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討論 學測鑑別度年年降低?

如題

Re: #討論 學測鑑別度年年降低?
課業板 2020年1月21日 16:34

我一定是瘋了才在早上就打這種長文。 其實我昨天才看到某一則1月初的新聞,有一段內文如下: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說,招聯會應放寬規定,讓各校系進入二階甄試人數,從錄取人數的3倍提高到5倍,考生可選填志願數從6個增加到9個,再搭配各校系確實做好二階甄試,這樣就可讓申請入學制度運作得很好。 如果平時會關心相關議題,你可能會發覺這傢伙怎突然轉性了?因為這方式好像會增加進入二階的人數呢! 而在我查閱過的官網資料和相關新聞中,相關機構-包含教育部和招聯會等-一直以來的態度都是「二階才是個申的重中之重」。 那「一階的作用為何」? 從舊制的「『強制』五科超額」,一直到新制的「『可』單科超篩」,我覺得大家不難判斷出「一階其實是「減少二階人數」的『工具』」。 這也與招聯會針對「新制」的言論相符: 「個人申請的制度設計,學測是一個『門檻』,各校系透過第二階段的書面審查、面試、筆試的措施,再進一步找出適合的學生。從這個角度來看,一階篩進的人數變多,是讓學生被大學看到的機會增加了。」 而支持個申的一方也有人建議大學方該增設招生辦公室。既然相關機構(反對的幾乎都是用個人的身分發言)的態度是支持二階的校系自主,那重視這點也是應該的。 但為何還是有部分人抗議一階? 不過討論前可能得先注意個弔詭的點。 我有時會說你不了解A,那怎有立足點去批評和抗議A?又不是酸民! 大家可以嘗試搜尋國教盟x王立昇、李家同、張耀文、吳瑞北和鍾邦友等人近年對相關議題的言論--有許多,甚至能說沒缺過錯誤或誤導的資訊。 我不太願意去假設這些人是故意為之,但因此抽絲剝繭後能得到的結論就是:「高級分會落榜就是不對的,二階的人也不能那麼多,所以個人申請的一階要改。」 等等,這些人是不是跑錯場子? 「你釣魚時怎麼能釣魚呢?釣起來對魚也有傷害啊!」 這就是釣魚! 這就是個人申請! 套句原文B24的留言「可以檢討制度,可是怎有一堆人搞得好像官方執行得不好?」 有時看升學議題的討論真有種同婚或性平教育的既視感。 如果還有對「制度本身」或其他「非臆測資訊」的疑問,歡迎留言詢問或討論喔! p.s 以自己的狀況而言,我本該也是憤怒的人之一,因為當初個申掉的就只有國英,二階英說的部份也超爛。要是身在新制,加上對比108、109的參採表,情形有可能更慘。然而,或許是由於生活經驗或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每次嘗試設身處地,最終得到的想法都只有一個...... 「必須變得更強才行。」


  回文

全部留言

匿名

B1 2020.01.22 02:26

嗨我是原原po 或許就像你說的 「一階其實是減少二階人數的工具」 二階才是篩選學生的關鍵 而我也相信 我們的大學在找的不是只會死讀書的人 但不得不說 這就是制度改革之間的模糊地帶 有些因新制獲利的人 當然不會多說什麼 但那些信任舊制 以之前的制度,或者難度 準備的人 不就有點吃虧了嗎 雖然你也可以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但這真的是某些人的心聲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嗨我是原原po 或許就像你說的 「一階其實是減少二階人數的工具」 二階才是篩選學生的關鍵 而我也相信 我們的大學在找的不是只會死讀書的人 但不得不說 這就是制度改革之間的模糊地帶 有些因新制獲利的人 當然不會多說什麼 但那些信任舊制 以之前的制度,或者難度 準備的人 不就有點吃虧了嗎 雖然你也可以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但這真的是某些人的心聲
0
B1-1 (原 Po)   2020.01.22 02:26

所以我提到的那些人更是罪大惡極,舊制只是不完善,但這群人卻用破綻百出的思維誤導大眾。 至於你說的這種人......可以先試想:「自己會因為考古的難度只有80分,最終只準備到80嗎?」 要是新制一出還先不思考過,就如同想要成績進步卻只一直投入時間念書,後果當然自負。而師長的失職則是另一個議題。 而且新舊制只是改善或進步,這之間有模糊地帶嗎?

所以我提到的那些人更是罪大惡極,舊制只是不完善,但這群人卻用破綻百出的思維誤導大眾。 至於你說的這種人......可以先試想:「自己會因為考古的難度只有80分,最終只準備到80嗎?」 要是新制一出還先不思考過,就如同想要成績進步卻只一直投入時間念書,後果當然自負。而師長的失職則是另一個議題。 而且新舊制只是改善或進步,這之間有模糊地帶嗎?
0

匿名

B2 2020.01.22 05:11

B1當一直拘泥在過去美好預測而不去準備未來取向的,我真的覺得很可惜。 不管是數學還是國文都有人罵說太簡單了啦,或是這些都是古時候才考的,我只能說多方面準備比一昧去按照自己角度猜會好很多。 臺灣或許考試制度處在一個要考試又不要考試的雙面地帶,但又怎麼說呢,對於考生只能按照現行角度準備了,但悲哀的是在這邊靠北上面的人還不是不管你。。。。

收合內層留言icon 展開1則留言
B1當一直拘泥在過去美好預測而不去準備未來取向的,我真的覺得很可惜。 不管是數學還是國文都有人罵說太簡單了啦,或是這些都是古時候才考的,我只能說多方面準備比一昧去按照自己角度猜會好很多。 臺灣或許考試制度處在一個要考試又不要考試的雙面地帶,但又怎麼說呢,對於考生只能按照現行角度準備了,但悲哀的是在這邊靠北上面的人還不是不管你。。。。
2
B2-1 (原 Po)   2020.01.22 05:11

閉門造車到人家敲門了還不理...... 不過比悲哀更悲傷的是理你的人也不知道在說什麼😅😅😅

閉門造車到人家敲門了還不理...... 不過比悲哀更悲傷的是理你的人也不知道在說什麼😅😅😅
0


登入後發表留言






確定要刪除此文章?
Re: #討論 學測鑑別度年年降低?

我一定是瘋了才在早上就打這種長文。 其實我昨天才看到某一則1月初的新聞,有一段內文如下: 國教行

檢舉文章
檢舉原po回覆B0留言
請選擇刪除文章原因
請選擇刪除留言原因
您即將進入之文章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麻煩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離開
問題讀取中...稍待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