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以前和先生在店裡一起工作的那年元宵節
他把大家叫進廚房吃湯圓
不鏽鋼流理台上擺了好幾十人份的小碗
每個碗裡都只有一顆元宵
先生卻遞給我一只
被湯圓塞滿到幾乎看不到紅豆湯的碗
當時就是被這種
「只有你有」的優越感迷倒。
原本回憶起來應該
心裡和嘴裡都甜滋滋的事
卻因為元宵節那天在車上吵架
越想越忿忿不平
明明從來不在乎元宵節
瞬間卻覺得在元宵節吵架
使得所有一切都爛掉。
對!就是爛掉!沒有更貼切的形容!
平時比起吵架
實在有太多事情要忙了
有時候剛起了一個頭,準備開吵
卻被突然的生活瑣事打斷了
就像想打卻打不出來的噴嚏
雖然不甘心,也只能無奈這個噴嚏
被身體收回去了
失去了適當的時機上場
總是覺得哪裡不舒暢
那種未完成的懊悔
會存在一下子、再暫且被忘記
最後被回收進五臟六腑
等待下一次的痛快
我和先生之間的爭吵也是這樣
如果只是情緒不穩、口氣不好、吵了也沒意義、沒結果的架
其中一方會說「現在不想吵架」或表現出「沒空吵架」的樣子
然後那種不爽和不順眼
就先被放到一旁冷卻忘記
直到下次真有什麼爆發點
(又剛好有時間)
再從檔案庫拖曳出來清算
以前我覺得
吵架不說話,就是在冷戰
要比賽誰能更冷、誰更會忍
最後卻先哭哭啼啼的問對方
「怎麼能對我這麼狠呢」
「人家說吵架還能對伴侶溫柔才是真的愛」
(明明我也做不到邊吵架邊溫柔)
獨自胡思亂想、上演各式各樣的小劇場
也不如我預期能得到關愛的回饋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爭吵時的空白
已經成為讓自己緩和的契機
即使是氣沖沖的分開
即使有還沒講完的話
好像可以暫放到一旁
不再急著在理智正混亂的時候要討個交代
在和先生各自去工作、忙碌
等到結束一天、激動的思緒退去之後
再把想傾訴的委屈告訴他
開始試著理解那樣並不是「狠心」
開始學習延宕想要被滿足和安撫的心情
平時他嬉皮笑臉、耍寶的招數也許很有用
可以瞬間掃去沈重的氣氛
但是當情緒和需求已經累積到眼框的高度
再有多一點點不安和氣餒眼淚就會落下的時候
歡樂元宵節變成環漏元宵結
芝麻湯圓阻止不了綠豆小事翻灑
那些看起來不礙事的綠豆
遍佈心房
讓相處變得崎嶇
在爭端過後的48小時
看我還是悶悶不樂
他彎下平時倔強的腰
把滿地綠豆都撿起
說「這些你平常和當下就可以告訴我」
才不是呢,平常和當下明明就不給講
講了也像沒聽到一樣!
看過一位研究人腦的學者分享
男性在女性準備碎碎念的時候
會開啟自我保護機制
只要前面幾秒沒聽到重點
後續的對話內容就像被自動消音一樣
所以不是嗎
有時候霹靂啪拉講了一大串
對方卻答非所問或避重就輕
只回應到一點點我們提出的疑惑和抗議
其實不是假裝沒聽到
是真的關閉接收器了
不過
他放棄保護自己
選擇保護我
他說,「你現在開始講的,我都會聽」
生氣和抱怨
沒有環節被漏接
心上剝落的碎片重新服貼
吵架或許還是有存在的必須
一些值得紀念、好拿來說嘴的回憶也是。
#吉利敬上
@hcnems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