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女口是頁
藍綠惡鬥我想各位都知道
而造成台灣政治政黨惡鬥嚴重是不是
普遍台灣人民民主素養不足而產生?
依我的觀點來看:
台灣民主的進程非常的快速,但是在快速發展民主的時代有大多的壯年階層(90年代40~60歲左右的民眾)是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
隨著民主的進程這些人民並沒有隨著時代的前進而增加民主素養。隨著時代的演進到了我們父母的這一輩,雖然多數有接受高等教育,但民主教育卻非常不足。加上祖父母輩的家庭政治教育(例如:外省人投KMT 本省人投DPP)這股力量慢慢的演變成民粹。
民粹使政治人物能夠從中去操弄選票,不停的讓政策跳票。然而大多選民都看顏色投票,忘了選舉真正的意義,讓人民能夠用選票來選出良好的執政者。
還有另一點,樁腳政治。立委或市議員長期綁樁,然而這些政治人物常常素質不佳,在國會在議場上隨便質詢,在野黨為了了反對而反對。而這些政客下了議場用"為民服務"這個假象去籠絡選民,讓人民以為議員的功能就是關說,喬醫院的床位等事務。
最後一點,人民要主權,要執政者依從人民的意見,但是又把施政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執政者。卻不檢討由於人民的意見本身並不統一,互相抵銷的結果,就會使各項施政都變得遲緩。而且任一種決策都有另外的一群人抱持異議,不認可這樣的政策,甚至努力抵制。這樣而演變出了現在的藍綠惡鬥。
我想跟版上的各位討論這項議題☺
(誤戰顏色,保持中立客觀)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全部留言
其實台灣民主已經算很進步了,歐美國家的民主發展一開始也不是很完美,台灣的制度確有自己的問題,但不代表不好,最重要的是民眾要監督與關心政治,所謂的民主,就是所有的人必須為自己社會的未來負責。
第一 否定年輕人,在臺灣搞創新的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反而是那些老前輩 第二 媒體商業化與氾濫,甚至還帶色彩,有些節目只要打上“以上結論不代表本台立場”就可以胡亂忽悠 第三 臺灣人無感於自身所擁有的民主價值 第四 在兩黨惡鬥下,為去除權利意識,更改具有歷史象徵價值的主權資產,變成政治手段,使國民認同感混淆 第五 酸民文化,網路充斥著那些只顧批評,卻提不出有建設性解決方法的言論,長期下來對於國民認知素養造成不良影響 第六 國民缺乏責任心於危機意識,廢死和同婚是民主的進步,但擋不了飛彈 臺灣缺乏國民素養