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ap.article_top.title}}
{{adMap.article_top.cta}}

#問題 已解決 關於地震規模的問題 煩請地質學系的你幫我解惑
課業板 {{ articleMoment(createdAt) }}

https://i.imgur.com/L8DrBga.jpg https://i.imgur.com/XzNBtiM.jpg 這是我在高一學校發的講義看到的 https://i.imgur.com/q14U0bj.jpg 這是我在坊間買的複習講義 https://i.imgur.com/IjCfmDL.jpg 這是南一學測知識王的地科 我的問題是第29題的AB的選項 https://i.imgur.com/YRYgVnV.jpg 這是詳解 這樣是不是跟我高一拿到的講義有出入 這樣我的觀念有點被刷新 我的想法是高一那本講義的不同測站算出規模為相等的,是建立在能量沒有被損耗的情況下且地質均勻無所謂高山海洋或是兩個測站十分靠近 坊間複習講義為根據地震紀錄上震波曲線的最大振幅,取對數。 要取對數後一樣前提是最大振幅一樣,若前提不存在後面也都不用講,則有以下我對題目的理解和見解: 題目是著重在真實地球的實際情況,而非理想化地球則有了詳解的答案了 以下為我查到的報導支持我的想法: https://www.google.com/amp/www.epochtimes.com/b5/4/2/25/n473147.htm/amp 我很想知道是否有瑕疵或者是想法上的問題 希望有人能替我解答 https://www.google.com/amp/s/m.ltn.com.tw/amp/news/world/paper/376236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adMap.article_bottom.cta}}
{{adMap.article_bottom.title}}
{{adMap.article_bottom.content}}

全部留言

匿名

匿名

B1 {{commentMoment( "2019-07-14T19:05:20.026Z" )}}

比如說芮氏規模和地震矩規模 這就是因不同的計算方式和觀測 而有不同的數值 當然名稱也不一樣

收合內層留言icon {{comments[0].isShow ? '收合' : '展開' }}1則留言
比如說芮氏規模和地震矩規模 這就是因不同的計算方式和觀測 而有不同的數值 當然名稱也不一樣
0
B1-1 (原 Po)   {{commentMoment( "2019-07-14T19:05:20.026Z" )}}

https://www.google.com/amp/s/m.ltn.com.tw/amp/news/world/paper/376236 像是這篇報導中最後的一段嗎 一個芮氏、一個地震矩這樣為解答中的觀測不同值不同,不同的觀測法則有不懂的公式模組則有了解答的計算方式不同值不同(如您的留言表達的) 文中另外的一個芮氏有極限方圓600公里跟7.3,超過後會出現失真的現象。 所以設一地位在震央,另一地在震央直線距離1000公里處,出現的失真現象,為同種觀測但值不同? 如果是的話,是因作者認為高中教材不必教這麼多嗎? 我若再碰到一個題目為芮氏地震規模在不同測站所測到的芮式地震規模是否相同? 這樣我該給他對還是錯

https://www.google.com/amp/s/m.ltn.com.tw/amp/news/world/paper/376236 像是這篇報導中最後的一段嗎 一個芮氏、一個地震矩這樣為解答中的觀測不同值不同,不同的觀測法則有不懂的公式模組則有了解答的計算方式不同值不同(如您的留言表達的) 文中另外的一個芮氏有極限方圓600公里跟7.3,超過後會出現失真的現象。 所以設一地位在震央,另一地在震央直線距離1000公里處,出現的失真現象,為同種觀測但值不同? 如果是的話,是因作者認為高中教材不必教這麼多嗎? 我若再碰到一個題目為芮氏地震規模在不同測站所測到的芮式地震規模是否相同? 這樣我該給他對還是錯
0
匿名

匿名

B2 {{commentMoment( "2019-07-14T19:29:54.450Z" )}}

其實有時候不用擔心那麼多 學測不會考的xd

收合內層留言icon {{comments[1].isShow ? '收合' : '展開' }}1則留言
其實有時候不用擔心那麼多 學測不會考的xd
0
B2-1 (原 Po)   {{commentMoment( "2019-07-14T19:29:54.450Z" )}}

想求甚解而已啦哈哈 畢竟地科是我最喜歡的一門科目 而且我也是剛剛才知道有地震矩這東西  教科書限制了我的思想 如同貧窮一樣

想求甚解而已啦哈哈 畢竟地科是我最喜歡的一門科目 而且我也是剛剛才知道有地震矩這東西  教科書限制了我的思想 如同貧窮一樣
0
B3 (原 Po)   {{commentMoment( "2019-07-14T19:30:02.235Z" )}}

B1 我把留言的連結放在文章最下面 如果有看到且有意願繼續為我解答 煩請幫我再留留言 感謝您了

B1 我把留言的連結放在文章最下面 如果有看到且有意願繼續為我解答 煩請幫我再留留言 感謝您了
0
B4 {{commentMoment( "2019-07-15T14:19:28.774Z" )}}

理論上啦,同是芮氏規模的測量,對同一場地震會是一樣的﹝畢竟測量的對象是釋放的能量﹞ 所以「芮氏地震規模在不同測站所測到的芮式地震規模是否相同?」這個問題,對於高中教材而言是正確 但實務上,因為和震源間的地質構造,不管怎麼測規模它都不會都一樣 不僅僅要考慮波的損耗,還有不同頻率波的折反射、地層組成的礦物密度、壓縮模數......等等物理性質 芮氏規模在定義上要用「在一百公里外的伍式扭力地震儀」測量,在並非剛好一百公里就得針對距離作出調整,而這個調整是無法包含上述所有因素的 因此芮氏規模也只是一個「能夠使用」的工具 震矩是用斷層面積﹝估算﹞乘位移再乘上地層的剛性係數﹝估算﹞而得的 因為不仰賴地震儀,就少了有關於波之性質的誤差 但是正如括號所示的,至少有兩個數值得用估算 因此精準度嘛......同樣也就是能用的水平就是了 要怎麼衡量一次地震的能量,對於科學家而言仍然是重大的問題 使用地震儀時就不得不考慮波傳播的問題 地震波眾所周知有體波和表面波,固然性質不同,由此還能定義出體波規模和表面波規模,特點不同數值也不一樣 此外震波還可以展開為不同週期波動的疊加,而有類似光學色散特性的現象 再來就是關於地震本身的特性也有許多種的差別 發生地震的斷層,在能量釋出的當下不同的狀況,某種程度上震波能量的分布在不同的波種類下不相似 簡單的例子是,震波瞬時位移很大但持續時間很短,或者在較長時間下較小的位移 甚至是短暫的時間內發生了相近兩處的斷裂,合併為一次的地震 如何從有限的手段中得到究竟多少能量釋放,還得仰賴科技的進展

收合內層留言icon {{comments[3].isShow ? '收合' : '展開' }}1則留言
理論上啦,同是芮氏規模的測量,對同一場地震會是一樣的﹝畢竟測量的對象是釋放的能量﹞ 所以「芮氏地震規模在不同測站所測到的芮式地震規模是否相同?」這個問題,對於高中教材而言是正確 但實務上,因為和震源間的地質構造,不管怎麼測規模它都不會都一樣 不僅僅要考慮波的損耗,還有不同頻率波的折反射、地層組成的礦物密度、壓縮模數......等等物理性質 芮氏規模在定義上要用「在一百公里外的伍式扭力地震儀」測量,在並非剛好一百公里就得針對距離作出調整,而這個調整是無法包含上述所有因素的 因此芮氏規模也只是一個「能夠使用」的工具 震矩是用斷層面積﹝估算﹞乘位移再乘上地層的剛性係數﹝估算﹞而得的 因為不仰賴地震儀,就少了有關於波之性質的誤差 但是正如括號所示的,至少有兩個數值得用估算 因此精準度嘛......同樣也就是能用的水平就是了 要怎麼衡量一次地震的能量,對於科學家而言仍然是重大的問題 使用地震儀時就不得不考慮波傳播的問題 地震波眾所周知有體波和表面波,固然性質不同,由此還能定義出體波規模和表面波規模,特點不同數值也不一樣 此外震波還可以展開為不同週期波動的疊加,而有類似光學色散特性的現象 再來就是關於地震本身的特性也有許多種的差別 發生地震的斷層,在能量釋出的當下不同的狀況,某種程度上震波能量的分布在不同的波種類下不相似 簡單的例子是,震波瞬時位移很大但持續時間很短,或者在較長時間下較小的位移 甚至是短暫的時間內發生了相近兩處的斷裂,合併為一次的地震 如何從有限的手段中得到究竟多少能量釋放,還得仰賴科技的進展
1
B4-1 (原 Po)   {{commentMoment( "2019-07-15T14:19:28.774Z" )}}

瞭解了 謝謝大家為我解答 讓我們一起期待新科技吧

瞭解了 謝謝大家為我解答 讓我們一起期待新科技吧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問題 已解決 關於地震規模的問題 煩請地質學系的你幫我解惑

https://i.imgur.com/L8DrBga.jpg https://i.imgur.

檢舉{{reportFloor? '留言B'+reportFloor: '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reportFloor+'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