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最近在寫國文歷屆模擬考,一堆新詩填空題,真的白眼翻到屁眼去,答案邏輯都他ㄇ的奇怪,每次寫到新詩題目都還錯的比文言文多,新詩為什麼不廢掉,這東西根本就是廢文,只要把fb上的8+9文加入一些奇怪的斷句空格就是所謂有意義的新詩了啊。
ex.
今天在路上
看到了前男友和新的她
我瀟灑的走過
只留下
滿地的X你娘X八
還寧願一堆文言文,還比較有內容和意義,連老師上課新詩也都是唸過就帶過了,新詩存在意義是什麼?讓憤世文青裝逼?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認同 尤其是在現在社會用不到的東西 根本沒必要讀啊啊啊 老實講還有歷史的東西到底關我什麼事 哪個皇帝幹嘛幹嘛的 我知道有什麼ㄅ用啊... 我來讀雄工是為了學技術的 不是來學古人的廢文討拍文 說什麼要拿歷史引以為戒 根本沒有好嗎 智障還是一堆 氣死我了#%^*+
匿名
古人文言文我倒是覺得還好,畢竟大部分的古文還是有哲理且有趣的,如果廢了古文以後就會開始出現文化斷層,但是新詩我真的覺得沒有存在意義,一堆無病呻吟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37條教育法第一章第一天條:國民教育應以德智體群美五育為教育準則。 現行12年國教雖然高中職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但仍應以此教育理念為基 國文目的在於補充學生的國學常識,雖然可能與目前生活大無相關,但其內涵可意義深遠。 歷史是點醒國人的文化意識,沒有先人的打拼不會造就現今的發展。 其他藝能科或非大考考科也是補充基本知識,同時也能培養興趣,在高中職之前所學習目的皆在於職涯試探,多方面課程是提供學生發掘自身興趣,透視自我潛力的推手。 許許多多職科學生出社會後做的也與原科系無太多關聯,不要現在就斷定哪些出社會用不到;如果之後最沒用到的是原本的專業科目呢?沒人可以確定未來的發展如何,多方面課程也當然不是對每一位學生都適用,但不要覺得學習在浪費時間,而且來學校不只是技術,目的應該是學位而已吧?學技術只要出去當學徒就有了,而且還有薪水,來學校幹嘛?
匿名
本人不是覺得學習國文無用,是認為新詩這個東西本身沒有存在的意義,我也說了,我認為文言文有哲理和意義,但是新詩這東西完完全全就是廢文,單純無病呻吟的東西,多元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習有意義的東西才是重點,閣下提到歷史點醒文化意識、國文補充國學常識的確沒錯,但是新詩呢?隨便你怎麼寫,不管寫的多麼無意義多麼廢,但只要掰得出意思就是有文化的東西嗎?我不這麼認為,因此我認為新詩這東西並沒有編在課綱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