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政治傳播
社會科學板 2018年3月26日 03:30

在高中第六冊公民課本中 有簡略地提到: 1.議題設定 2.預示效果(priming effect) 3.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 4.沉默螺旋 感覺預示效果和框架效果指的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面向,各位認為兩者主要的差異是什麼? 答題的時候常常會有選擇障礙🤔 自行上網查詢學理上的定義 框架效果(應) 不只限於政治學 但課本只有舉例一項 說明很模糊


  回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B1 2018.05.15 09:24

以前高中學的都忘了才1年而已……

以前高中學的都忘了才1年而已……
0
B2 2018.06.16 03:43

預示效果=標題殺人法,藉由某些面向來影響大眾對此議題的「評價」(著重在情感或優劣上) eg :狠!子殺父,竟是因為這個原因     框架效果=帶風向,將議題歸因於某樣原因,影響大眾對這個議題的「解讀」 e.g :經常玩電玩遊戲,子模仿做出殺父行為。

預示效果=標題殺人法,藉由某些面向來影響大眾對此議題的「評價」(著重在情感或優劣上) eg :狠!子殺父,竟是因為這個原因     框架效果=帶風向,將議題歸因於某樣原因,影響大眾對這個議題的「解讀」 e.g :經常玩電玩遊戲,子模仿做出殺父行為。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討論 政治傳播

在高中第六冊公民課本中 有簡略地提到: 1.議題設定 2.預示效果(priming effect)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