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ap.article_top.title}}
{{adMap.article_top.cta}}

#分享 台大資工系紀實心得2 - 討論課業的風氣
升學板 {{ articleMoment(createdAt) }}

來源 :  https://blog.jameshsu.csie.org/post/ntucsie-ii/ 前一篇提到台大資工系天分與實力的落差,且這種落差於入學前就已存在;為了追上領先的人,正如古訓所言,「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資工系有非常盛行的討論風氣。 程式作業的特殊性質 程式題目和其他形式的作業有很大的不同。與社會科學相關的課,作業形式諸如心得、文本摘要、分析史料,這種作業是開放式的題目,仰賴個人創造力的發揮,並不需要借助同學的幫忙,有時候與他人交流反而會限縮了自身想法奔騰的方向;若如物理、化學、統計,通常都有標準的過程或答案,即使遇到困難也可以上網查或抄同學答案,而不需要討論;但寫程式並不屬於前述之形式。 寫程式題目是一個極需創造性的活動,這種創造性體現在只要題目要求撰寫的程式碼夠長1,一百個人會寫出一百份不一樣的程式碼,而不應該有完全重疊的內容;這點如同寫作文,人人皆拿到一樣的題目,但最後各自表達的東西並不會完全相同;因此,許多課的教授會用一個專門抓抄襲的程式,比對每個人的程式碼計算相似的程度,即使是改動程式碼順序、變換變數名稱2這種嘗試以一點點小的改變來躲避抄襲嫌疑的行為,在抓抄襲程式的比對下也只能被打回原形。 然而,和寫作文又很不一樣的是,寫程式有正確的答案。程式講求輸入與輸出,若程式運行的結果正確,則輸入什麼資料,輸出的答案一定只有一種可能。物理、化學實驗亦講求輸入與輸出結果要相符合,但由於有太多可能干擾的因素,包含天氣、器材問題等等,而不能盡如人意;電腦程式卻是非常死板的,發生問題,反求諸己一定找得到答案。 舉個也許並不太恰當的例子,設計的程式像是一台烹飪機器,把各種食材丟進這個這台機器,最後它一定會給你一道顏色、香氣、味道都正確的料理,且這道料理是被標準化的;然而,機器內部的管線是怎麼設計的?它是先處理哪一種食材?加熱使用什麼方式?這些都考驗設計者的創造力,兩台機器內部構造一模一樣的機率趨近於零。 此外,這些程式作業的難度通常極高,例如演算法相關的必修課是由「真強者」出題,如《ADA》的一次大作業往往要花上 20-30 小時。 所以寫程式既是創造性的活動,同時又要求必須有正確的答案而無法天馬行空的發想;加上難度極高,使得學生必須找人一起討論。 有些如管院、社科院開設的課也需要分組討論作業,但這種課程的分組是由於課堂要求,較為被動;資工系的作業雖然可以以個人的方式完成4,由於前述程式作業的特殊性質,使得人必須主動的尋求群體幫助。 德田館 程式作業的特殊性質是得以形成興盛討論風氣的內部因素,而資工系系館德田館作為外部因素,提供了實體討論的絕佳地點。 德田館坐落於台大的楓香道上,靠近辛亥路,旁鄰社科院、女九餐廳與總圖書館,外觀方正,白紅磚交替,大門則有凸出之圓柱狀挑高空間作為出入口與遮風擋雨之處;德田館一到二樓為上課教室;三到五樓則為教授研究室與實驗室,出入者多為碩博生與大學專題生;地下室則為專屬學生的交誼空間,由學生自主管理。 德田館外觀 https://i.imgur.com/gFzZbCq.jpg 跟著大門右側的旋轉樓梯走入地下室,放眼望去是一塊被稱為舊館的遼闊區域;舊館由大一到大四區四個區域,加上兩間作為麻將間、雜物間的狹小隔間組成;每個年級的區域有幾張長桌與一些沙發、藤椅、電腦椅隨意擺放著,大三與大四區各額外有一間約十坪大的房間,除了麻將間、雜物間與大三區、大四區的房間以外的空間皆為開放式;舊館的空間大到四個年級的區域足以有明顯界線分隔開來而不會混淆;兩張桌球桌分別在舊館的兩頭,而除了麻將間的麻將桌以外,還有一張麻將桌也放在舊館的四不管的地帶,時常可以看到學生就呼朋引伴的在舊館打上幾圈麻將,或是乒乓球的聲音也常常不絕於耳,要排練系上活動如週、之夜、營隊的表演時也必會利用舊館或中庭。 https://i.imgur.com/n3UaOzL.jpg 走過大二區、桌球桌,推開鐵門,即是作為自習室之一的新館,新館的配置極為簡單,由十張長方形桌子、二十張電腦椅拼湊成一個區域,在長方形的新館中有四個這樣的區域;側邊尚有幾張長桌與椅子,並有一片窗戶可以觀賞中庭的風景,以及排列整齊的學生的系櫃及櫃子上密密麻麻,約有兩百多座的獎盃,這些獎盃多為資工系系隊比賽所獲得。 https://i.imgur.com/8n6gJFK.jpg 新館入口的右手邊是一間稱為裏新館的房間,儘管也作為自習的用途,它與新館的配置有很大的不同。由隔板隔出一個一個,共四十個類似於辦公室常見的隔間,扣掉這些隔間所餘的空間不大,且走道狹窄、四面皆牆。新館尚可飲食、小聲談話,裏新館則嚴禁飲食、交談。 https://i.imgur.com/mjkVYy0.jpg 綜觀系館5格局,舊館的空間最大,且有空曠地方可以讓學生練習表演,新館其次,裏新最窄;若僅考慮桌椅數量,舊館約可容納 80 人,新館約可容納 95 人,裏新則可容納 40 人。 系館的包容與三館之差異 若要將會待在資工系館的人概括化的稱之為「系核」,是有失偏頗的。 台大的許多系即使有交誼空間,也僅只有一間教室的大小,這麼小的空間很自然的便會被系上在人際關係中較有權力、且排外的群體,也就是所謂的「系核」所霸佔,如生傳系及管院各科系;有些系則須和學院其他系共用交誼空間,如社科院各系;然而資工系館的空間大到足以容納夠多不同的群體,這種包容恰恰體現在舊館、新館與裏新的差異性上。 由前述的系館格局,我們可以畫出一道吵鬧到安靜的光譜,舊館既有乒乓球來回、搓麻將的聲音,也因為是開放式空間而使得不同群體的討論聲此起彼落;新館雖偶爾有交談聲,大家仍會在意是否打擾他人自習而盡量控制音量;裏新則宛如 K 書中心,氣氛肅殺,針落有聲。 無論是筆者實際觀察或訪談,皆發現愈外向、愈喜歡參與活動的人愈傾向待在舊館;喜好安靜、內向的人則偏好裏新;新館不僅在空間上作為舊館與裏新的交界,也在舊館的吵鬧與裏新的壓迫之間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 例如一位常主辦系上活動的同學提到,雖然他比較喜歡安靜做事,因此有時會去新館,但如果做的事沒有很重要、急迫,就會選擇在舊館跟朋友聊天打屁,覺得在舊館比較快樂。 另一位喜歡在新館讀書的同學則說,裏新是在很危急,完全不想要被打擾的時候才會去,但平常讀書並不會想要完全安靜,裏新對他而言太安靜了。 過去常待新館、現在則喜歡待裏新的同學提到,他以前待新館是想認識人,而且熟的人也都待在新館,現在則覺得裏新比台大的總圖自習室更適合讀書,冷氣強、網路快,又安靜。 所以,如果我們狹義的解釋系核為外向、喜歡參加系上活動、愛交朋友的人,則系館絕不僅僅只容納這樣的一個族群,即使不喜交談,希望能安靜讀書的人,也有裏新可以接納這樣的族群,而新館不論是作為內向者的交誼場所,或是外向者的讀書地方,均具有足夠且適當的機能。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adMap.article_bottom.cta}}
{{adMap.article_bottom.title}}
{{adMap.article_bottom.content}}

全部留言

匿名

匿名

B1 {{commentMoment( "2021-09-06T23:45:45.447Z" )}}

A

A
0
B2 {{commentMoment( "2021-09-07T12:56:55.161Z" )}}

我常去德田拿免費麥當當

我常去德田拿免費麥當當
0
B3 {{commentMoment( "2021-09-07T14:39:52.546Z" )}}

對別的系不是完全了解就別太武斷吧!物理、數學並不是都不用討論的,往往同樣的東西卻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會了解個人思考上的盲點,進而激盪出新的火花。並不是只有資工系才需要討論、討論風氣最盛行。 (平衡一下視聽)

對別的系不是完全了解就別太武斷吧!物理、數學並不是都不用討論的,往往同樣的東西卻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會了解個人思考上的盲點,進而激盪出新的火花。並不是只有資工系才需要討論、討論風氣最盛行。 (平衡一下視聽)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分享 台大資工系紀實心得2 - 討論課業的風氣

來源 : https://blog.jameshsu.csie.org/post/ntucsie-i

檢舉{{reportFloor? '留言B'+reportFloor: '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reportFloor+'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