哲學家的對話方式來敘述整本 而年輕人也就是我們現代人的觀點 哲學家正是以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來敘說 我從中收穫了不少 一開始對於「世界」 你是覺得複雜呢?還是單純簡單呢? 我想大家都一致認同 世界是充滿矛盾一片混沌且複雜的吧 阿德勒認為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就好像你正在透過太陽眼鏡在看這個世界 當然會覺得看到的一切都很昏暗 既然如此 你可以不用感嘆這個世界有多黑暗 只要摘下太陽眼鏡就行了 一開始 你可能會因為世界太過刺眼 忍不住想閉上眼睛 甚至想再戴上眼鏡 這時候,就看你有沒有堅持摘下它 直視這個世界的「勇氣」了 首先 「人是可以改變的」 而且不管是誰 都可以變得幸福 沒有例外 每個人都想要改變 但都處在一個無法改變的狀態 故事中年輕人舉了例子 一個男生朋友 他希望能有一份工作 他「想要改變」現在的樣子 但他對走出屋外有一種恐懼感 只要踏出一步 就會開始心悸、全身發抖 大概是某種精神官能症吧 就算想改變也改變不了 哲學家說 你認為他無法離開房間的理由是什麼? 年輕人攏長的敘述後 哲學家並說 你的意思是說 這位朋友的「過去」因為某種「原因」造成心理創傷 導致他現在走不出去對吧? 年輕人說 當然 有原因才會有結果啊 有什麼好奇怪的? 哲學家說 也就是說 過去所發生的事(原因)決定現在的我(結果) 我可以這樣解釋吧? 年輕人說 當然 哲學家說 好 如果真如你所說的 「過去」發生的事決定了人的「現在」 那會不會有點奇怪? 哲學家又說了 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 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 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 年輕人說 你的意思是 和過去沒關係嗎? 哲學家說 是的 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立場 年輕人說 那這樣我那位朋友是無緣無故就變得走不出來的嗎? 哲學家說 嗯 的確無法解釋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 應該追究的 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 你朋友並非「因為不安,所以無法走出去」 要反過來想 是因為「不想走出去,所以製造出不安的情緒」 意思是 你朋友先有了「不要外出」的目的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所採取的手段 就是製造出不安和恐懼 阿德勒心理學成為「目的論」 年輕人說 開什麼玩笑!那麼老師認為我朋友是裝的嘍? 哲學家說 不是裝的 你朋友當下所感受到的不安或恐懼都是真的 但這些只不過都是為了達成「不要外出」這個目的而製造出來的 年輕人說 怎麼可能這說法也太詭異了 哲學家說 不 這就是「決定論」和「目的論」的不同 你所說的一切 都以「決定論」為出發點 若我們一直抱持著這個觀點 連一步都無法向前邁進 舉例來說 你因為感冒發燒去看醫生 結果醫生從頭到尾只跟你說 你會感冒是因為昨天出門穿太少 這樣能滿足你嗎? 年輕人說 當然不能 不管感冒的原因是什麼 問題都在於「發高燒讓我很不舒服」這個事實和症狀 竟然是醫生就應該開藥或打針 好好幫我治療才行 哲學家說 但是那些從「決定論」出發的人 例如一般的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 都只會說: 「你現在所受的苦,是因為過去的某件事」 然後安慰你說: 「這不是你的錯」就結束了 年輕人說 所以老師您否定「心理創傷」的存在嗎? 哲學家說 我堅決否認它的存在 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傷 無論任何經驗 它本身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 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衝擊(也就是心理創傷)而痛苦 而是要從中找出達到目的的東西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請注意 決定自我的不是「經驗本身」 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 年輕人說 這麼說 老師認為我朋友是自願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 別開玩笑了 他不是自願的 是被逼的 他是不得已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模樣 哲學家說 不對 假設你朋友認為「自己因為受父母虐待,所以無法適應這個社會」 那是他心中有一個希望如此想的「目的」 年輕人說 什麼樣的目的? 哲學家說 近在眼前的一個目的 就是「不要外出」啊 為了不要外出 製造出不安與恐懼的感受 年輕人說 他為什麼不想走出去呢 這才是問題所在吧 哲學家說 那就想想看 若你是父母 自己的孩子關在房間裡不出來的話 你會怎麼樣 年輕人說 當然會擔心啊 怎樣才能讓他重返社會 用盡一切幫他回到人群 哲學家說 問題就在這 年輕人說 哪裡? 哲學家說 只要不出門 一直關在房間裡的話 父母就會擔心 就可以得到他們所有的關注 相反的 一旦從家裡走出去 他就會變成誰都不會多看一眼的「大多數人」 年輕人說 要是照老師這個邏輯 我朋友已經達成「目的」 而且對現狀感到滿足 對嗎? 哲學家說 他應該還是會有所不滿 也說不上幸福吧 但是 他依照「目的」而採取行動是事實 不只是他 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某些「目的」而活著 這就是「目的論」 主要都是一節一節舉例子的故事 在概說阿德勒心理學中的專有名詞 故事後來有幾個我是比較喜歡的 如 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 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 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由權力紛爭到復仇 認錯不等於「承認失敗」 割捨別人的課題 不要為了滿足「那個人」的期望而活著 什麼是「課程的分離」? 認同的需求讓你不自由 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在於「社會意識」 不能責罵也不能稱讚 認真的活在「當下」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 很推薦這本書 之前和輔導老師也有聊過 因為我一直對心理學很感興趣 這本他也很推薦 在誠品也是暢銷榜裡頭的一本 值得你去看看 因為要說全部的話真的太多了 很多不是一兩句就可以說明的 所以我打了一篇就夠了😂 不然內容太長也不好 最後 謝謝你願意耐心看完


  回文

全部留言

B1 2020.02.02 06:30

先頭再說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先頭再說
0
B1-1 (原 Po)   2020.02.02 06:30

要記得看內容喔喔🤣🤪 我打了好久呢😫

要記得看內容喔喔🤣🤪 我打了好久呢😫
0
B2 2020.02.02 06:35

他出第三集了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他出第三集了
3
B2-1 (原 Po)   2020.02.02 06:35

我有空再去看看😂

我有空再去看看😂
0
B3 2020.02.02 07:52

我高二的時候做的報告就是這本書 都快忘光光.... 但有內化到我的心中啦~ 我可以推薦你看一本書喔 「莊子的厭世講堂」 還不錯(☞゚∀゚)☞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我高二的時候做的報告就是這本書 都快忘光光.... 但有內化到我的心中啦~ 我可以推薦你看一本書喔 「莊子的厭世講堂」 還不錯(☞゚∀゚)☞
3
B3-1 (原 Po)   2020.02.02 07:52

再去看一次(?(⁎⁍̴̛ᴗ⁍̴̛⁎) 看完身心覺得通體舒暢 我下次有空再找找看這本 為了看被討厭的勇氣我犧牲讀書時間來看了(;´༎ຶД༎ຶ` )

再去看一次(?(⁎⁍̴̛ᴗ⁍̴̛⁎) 看完身心覺得通體舒暢 我下次有空再找找看這本 為了看被討厭的勇氣我犧牲讀書時間來看了(;´༎ຶД༎ຶ` )
0

匿名

B4 2020.02.02 09:15

很具有啟發性的一本好書啊!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很具有啟發性的一本好書啊!
0
B4-1 (原 Po)   2020.02.02 09:15

對啊我覺得挺好的(*´艸`)

對啊我覺得挺好的(*´艸`)
0
B5 2020.02.02 13:38

這本書很有意思  還滿有趣ㄉ 以前還寫這本ㄉ閱讀心得被導的投稿出去拿到ㄌ佳作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這本書很有意思  還滿有趣ㄉ 以前還寫這本ㄉ閱讀心得被導的投稿出去拿到ㄌ佳作
0
B5-1 (原 Po)   2020.02.02 13:38

哇那很好耶(*´艸`)

哇那很好耶(*´艸`)
0

匿名

B6 2020.02.02 15:57

但如果是受「現在」的環境影響呢🤔 這本是我國二和高一讀書報告的書哈哈哈 那時就迷上被討厭的勇氣了😆 據說書裡的年輕人和哲學家 就是岸見老師和古賀老師爭辯時的寫照呢! (好酷的呈現方式~ 可其實有時想想    會覺得哲學家的說法把問題過於簡化  哈哈哈 但阿德勒心理學真的很有意思

但如果是受「現在」的環境影響呢🤔 這本是我國二和高一讀書報告的書哈哈哈 那時就迷上被討厭的勇氣了😆 據說書裡的年輕人和哲學家 就是岸見老師和古賀老師爭辯時的寫照呢! (好酷的呈現方式~ 可其實有時想想    會覺得哲學家的說法把問題過於簡化  哈哈哈 但阿德勒心理學真的很有意思
0
B7 (原 Po)   2020.02.02 17:25

這本書的第一章節不是就是告訴我們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嘛?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所以「現在」發生的事情也包含在經驗裡頭吧(? 我當時好像還沒接觸到這類型的書 當時比較喜歡看奇幻小說😂

這本書的第一章節不是就是告訴我們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嘛?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所以「現在」發生的事情也包含在經驗裡頭吧(? 我當時好像還沒接觸到這類型的書 當時比較喜歡看奇幻小說😂
0
B8 (原 Po)   2020.02.02 17:25

B6

B6
0

匿名

B9 2020.02.03 03:20

B2第三集是為愛徬徨的勇氣?

B2第三集是為愛徬徨的勇氣?
0

匿名

B10 2020.02.03 04:25

不過我還是偏決定論欸 畢竟要讓一個人把負面的經驗樂觀看待 實務上來說不太可能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不過我還是偏決定論欸 畢竟要讓一個人把負面的經驗樂觀看待 實務上來說不太可能
1
B10-1 (原 Po)   2020.02.03 04:25

沒有不可能吧 你可以想想若這件事換成別的樂觀的人遇到這件事 他會怎麼做(? 不同心態會造就不一樣的人生 而你對待一件事的心態又是如何呢?

沒有不可能吧 你可以想想若這件事換成別的樂觀的人遇到這件事 他會怎麼做(? 不同心態會造就不一樣的人生 而你對待一件事的心態又是如何呢?
0
B11 2020.02.03 06:09

大推這本書!!! 看完這本書真的很多原有的觀念 會被大大的翻轉 我自己也實際運用到了「課題分離」的觀念 很慶幸班導有叫我們讀這本書 不管在生活上或是內心裡面真的可以帶來很多的幫助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大推這本書!!! 看完這本書真的很多原有的觀念 會被大大的翻轉 我自己也實際運用到了「課題分離」的觀念 很慶幸班導有叫我們讀這本書 不管在生活上或是內心裡面真的可以帶來很多的幫助
0
B11-1 (原 Po)   2020.02.03 06:09

真的!「課題分離」這個我領悟到了好多 邊看的過程我就在邊想我平時周遭發生的事了 看完突然覺得人際關係的處事變得輕鬆多了

真的!「課題分離」這個我領悟到了好多 邊看的過程我就在邊想我平時周遭發生的事了 看完突然覺得人際關係的處事變得輕鬆多了
0
B12 2020.02.03 08:14

加油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加油
0
B12-1 (原 Po)   2020.02.03 08:14

什麼加油😂

什麼加油😂
0

匿名

B13 2020.02.03 11:45

真的在書中可以學到好多東西(>﹏<) 原po也是心理學愛好者嗎?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真的在書中可以學到好多東西(>﹏<) 原po也是心理學愛好者嗎?
0
B13-1 (原 Po)   2020.02.03 11:45

對呀٩(˃̶͈̀௰˂̶͈́)و妳也是嘛?

對呀٩(˃̶͈̀௰˂̶͈́)و妳也是嘛?
0
B14 2020.02.03 14:49

我不知道 我就是想留加油(任性什麼) BTW我也很愛這本書(❁´◡`❁)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我不知道 我就是想留加油(任性什麼) BTW我也很愛這本書(❁´◡`❁)
0
B14-1 (原 Po)   2020.02.03 14:49

嘿嘿我也很喜歡(擊掌♡(*´∀`*)人(*´∀`*)♡

嘿嘿我也很喜歡(擊掌♡(*´∀`*)人(*´∀`*)♡
0

匿名

B15 2020.02.03 17:29

那如果是因為另一半曾經劈腿復合後難以再相信另一半呢 我也很想相信他 我無法離開他但過去的經驗總是告訴我他不值得信任 不該陷太深 這樣也是我個人的某種目的導致我無法相信他嗎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那如果是因為另一半曾經劈腿復合後難以再相信另一半呢 我也很想相信他 我無法離開他但過去的經驗總是告訴我他不值得信任 不該陷太深 這樣也是我個人的某種目的導致我無法相信他嗎
0
B15-1 (原 Po)   2020.02.03 17:29

對 因為你怕二度傷害 為了避免這個傷害 所以你會選擇不能信任對方

對 因為你怕二度傷害 為了避免這個傷害 所以你會選擇不能信任對方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心情 被討厭的勇氣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昨天去誠品終於買了這本書 剛剛終於看完了 內容許多地方真的顛覆我原有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