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
應該算是大眾最熟悉的部分,精神科醫師有醫師執照,所以可以開藥,定期追蹤心理狀況,但以聊天晤談的部分,自己會覺得比較不足。
如果是心理健康嚴重影響到生理的,失眠/幻聽幻覺/自傷傾向,會建議至身心科就診,利用藥物控制。
【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的部分門檻比較高,因為大部分心理諮商沒有健保,所以費用比較高,但如果是因為考試/職場壓力太大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值得嘗試。
2023年政府有推行讓民眾一年有免費的三次心理諮商機會,但因為是新推出的政策,尚且不穩定,如有需要可參考以下文章。
https://www.twreporter.org/a/free-counceling-for-young-people-program
【其他免費諮商管道】
大專院校如果有輔導室的話通常會有心理師可以做免費的心理諮商,是不錯可以利用的資源,只是常常有很多人沒有注意到。
國高中的輔導室會有輔導老師,雖然不一定是心理師但一樣可以給予幫助。
【臨床心理】
這是最少人知道的部分,臨床心理通常是嚴重個案,由精神科醫師轉介,可能在大醫院/監獄等地方服務。
心理量表的評估通常由臨床心理師負責,但這部分一般民眾比較不會接觸到。
希望未來大家能更重視心理健康這塊,尋找適合自己的求助管道。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