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和男友在討論(吵?)說
「戴著腳鐐跳舞」
這件事是對與否?
*「戴著腳鐐跳舞」是新月詩社中的聞一多說的話,因為其詩派的作家非常注重詩的詞藻、聲韻等,像是徐志摩、梁實秋、胡適都是此詩社的代表人物。但是在當時白話文運動中,訴說的就是拋下文言文的那些束縛,因此此詩派的詩也被稱呼為豆腐乾詩。
我說我很喜歡「戴著腳鐐跳舞」這句話,我認為在有規則侷限的情況創作出最好的作品,甚至把規則玩轉於紙筆間,在創作中也會腦力激盪為了符合格律。
我也特別喜歡這樣雕琢出來的作品。
他說他並不同意這句話,他認為文學是自由自在的與現實不同,你又幫自己加上腳鐐,這又與現實世界有何不同?他也覺得不用這樣雕章琢句,反而造成文章的不易解讀。
我是覺得這個可以延伸到生活中
討論可以不用侷限在文學
如果你能選擇
你會讓自己戴著腳鐐跳舞,幫自己制定上一些規矩
還是在自由自在的在馬路上跳著華爾滋,隨意且自由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匿名
我會選擇帶著腳鐐跳舞 如果是自由的在馬路上跳著華爾滋 下一秒應該就被撞了
先不管同意不同意😂 當初國文老師在說這個的時候,我心想要怎麼寫就怎麼寫,我才不在乎,重點是月考不要給我出🤣🤣🤣
匿名
個人覺得,格律的價值在於一種形式上的特有美感,到頭來仍是在追求美。 自由有自由的美感,格律有格律的美感,這也是個人風格的追求罷了,何必論對錯。 生活也是一樣的。自律的生活能找到安心的節奏,虔信自由也有瀟灑的浪漫,想怎麼活何須評斷。
詩歌詩歌 詩與歌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試想如果一首歌不按照音律規則譜寫 不就是連一隻老鼠從鋼琴鍵盤上走過都能算是一首歌了 但這樣還有什麼可聽性?會好聽嘛? 再來說如果把規則的意義延伸 一首詩之中 文字該怎麼寫 發音該怎麼唸 甚至左上右下還是右上左下的書寫 不都也是各種規則在束縛著嗎? 沒有規則的後果就是任何東西的發展都會朝最大亂度靠近 想想看如果有天我們將法律廢除將倫理道德全部推翻 這樣的世界 還會「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